三、理論與技術前沿
(一)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及其解讀。
2、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證監會關于貫徹中央精神,促進資本市場法制化建設、監管轉型的基本思路及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各項部署。
(二)經濟、金融相關理論發展
1、“顛覆性創新理論”(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ory)、跨界競爭及其對金融創新的啟示。
2、共享經濟理論(Collaborative Economy Theory)、非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s)及其對傳統融資行為及金融市場組織形態的影響。
3、經濟學理論關于搜索與匹配及交易成本的理論發展及互聯網金融相關理論與產品創新(網絡貨幣、第三方支付系統、余額寶、P2P貸款、眾籌融資及其他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技術的最新發展)。
4、大數據與云計算相關理論及其對金融業的影響。
5、量化金融理論與模型。
6、新制度經濟學產權理論。
7、估值理論及模型。
(三)金融危機以來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最新實踐
1、金融危機背景下全球金融監管改革的主要內容及發展趨勢。
2、“第三版巴塞爾協議”(Basel III)對商業銀行監管框架的調整。
3、金融穩定理事會(FSB)關于“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SIFIs)的監管原則。
4、金融穩定理事會場外衍生品監管改革21項建議以及相關國家最新監管政策。
5、證監會國際組織《對沖基金監管原則》。
6、“影子銀行體系”監管原則。
7、全球會計處理標準的趨同。
8、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新格局與主導權的變革。
9、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
10、城投債風險識別與評估。
11、國際并購的原則、整合與走出去戰略。
(四)歐洲債務危機的制度性根源、現實情況和危機最新進展
(五)全球經濟失衡的根源和對策
(六)美國注冊制的發展與實踐
(七)證券市場理財產品評價方法
1、構建基金績效評價體系的基本方法。
2、構建集合理財產品評價體系的基本方法。
3、對理財產品管理人的投資能力進行評價的基本方法。
4、國內外理財產品評價的發展趨勢。
(八)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
1、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動因:監管套利分析。
2、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形式。
3、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及證券公司創新發展的影響。
4、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法律制度設計。
(九)滬港通交易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