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投資中心的業績評價
投資中心,是指某些分散經營的單位或部門,其經理所擁有的自主權不僅包括制定價格、確定產品和生產方法等短期經營決策權,而且還包括投資規模和投資類型等投資決策權。
業績評價指標通常有以下三種:
(一)投資報酬率
計算公式 | 部門投資報酬率=部門稅前經營利潤/部門平均凈經營資產 |
優點 | (1)它是根據現有的會計資料計算的,比較客觀,可用于部門之間,以及不同行業之間的比較; (2)用它來評價每個部門的業績,促使其提高本部門的投資報酬率,有助于提高整個企業的投資報酬率; (3)投資報酬率可以分解為投資周轉率和部門稅前經營利潤率的乘積,并可進一步分解為資產的明細項目和收支的明細項目,從而對整個部門經營狀況作出評價。 |
缺點 | 部門經理會放棄高于資本成本而低于目前部門投資報酬率的機會,或者減少現有的投資報酬率較低但高于資金成本的某些資產,使部門的業績獲得較好評價,但卻傷害了企業整體的利益。 |
(二)剩余收益
公式 | 剩余收益=部門稅前經營利潤-部門平均凈經營資產×要求的報酬率 |
優點 | (1)可以使業績評價與企業的目標協調一致,引導部門經理采納高于企業資本成本的決策; (2)允許使用不同的風險調整資本成本。使剩余收益指標更加靈活,而投資報酬率評價方法并不區別不同資產,無法分別處理風險不同的資產。 |
缺點 | 這是一個絕對數指標,不便于不同部門之間的比較。 |
(三)經濟增加值
公式 | 經濟增加值=調整后稅前經營利潤-調整后投資資本×加權平均稅前資本成本 |
比較 | 【經濟增加值與剩余收益的比較】 (1)二者均與投資報酬率聯系。剩余收益業績評價旨在設定部門投資的必要報酬率,防止部門利益傷害整體利益;而經濟增加值旨在使經理人員賺取超過資本成本的報酬,促進股東財富最大化; (2)計算經濟增加值使用的是公司的實際資本成本,因此是基于資本市場的計算方法,資本市場上股權成本和債務成本的變動時,公司要隨之調整加權平均稅前資本成本。計算剩余收益使用的是部門要求的投資報酬率,主要考慮管理要求以及個別部門風險的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