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高頻考點攻略
第 1 章 建筑工程設計技術
一、考情分析(分值分布統計)
章節目錄 24 年 23 年 22 年補考 22 年正考 21 年 20 年
1.1 建筑物的構成與設計要求
1.1.1 建筑物分類與構成 3 1 3 1 1
1.1.2 建筑設計程序與要求 1 2
1.1.3 建筑室內物理環境技術要求 1
1.1.4 建筑隔震減震設計構造要求 2 1 1 1
1.2 建筑構造設計的基本要求
1.2.1 樓地面基本構造要求 1 1
1.2.2 墻體基本構造要求 2 2
1.2.3 樓梯和電梯基本構造要求 1
1.2.4 門和窗基本構造要求 1 2 2
1.2.5 屋面基本構造要求 1
1.2.6 裝飾裝修基本構造要求 1 2 2
1.2.7 變形縫構造要求 2
1.3 建筑結構體系和設計作用(荷載)
1.3.1 結構可靠性要求 1 2 1 1
1.3.2 常用建筑結構體系和應用 1 1 1
1.3.3 結構設計基本作用(荷載) 1 1 2 1
1.4 建筑結構設計構造基本要求
1.4.1 混凝土結構設計構造基本要求 2
1.4.2 砌體結構設計構造基本要求 2 2 1
1.4.3 鋼結構設計構造基本要求 1 2
1.5 裝配式建筑設計基本要求
1.5.1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設計基本要求 2 1
1.5.2 裝配式鋼結構建筑設計基本要求
1.5.3 裝配式裝飾裝修設計基本要求 1 1
二、本章備考攻略
本章歷年分值 4~17 分,考核方式為選擇題。下面總結內容為歷年真題高頻考點及本年度預測新考點,建議務必掌
握,精準拿分。在復習完所有考點后,建議以節為單位在題庫進行小練,了解知識點掌握情況。
2025 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高頻考點攻略
第 1 章 建筑工程設計技術
一、考情分析(分值分布統計)
章節目錄 24 年 23 年 22 年補考 22 年正考 21 年 20 年
1.1 建筑物的構成與設計要求
1.1.1 建筑物分類與構成 3 1 3 1 1
1.1.2 建筑設計程序與要求 1 2
1.1.3 建筑室內物理環境技術要求 1
1.1.4 建筑隔震減震設計構造要求 2 1 1 1
1.2 建筑構造設計的基本要求
1.2.1 樓地面基本構造要求 1 1
1.2.2 墻體基本構造要求 2 2
1.2.3 樓梯和電梯基本構造要求 1
1.2.4 門和窗基本構造要求 1 2 2
1.2.5 屋面基本構造要求 1
1.2.6 裝飾裝修基本構造要求 1 2 2
1.2.7 變形縫構造要求 2
1.3 建筑結構體系和設計作用(荷載)
1.3.1 結構可靠性要求 1 2 1 1
1.3.2 常用建筑結構體系和應用 1 1 1
1.3.3 結構設計基本作用(荷載) 1 1 2 1
1.4 建筑結構設計構造基本要求
1.4.1 混凝土結構設計構造基本要求 2
1.4.2 砌體結構設計構造基本要求 2 2 1
1.4.3 鋼結構設計構造基本要求 1 2
1.5 裝配式建筑設計基本要求
1.5.1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設計基本要求 2 1
1.5.2 裝配式鋼結構建筑設計基本要求
1.5.3 裝配式裝飾裝修設計基本要求 1 1
二、本章備考攻略
本章歷年分值 4~17 分,考核方式為選擇題。下面總結內容為歷年真題高頻考點及本年度預測新考點,建議務必掌
握,精準拿分。在復習完所有考點后,建議以節為單位在題庫進行小練,了解知識點掌握情況。
三、歷年高頻及預測考點總結
1.1 建筑物的構成與設計要求
考點 1:建筑物分類與構成
1、建筑物分類
1)按建筑物的用途分類【21、23 單】
分類 包括
民用建筑
居住建筑 住宅類居住建筑、非住宅類居住建筑(如宿舍類建筑和民政建筑)
公共建筑 教育、辦公、科研、商業服務、公眾活動、交通、醫療、社會民生服務、綜合類等
工業建筑 生產車間、輔助車間、動力用房、倉儲建筑等
農業建筑 溫室、畜禽飼養場、糧食和飼料加工站、農機修理站等
2)按照建筑物的層數或高度分類【19 多、22 補單】
1. 根據《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
分類 住宅 公共
低層或多層 ≤27m ≤24m;>24m 的單層
高層 >27m 24m<非單層≤100m
超高層 >100m
2. 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分類:
分類 住宅 公共
高層 一類 >54m
1.>50m
2.建筑高度 24m 以上部分任一樓層建筑面積大于 1000m2的商店、展覽、電信、郵政、
財貿金融建筑和其他多種功能組合的建筑;
3.醫療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獨立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設施;
4.省級及以上的廣播電視和防災指揮調度建筑、網局級和省級電力調度建筑;
5.藏書超過 100 萬冊的圖書館
二類 27m<A≤54m 除一類高層外的其他高層
單、多層 ≤27m >24m 單層;≤24m 非單層
三、歷年高頻及預測考點總結
1.1 建筑物的構成與設計要求
考點 1:建筑物分類與構成
1、建筑物分類
1)按建筑物的用途分類【21、23 單】
分類 包括
民用建筑
居住建筑 住宅類居住建筑、非住宅類居住建筑(如宿舍類建筑和民政建筑)
公共建筑 教育、辦公、科研、商業服務、公眾活動、交通、醫療、社會民生服務、綜合類等
工業建筑 生產車間、輔助車間、動力用房、倉儲建筑等
農業建筑 溫室、畜禽飼養場、糧食和飼料加工站、農機修理站等
2)按照建筑物的層數或高度分類【19 多、22 補單】
1. 根據《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
分類 住宅 公共
低層或多層 ≤27m ≤24m;>24m 的單層
高層 >27m 24m<非單層≤100m
超高層 >100m
2. 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分類:
分類 住宅 公共
高層 一類 >54m
1.>50m
2.建筑高度 24m 以上部分任一樓層建筑面積大于 1000m2的商店、展覽、電信、郵政、
財貿金融建筑和其他多種功能組合的建筑;
3.醫療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獨立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設施;
4.省級及以上的廣播電視和防災指揮調度建筑、網局級和省級電力調度建筑;
5.藏書超過 100 萬冊的圖書館
二類 27m<A≤54m 除一類高層外的其他高層
單、多層 ≤27m >24m 單層;≤24m 非單層
【考點解惑】
①“宿舍”屬于按公共建筑類別進行分類。宿舍按照用途分類是屬于民用建筑---居住建筑---非住宅類;按照層數
或高度分類是屬于公共建筑。
②高層民用建筑---一類中的 2~5 條,只有在高度超過 24m 非單層的情況下,才是屬于一類高層。
3)按民用建筑的規模大小分類【22 單】
大量性 住宅、學校、 商店、醫院
大型性 大型體育館、大型劇院、大型火車站、航空港、大型展覽館
2、建筑高度的計算【24 年】
(1)一般規定
平屋頂 有女兒墻=女兒墻頂點標高-室外設計地坪
屋頂設備用房及其他局部突出屋面用房
的總面積不超過屋面面積的 1/4 時,不
應計入建筑高度
無女兒墻=屋面檐口頂點標高-室外設計地坪
坡屋頂(分別計算) 檐口高度=屋面檐口或坡屋面最低點高度-室外設計地坪
屋脊高度=屋脊的高度-室外設計地坪
多種屋面形式或
多個室外設計地坪 分別計算后取大值
(2)特殊規定
機場、廣播電視、電信、微波通信、氣象臺、衛星地面站、軍事要塞等設施的 技術作業控
制區內及機場航線控制范圍內的建筑 建構筑最高點-室外設計地坪
歷史建筑,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 區、自然保
護區的保護規劃區內的建筑
3、建筑物的構成【22 補多、24 年】
結構體系 上部結構 墻、柱、梁、板、屋蓋
地下結構 基礎
圍護體系 屋面、外墻、門、窗
設備體系
給水排水系統
供電系統 強電系統:供電、照明
弱電系統:通信、信息、探測、報警
供熱通風系統
考點 2:建筑設計程序與要求
【考點解惑】
①“宿舍”屬于按公共建筑類別進行分類。宿舍按照用途分類是屬于民用建筑---居住建筑---非住宅類;按照層數
或高度分類是屬于公共建筑。
②高層民用建筑---一類中的 2~5 條,只有在高度超過 24m 非單層的情況下,才是屬于一類高層。
3)按民用建筑的規模大小分類【22 單】
大量性 住宅、學校、 商店、醫院
大型性 大型體育館、大型劇院、大型火車站、航空港、大型展覽館
2、建筑高度的計算【24 年】
(1)一般規定
平屋頂 有女兒墻=女兒墻頂點標高-室外設計地坪
屋頂設備用房及其他局部突出屋面用房
的總面積不超過屋面面積的 1/4 時,不
應計入建筑高度
無女兒墻=屋面檐口頂點標高-室外設計地坪
坡屋頂(分別計算) 檐口高度=屋面檐口或坡屋面最低點高度-室外設計地坪
屋脊高度=屋脊的高度-室外設計地坪
多種屋面形式或
多個室外設計地坪 分別計算后取大值
(2)特殊規定
機場、廣播電視、電信、微波通信、氣象臺、衛星地面站、軍事要塞等設施的 技術作業控
制區內及機場航線控制范圍內的建筑 建構筑最高點-室外設計地坪
歷史建筑,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 區、自然保
護區的保護規劃區內的建筑
3、建筑物的構成【22 補多、24 年】
結構體系 上部結構 墻、柱、梁、板、屋蓋
地下結構 基礎
圍護體系 屋面、外墻、門、窗
設備體系
給水排水系統
供電系統 強電系統:供電、照明
弱電系統:通信、信息、探測、報警
供熱通風系統
考點 2:建筑設計程序與要求
1、建筑設計程序【24 年】
階段 包括內容
方案設計 設計說明書、總平面以及相關建筑設計圖紙,設計委托或設計合同中規定的透視圖、鳥瞰圖、模型
初步設計 設計說明書、有關專業的設計圖紙、主要設備或材料表、工程概算書、有關專業計算書
施工圖設計 合同要求所涉及的所有專業的設計圖紙、工程預算書、各專業計算書
專項設計 建筑裝飾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建筑幕墻工程、基坑工程、輕型房屋鋼結構工程、風景園林工程、消防設施
工程、環境工程、照明工程、預制混凝土構件加工圖設計
2、建筑設計要求
建筑設計除了應滿足相關的建筑標準、規范等要求之外,原則上還應符合以下要求:【23 多】
滿足建筑功能要求 是建筑設計的首要任務。
符合總體規劃要求 規劃設計是有效控制城市發展的重要手段。【19 單】
采用合理的技術措施 能為建筑物安全、有效地建造和使用提供基本保證。
考慮建筑美觀要求
考慮建筑物所賦予人們精神上的感受。
努力創造具有時代精神和延續文脈的建筑空間組合與建筑形象。
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盡量做到節省勞動力、節約建筑材料和資金。
考點 3:建筑室內物理環境技術要求
1、照明設計標準的規定【預測】
(1)照明方式與種類
照明方式 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重點照明和氛圍照明
照明種類 正常照明、應急照明、值班照明、警衛照明以及障礙照明
(2)照明光源的選擇
燈具安裝高度較低的房間 宜采用 LED 光源、細管徑直管形三基色熒光燈
燈具安裝高度較高的場所 宜采用 LED 光源、金屬鹵化物燈、高壓鈉燈或大功率細管徑直管形熒光燈
重點照明 宜采用 LED 光源、小功率陶瓷金屬鹵化物燈
室外照明場所 宜采用 LED 光源、金屬鹵化物燈、高壓鈉燈
注:照明設計不應采用普通照明白熾燈,對電磁干擾有嚴格要求,且其他光源無法滿足的特殊場所除外
1、建筑設計程序【24 年】
階段 包括內容
方案設計 設計說明書、總平面以及相關建筑設計圖紙,設計委托或設計合同中規定的透視圖、鳥瞰圖、模型
初步設計 設計說明書、有關專業的設計圖紙、主要設備或材料表、工程概算書、有關專業計算書
施工圖設計 合同要求所涉及的所有專業的設計圖紙、工程預算書、各專業計算書
專項設計 建筑裝飾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建筑幕墻工程、基坑工程、輕型房屋鋼結構工程、風景園林工程、消防設施
工程、環境工程、照明工程、預制混凝土構件加工圖設計
2、建筑設計要求
建筑設計除了應滿足相關的建筑標準、規范等要求之外,原則上還應符合以下要求:【23 多】
滿足建筑功能要求 是建筑設計的首要任務。
符合總體規劃要求 規劃設計是有效控制城市發展的重要手段。【19 單】
采用合理的技術措施 能為建筑物安全、有效地建造和使用提供基本保證。
考慮建筑美觀要求
考慮建筑物所賦予人們精神上的感受。
努力創造具有時代精神和延續文脈的建筑空間組合與建筑形象。
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盡量做到節省勞動力、節約建筑材料和資金。
考點 3:建筑室內物理環境技術要求
1、照明設計標準的規定【預測】
(1)照明方式與種類
照明方式 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重點照明和氛圍照明
照明種類 正常照明、應急照明、值班照明、警衛照明以及障礙照明
(2)照明光源的選擇
燈具安裝高度較低的房間 宜采用 LED 光源、細管徑直管形三基色熒光燈
燈具安裝高度較高的場所 宜采用 LED 光源、金屬鹵化物燈、高壓鈉燈或大功率細管徑直管形熒光燈
重點照明 宜采用 LED 光源、小功率陶瓷金屬鹵化物燈
室外照明場所 宜采用 LED 光源、金屬鹵化物燈、高壓鈉燈
注:照明設計不應采用普通照明白熾燈,對電磁干擾有嚴格要求,且其他光源無法滿足的特殊場所除外
2、遮陽設計【24 年】
采用固定式建筑遮陽
朝向 遮陽方式
南向 水平
東北、西北、北回歸線以南地區的北向 垂直
東南、西南朝向 組合
東、西朝向 擋板
考點 4:建筑隔震減震設計構造要求
1、抗震設防分類與設防標準【24 年】
根據其遭受地震破壞后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社會影響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災中的作用等因素劃分為:【22 補單】
甲類 特殊設防類 涉及國家
公共安全
可引發嚴重次生災害
等特別重大災害 應按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一度的
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
乙類 重點設防類 生命線
工程
導致大量人員傷亡等
重大災害
丙類 標準設防類 指除甲類、乙類、丁類以外 -
丁類 適度設防類 使用上人員稀少且震損不致產生次生災害,允
許在一定條件下適度降低設防要求
允許比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適
當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
為 6 度時不應降低
2、抗震措施
(1)砌體結構房屋
樓梯間
砌體結構樓梯間應符合下列規定【22 年單】:
①不應采用懸挑式踏步或踏步豎肋插入墻體的樓梯,8 度、9 度時不應采用裝配式樓梯段。
②裝配式樓梯段應與平臺板的梁可靠連接。
③樓梯欄板不應采用無筋磚砌體。
④樓梯間及門廳內墻陽角處的大梁支承長度不應小于 500mm,并應與圈梁連接。
⑤頂層及出屋面的樓梯間,構造柱應伸到頂部,并與頂部圈梁連接,墻體應設置通長拉結鋼筋網片。
⑥頂層以下樓梯間墻體應在休息平臺或樓層半高處設置鋼筋混凝土帶或配筋磚帶,并與構造柱連接。
2、遮陽設計【24 年】
采用固定式建筑遮陽
朝向 遮陽方式
南向 水平
東北、西北、北回歸線以南地區的北向 垂直
東南、西南朝向 組合
東、西朝向 擋板
考點 4:建筑隔震減震設計構造要求
1、抗震設防分類與設防標準【24 年】
根據其遭受地震破壞后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社會影響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災中的作用等因素劃分為:【22 補單】
甲類 特殊設防類 涉及國家
公共安全
可引發嚴重次生災害
等特別重大災害 應按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一度的
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
乙類 重點設防類 生命線
工程
導致大量人員傷亡等
重大災害
丙類 標準設防類 指除甲類、乙類、丁類以外 -
丁類 適度設防類 使用上人員稀少且震損不致產生次生災害,允
許在一定條件下適度降低設防要求
允許比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適
當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
為 6 度時不應降低
2、抗震措施
(1)砌體結構房屋
樓梯間
砌體結構樓梯間應符合下列規定【22 年單】:
①不應采用懸挑式踏步或踏步豎肋插入墻體的樓梯,8 度、9 度時不應采用裝配式樓梯段。
②裝配式樓梯段應與平臺板的梁可靠連接。
③樓梯欄板不應采用無筋磚砌體。
④樓梯間及門廳內墻陽角處的大梁支承長度不應小于 500mm,并應與圈梁連接。
⑤頂層及出屋面的樓梯間,構造柱應伸到頂部,并與頂部圈梁連接,墻體應設置通長拉結鋼筋網片。
⑥頂層以下樓梯間墻體應在休息平臺或樓層半高處設置鋼筋混凝土帶或配筋磚帶,并與構造柱連接。
(2)多層和高層鋼結構房屋【預測】
1)梁與柱的連接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 梁與柱的連接宜采用柱貫通型。
② 柱在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都與梁剛接時宜采用箱形截面,并在梁翼緣連接處設置隔板。當柱僅在一個方向與梁
剛接時,宜采用工字形截面,并將柱腹板置于剛接框架平面內。
2)框架柱的接頭距框架梁上方的距離,可取 1.3m 和柱凈高一半二者的較小值。
3)上下柱的對接接頭應采用全熔透焊縫。
3、建筑消能減震措施
(1)消能器的抽樣和檢測應符合下列規定:【24 年】
① 消能器的抽樣應由監理單位根據設計文件和相關規程的有關規定進行。
② 消能器的檢測應由具備資質的第三方進行。
(2)消能器的連接【預測】
消能器與支撐、連接件之間 宜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或銷軸連接,也可采用焊接
消能器與主體結構的連接
一般分為:支撐型、墻型、柱型、門架式和腋撐型
注:當消能器采用支撐型連接時,可采用單斜支撐布置、V 字形和人字形等布置,不宜采用
K 字形布置。
消能器與支撐、節點板、預埋件的連接 可采用高強度螺栓、焊接或銷軸
消能部件的現場安裝單元或擴大安裝
單元與主體結構的連接 宜采用現場原位連接
(3)消能部件的施工安裝順序【預測】
消能部件的施工安裝順序,應由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消能器生產廠家共同商討確定。
鋼結構 消能部件和主體結構構件的總體安裝順序宜采用平行安裝法,平面上應從中部向四周開展,豎向應從下向上逐漸進行
現澆混凝土 消能部件和主體結構構件的總體安裝順序宜采用后裝法進行
4、建筑隔震措施【預測】
(1)隔震支座
隔震結構宜采用的隔震支座類型 天然橡膠支座、鉛芯橡膠支座、高阻尼橡膠支座、彈性滑板支座、摩擦擺支座及其他隔震支
(2)多層和高層鋼結構房屋【預測】
1)梁與柱的連接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 梁與柱的連接宜采用柱貫通型。
② 柱在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都與梁剛接時宜采用箱形截面,并在梁翼緣連接處設置隔板。當柱僅在一個方向與梁
剛接時,宜采用工字形截面,并將柱腹板置于剛接框架平面內。
2)框架柱的接頭距框架梁上方的距離,可取 1.3m 和柱凈高一半二者的較小值。
3)上下柱的對接接頭應采用全熔透焊縫。
3、建筑消能減震措施
(1)消能器的抽樣和檢測應符合下列規定:【24 年】
① 消能器的抽樣應由監理單位根據設計文件和相關規程的有關規定進行。
② 消能器的檢測應由具備資質的第三方進行。
(2)消能器的連接【預測】
消能器與支撐、連接件之間 宜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或銷軸連接,也可采用焊接
消能器與主體結構的連接
一般分為:支撐型、墻型、柱型、門架式和腋撐型
注:當消能器采用支撐型連接時,可采用單斜支撐布置、V 字形和人字形等布置,不宜采用
K 字形布置。
消能器與支撐、節點板、預埋件的連接 可采用高強度螺栓、焊接或銷軸
消能部件的現場安裝單元或擴大安裝
單元與主體結構的連接 宜采用現場原位連接
(3)消能部件的施工安裝順序【預測】
消能部件的施工安裝順序,應由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消能器生產廠家共同商討確定。
鋼結構 消能部件和主體結構構件的總體安裝順序宜采用平行安裝法,平面上應從中部向四周開展,豎向應從下向上逐漸進行
現澆混凝土 消能部件和主體結構構件的總體安裝順序宜采用后裝法進行
4、建筑隔震措施【預測】
(1)隔震支座
隔震結構宜采用的隔震支座類型 天然橡膠支座、鉛芯橡膠支座、高阻尼橡膠支座、彈性滑板支座、摩擦擺支座及其他隔震支
座
大跨屋蓋建筑中的隔震支座 隔震橡膠支座、摩擦擺隔震支座、彈性滑板支座
(2)隔震層中的隔震支座應在安裝前進行出廠檢驗,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特殊設防類、重點設防類建筑 每種規格產品抽樣數量應為 100%
標準設防類建筑 每種規格產品抽樣數量不應少于總數的 50%;有不合格試件時,應 100%檢測
每項工程抽樣總數不應少于 20 件 每種規格的產品抽樣數量不應少于 4 件,當產品少于 4 件時,應全部進行檢驗
本節回顧
1.2 建筑構造設計的基本要求
座
大跨屋蓋建筑中的隔震支座 隔震橡膠支座、摩擦擺隔震支座、彈性滑板支座
(2)隔震層中的隔震支座應在安裝前進行出廠檢驗,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特殊設防類、重點設防類建筑 每種規格產品抽樣數量應為 100%
標準設防類建筑 每種規格產品抽樣數量不應少于總數的 50%;有不合格試件時,應 100%檢測
每項工程抽樣總數不應少于 20 件 每種規格的產品抽樣數量不應少于 4 件,當產品少于 4 件時,應全部進行檢驗
本節回顧
1.2 建筑構造設計的基本要求
考點 1:樓地面基本構造要求
樓面構造 樓面、地面應根據建筑使用功能,滿足隔聲、保溫、防水、防火等要求,其鋪裝面層應平整、防滑、耐磨、易清
潔。【18 多】
地面構造
(1)幼兒園建筑中乳兒室、活動室、寢室及音體活動室宜為暖性、彈性地面。
1)幼兒經常出入的通道應為防滑地面【23 單】。
2)衛生間應為易清洗、不滲水并防滑的地面。
(2)機動車庫的樓面、地面應采用高強度且具有耐磨、防滑性能的材料。
考點 2:墻體基本構造要求
墻體建筑構造
(1)墻體防潮、防水應符合下列規定【23 多】:
①砌筑墻體應在室外地面以上、室內地面墊層處設置連續的水平防潮層,室內相鄰地面有高差時,應在高差處貼
臨土壤一側加設防潮層;
②有防潮要求的室內墻面迎水面應設防潮層,有防水要求的室內墻面迎水面應采取防水措施;
③有配水點的墻面應采取防水措施。
④ 防潮層采用的材料不應影響墻體的整體抗震性能。
墻身細部構造
(1)水平防潮層的位置:做在墻體內、高于室外地坪、位于室內地層密實材料墊層中部、室內地坪(±0.000)以
下 60mm 處 。【24 年】
(2)非承重墻的要求:保溫隔熱;隔聲、防火、防水、防潮等。【17 多】
考點 3:樓梯和電梯基本構造要求
1、防火、防煙、疏散的要求
疏散樓梯
【23 單】
室外疏散樓梯和每層出口處平臺,均應采取不燃材料制作。
①平臺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 1h,樓梯段的耐火極限應不低于 0.25h。
②在樓梯周圍 2m 內的墻面上,除疏散門外,不應設其他門窗洞口。
③疏散門不應正對樓梯段。
④疏散出口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且門必須向外開,并不應設置門檻。
室內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度要求【18 單】
建筑類別 室內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度(m)
居住建筑 1.10
考點 1:樓地面基本構造要求
樓面構造 樓面、地面應根據建筑使用功能,滿足隔聲、保溫、防水、防火等要求,其鋪裝面層應平整、防滑、耐磨、易清
潔。【18 多】
地面構造
(1)幼兒園建筑中乳兒室、活動室、寢室及音體活動室宜為暖性、彈性地面。
1)幼兒經常出入的通道應為防滑地面【23 單】。
2)衛生間應為易清洗、不滲水并防滑的地面。
(2)機動車庫的樓面、地面應采用高強度且具有耐磨、防滑性能的材料。
考點 2:墻體基本構造要求
墻體建筑構造
(1)墻體防潮、防水應符合下列規定【23 多】:
①砌筑墻體應在室外地面以上、室內地面墊層處設置連續的水平防潮層,室內相鄰地面有高差時,應在高差處貼
臨土壤一側加設防潮層;
②有防潮要求的室內墻面迎水面應設防潮層,有防水要求的室內墻面迎水面應采取防水措施;
③有配水點的墻面應采取防水措施。
④ 防潮層采用的材料不應影響墻體的整體抗震性能。
墻身細部構造
(1)水平防潮層的位置:做在墻體內、高于室外地坪、位于室內地層密實材料墊層中部、室內地坪(±0.000)以
下 60mm 處 。【24 年】
(2)非承重墻的要求:保溫隔熱;隔聲、防火、防水、防潮等。【17 多】
考點 3:樓梯和電梯基本構造要求
1、防火、防煙、疏散的要求
疏散樓梯
【23 單】
室外疏散樓梯和每層出口處平臺,均應采取不燃材料制作。
①平臺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 1h,樓梯段的耐火極限應不低于 0.25h。
②在樓梯周圍 2m 內的墻面上,除疏散門外,不應設其他門窗洞口。
③疏散門不應正對樓梯段。
④疏散出口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且門必須向外開,并不應設置門檻。
室內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度要求【18 單】
建筑類別 室內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度(m)
居住建筑 1.10
其他建筑 1.20
醫院病房樓 1.30
2、樓梯的空間尺度要求
梯段
梯段凈寬 供日常交通用的公共樓梯的梯段最小凈寬應根據建筑物使用特征,按人流股數和每股人流寬度 0.55m 確定,
并不應小于 2 股人流的寬度。
凈高 公共樓梯休息平臺上部及下部過道處的凈高不應小于 2.00m,梯段凈高不應小于 2.20m。【19 多】
踏步 公共樓梯每個梯段的踏步一般不應超過 18 級,亦不應少于 2 級。
休息平臺 當梯段改變方向時,樓梯休息平臺的最小寬度不應小于梯段凈寬,并不應小于 1.20m;
扶手
公共樓梯應至少于單側設置扶手,梯段凈寬達 3 股人流的寬度時應兩側設扶手。【19 多】
室內樓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緣線量起不宜小于 0.90m。
踏步面應采用防滑措施。
樓梯踏步最小寬度和最大高度(m)【13 單、16 多】
樓梯類別 最小寬度 最大高度
中(小)學校樓梯 (0.28)0.26 (0.16)0.15
以樓梯作為主要垂直交通的公共建筑、非住宅類居住建筑的樓梯
0.26
0.165
住宅建筑公共樓梯、以電梯作為主要垂直交通的多層公共建筑和高層建筑裙房的樓梯 0.175
以電梯作為主要垂直交通的高層和超高層建筑樓梯 0.25 0.180
注:表中公共建筑及非住宅類居住建筑不包括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及老年人照料設施。
考點 4:門和窗基本構造要求
防火門、防火窗和防火卷簾構造的基本要求【18 多、21 多】
耐火極限 (1)防火門、防火窗應劃分為甲、乙、丙三級,其耐火極限:甲級應為 1.5h;乙級應為 1.0h;丙級應為 0.5h。
其他建筑 1.20
醫院病房樓 1.30
2、樓梯的空間尺度要求
梯段
梯段凈寬 供日常交通用的公共樓梯的梯段最小凈寬應根據建筑物使用特征,按人流股數和每股人流寬度 0.55m 確定,
并不應小于 2 股人流的寬度。
凈高 公共樓梯休息平臺上部及下部過道處的凈高不應小于 2.00m,梯段凈高不應小于 2.20m。【19 多】
踏步 公共樓梯每個梯段的踏步一般不應超過 18 級,亦不應少于 2 級。
休息平臺 當梯段改變方向時,樓梯休息平臺的最小寬度不應小于梯段凈寬,并不應小于 1.20m;
扶手
公共樓梯應至少于單側設置扶手,梯段凈寬達 3 股人流的寬度時應兩側設扶手。【19 多】
室內樓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緣線量起不宜小于 0.90m。
踏步面應采用防滑措施。
樓梯踏步最小寬度和最大高度(m)【13 單、16 多】
樓梯類別 最小寬度 最大高度
中(小)學校樓梯 (0.28)0.26 (0.16)0.15
以樓梯作為主要垂直交通的公共建筑、非住宅類居住建筑的樓梯
0.26
0.165
住宅建筑公共樓梯、以電梯作為主要垂直交通的多層公共建筑和高層建筑裙房的樓梯 0.175
以電梯作為主要垂直交通的高層和超高層建筑樓梯 0.25 0.180
注:表中公共建筑及非住宅類居住建筑不包括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及老年人照料設施。
考點 4:門和窗基本構造要求
防火門、防火窗和防火卷簾構造的基本要求【18 多、21 多】
耐火極限 (1)防火門、防火窗應劃分為甲、乙、丙三級,其耐火極限:甲級應為 1.5h;乙級應為 1.0h;丙級應為 0.5h。
防火門
(2)防火門應為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并在關閉后應能從其內外兩側手動開啟。
(3)用于疏散的走道、樓梯間和前室的防火門,應具有自行關閉的功能。
? 雙扇防火門,還應具有按順序關閉的功能。
(4)常開的防火門,當發生火災時,應具有自行關閉和信號反饋的功能。
(5)設在變形縫處附近的防火門,應設在樓層數較多的一側,且門開啟后門扇不應跨越變形縫。
防火卷簾 (6)在設置防火墻確有困難的場所,可采用防火卷簾作防火分區分隔。
(7)設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簾應在卷簾的兩側設置啟閉裝置,并應具有自動、手動和機械控制的功能。【20 多】
考點 5:屋面基本構造要求
1、屋面最小坡度【24 年及預測】
屋面類型 最小坡度(%)
平屋面、種植屋面 2
玻璃采光頂、壓型金屬板、金屬夾芯板 5
波形瓦屋面 20
塊瓦屋面 30
2、屋面設計規定【預測】
屋面類型 措施
裝配式屋面 應進行抗風揭設計,各構造層均應采取相應的固定措施
嚴寒和寒冷地區的屋面 應采取防止冰雪融墜的安全措施
坡度大于 45°的瓦屋面,以及強風多發或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及
以上地區的瓦屋面 應采取防止瓦材滑落、風揭的措施
種植屋面 應滿足種植荷載及耐根穿刺的構造要求
考點 6:裝飾裝修基本構造要求
吊頂工程
(1)吊桿長度超過 1.5m 時,應設置反支撐或鋼制轉換層,增加吊頂的穩定性。
(2)重量大于 3kg 的物體,以及有振動的設備應直接吊掛在建筑承重結構上。
(3)龍骨在短向跨度上應根據材質適當起拱。【23 單】
(4)重型燈具、電扇、風道及其他重型設備嚴禁安裝在吊頂工程的龍骨上。
涂飾工程 廚房、衛生間、地下室墻面必須使用耐水膩子。【22 單】
考點 7:變形縫構造要求
變形縫設置 (1)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抗震縫
防火門
(2)防火門應為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并在關閉后應能從其內外兩側手動開啟。
(3)用于疏散的走道、樓梯間和前室的防火門,應具有自行關閉的功能。
? 雙扇防火門,還應具有按順序關閉的功能。
(4)常開的防火門,當發生火災時,應具有自行關閉和信號反饋的功能。
(5)設在變形縫處附近的防火門,應設在樓層數較多的一側,且門開啟后門扇不應跨越變形縫。
防火卷簾 (6)在設置防火墻確有困難的場所,可采用防火卷簾作防火分區分隔。
(7)設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簾應在卷簾的兩側設置啟閉裝置,并應具有自動、手動和機械控制的功能。【20 多】
考點 5:屋面基本構造要求
1、屋面最小坡度【24 年及預測】
屋面類型 最小坡度(%)
平屋面、種植屋面 2
玻璃采光頂、壓型金屬板、金屬夾芯板 5
波形瓦屋面 20
塊瓦屋面 30
2、屋面設計規定【預測】
屋面類型 措施
裝配式屋面 應進行抗風揭設計,各構造層均應采取相應的固定措施
嚴寒和寒冷地區的屋面 應采取防止冰雪融墜的安全措施
坡度大于 45°的瓦屋面,以及強風多發或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及
以上地區的瓦屋面 應采取防止瓦材滑落、風揭的措施
種植屋面 應滿足種植荷載及耐根穿刺的構造要求
考點 6:裝飾裝修基本構造要求
吊頂工程
(1)吊桿長度超過 1.5m 時,應設置反支撐或鋼制轉換層,增加吊頂的穩定性。
(2)重量大于 3kg 的物體,以及有振動的設備應直接吊掛在建筑承重結構上。
(3)龍骨在短向跨度上應根據材質適當起拱。【23 單】
(4)重型燈具、電扇、風道及其他重型設備嚴禁安裝在吊頂工程的龍骨上。
涂飾工程 廚房、衛生間、地下室墻面必須使用耐水膩子。【22 單】
考點 7:變形縫構造要求
變形縫設置 (1)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抗震縫
(2)變形縫不應穿過衛生間、盥洗室和浴室等用水的房間,也不應穿過配電間等嚴禁有漏水的房間。【24 單】
變形縫分類 兩側結構特點 平面型、轉角型
裝置使用特點 普通型、防滑型、承重型、抗震型、封縫型
變形縫設計、選用原
則
(1)工程設計人員根據項目設計中變形縫所在部位確定選用類型;
(2)根據設計縫寬確定選用規格,確定伸縮量;
(3)最后根據裝飾效果、連接方式確定選用型號。
本節回顧
(2)變形縫不應穿過衛生間、盥洗室和浴室等用水的房間,也不應穿過配電間等嚴禁有漏水的房間。【24 單】
變形縫分類 兩側結構特點 平面型、轉角型
裝置使用特點 普通型、防滑型、承重型、抗震型、封縫型
變形縫設計、選用原
則
(1)工程設計人員根據項目設計中變形縫所在部位確定選用類型;
(2)根據設計縫寬確定選用規格,確定伸縮量;
(3)最后根據裝飾效果、連接方式確定選用型號。
本節回顧
1.3 建筑結構體系和設計作用(荷載)
考點 1:結構可靠性要求
1.3 建筑結構體系和設計作用(荷載)
考點 1:結構可靠性要求
1、功能概念
結構功能 示例
可靠性
【14、17】
適用性
在正常使用時,結構應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如吊車梁變形過大會使吊車無法正常運行,水池出現裂縫便不能蓄水等,都影響正常使用,需要對變形、
裂縫等進行必要的控制。
耐久性 耐老化、腐蝕、銹蝕。
安全性
【15、23】
結構體系應具有合理的傳力路徑,能夠將結構可能承受的各種作用從作用點傳遞到抗力構件。
當可能遭遇爆炸、撞擊、罕遇地震等偶然事件和人為失誤時,結構應保持整體穩固性,不應出現與起因
不相稱的破壞后果。
當發生火災時,結構應在規定的時間內保持承載力和整體穩固性。
2、桿件剛度與梁的位移計算【21 單、22 補多】
懸臂梁的豎向位移計算公式:
影響梁的豎向位移變形因素除荷載外,還有:
(1)材料性能:與材料的彈性模量 E 成反比;
(2)構件的截面:與截面的慣性矩 I 成反比;
(3)構件的跨度:與跨度 L 的 4 次方成正比,此因素影響最大。
3、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環境類別【17 單】
環境類別 名稱 劣化機理
I 一般環境 正常大氣作用引起鋼筋銹蝕
II 凍融環境 反復凍融導致混凝土損傷
III 海洋氯化物環境 氯鹽侵入引起鋼筋銹蝕
1、功能概念
結構功能 示例
可靠性
【14、17】
適用性
在正常使用時,結構應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如吊車梁變形過大會使吊車無法正常運行,水池出現裂縫便不能蓄水等,都影響正常使用,需要對變形、
裂縫等進行必要的控制。
耐久性 耐老化、腐蝕、銹蝕。
安全性
【15、23】
結構體系應具有合理的傳力路徑,能夠將結構可能承受的各種作用從作用點傳遞到抗力構件。
當可能遭遇爆炸、撞擊、罕遇地震等偶然事件和人為失誤時,結構應保持整體穩固性,不應出現與起因
不相稱的破壞后果。
當發生火災時,結構應在規定的時間內保持承載力和整體穩固性。
2、桿件剛度與梁的位移計算【21 單、22 補多】
懸臂梁的豎向位移計算公式:
影響梁的豎向位移變形因素除荷載外,還有:
(1)材料性能:與材料的彈性模量 E 成反比;
(2)構件的截面:與截面的慣性矩 I 成反比;
(3)構件的跨度:與跨度 L 的 4 次方成正比,此因素影響最大。
3、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環境類別【17 單】
環境類別 名稱 劣化機理
I 一般環境 正常大氣作用引起鋼筋銹蝕
II 凍融環境 反復凍融導致混凝土損傷
III 海洋氯化物環境 氯鹽侵入引起鋼筋銹蝕
IV 除冰鹽等其他氯化物環境 氯鹽侵入引起鋼筋銹蝕
V 化學腐蝕環境 硫酸鹽等化學物質對混凝土的腐蝕
4、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要求
(1)混凝土最低強度等級【13、14、22 單】
大截面混凝土墩柱在加大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前提下,其混凝土強度等級可低于表中的要求,但降低幅度不應
超過兩個強度等級,且設計使用年限為 100 年和 50 年的構件,其強度等級不應低于 C25 和 C20。【16 單】
一般環境下配筋混凝土結構滿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強度等級
環境類別與作用等級
設計使用年限
100 年 50 年 30 年
I-A C30 C25 C25
I-B C35 C30 C25
I-C C40 C35 C30
注:預應力混凝土樓板結構混凝土最低強度等級不應低于 C30,其他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混凝土最低強度等級不應
低于 C40。
(2)混凝土材料與鋼筋最小保護層要求
直接接觸土體澆筑的構件,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 70mm;【18 單】
考點 2:常用建筑結構體系和應用
1、結構體系與應用
混合結構
混合結構房屋一般是指樓蓋和屋蓋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木結構,而墻和柱采用砌體結構建造的房屋。【12 單、24 年】
大多用在住宅、辦公樓、教學樓建筑中。住宅建筑最適合采用混合結構。
框架
結構 定義
框架結構是利用梁、柱組成的縱、橫兩個方向的框架形成的結構體系。
? 常用于公共建筑、工業廠房等。
IV 除冰鹽等其他氯化物環境 氯鹽侵入引起鋼筋銹蝕
V 化學腐蝕環境 硫酸鹽等化學物質對混凝土的腐蝕
4、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要求
(1)混凝土最低強度等級【13、14、22 單】
大截面混凝土墩柱在加大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前提下,其混凝土強度等級可低于表中的要求,但降低幅度不應
超過兩個強度等級,且設計使用年限為 100 年和 50 年的構件,其強度等級不應低于 C25 和 C20。【16 單】
一般環境下配筋混凝土結構滿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強度等級
環境類別與作用等級
設計使用年限
100 年 50 年 30 年
I-A C30 C25 C25
I-B C35 C30 C25
I-C C40 C35 C30
注:預應力混凝土樓板結構混凝土最低強度等級不應低于 C30,其他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混凝土最低強度等級不應
低于 C40。
(2)混凝土材料與鋼筋最小保護層要求
直接接觸土體澆筑的構件,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 70mm;【18 單】
考點 2:常用建筑結構體系和應用
1、結構體系與應用
混合結構
混合結構房屋一般是指樓蓋和屋蓋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木結構,而墻和柱采用砌體結構建造的房屋。【12 單、24 年】
大多用在住宅、辦公樓、教學樓建筑中。住宅建筑最適合采用混合結構。
框架
結構 定義
框架結構是利用梁、柱組成的縱、橫兩個方向的框架形成的結構體系。
? 常用于公共建筑、工業廠房等。
優點 建筑平面布置靈活,可形成較大的建筑空間,立面處理比較方便。【11 單】
缺點 側向剛度較小,會產生過大的側移,易引起非結構構件(如隔墻、裝飾等)破壞。
剪力墻結構
定義 是利用建筑物的墻體( 內墻和外墻)做成剪力墻,既承受垂直荷載 ,也承受水平荷載,墻體既受剪又
受彎。
優點 側向剛度大,水平荷載作用下側移小【18 多】
缺點 剪力墻的間距小,結構建筑平面布置不靈活,結構自重也較大。
多用于住宅建筑,不適用于大空間的公共建筑。
框架-剪力墻結
構
它具有框架結構平面布置靈活、空間較大的優點,又具有側向剛度較大的優點。
框架-剪力墻結構中,剪力墻主要承受水平荷載,豎向荷載主要由框架承擔。
筒體結構 抵抗水平荷載最有效的結構體系。
【總結】
(1)可修建高度從低到高排序:【10、20 單】
混合結構<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
(2)側向剛度(抵抗水平作用)的能力從低到高排序:【16 單】
混合結構<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
常見屋面結構體系對比【10 單、11 多】
結構體系 受力特點
桁架結構 軸向力
(拉力、壓力) 網架結構
拱式結構 軸向壓力
懸索結構 鋼索受拉
2、工程結構設計要求
查看全文,請先下載后再閱讀
*本資料內容來自233網校,僅供學習使用,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
免費領精品資料
掌握考情信息
知曉資料更新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