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利潤中心的業績評價
一、利潤中心的含義
一個責任中心,如果能同時控制生產和銷售,既要對成本負責又要對收入負責,但沒有責任或沒有權力決定該中心資產投資的水平,因而可以根據其利潤的多少來評價該中心的業績,那么,該中心稱之為利潤中心。
【提示】通常,利潤中心被看成是可以用利潤衡量其一定時期業績的組織單位。但是,并不是可以計量利潤的組織單位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利潤中心。從根本目的上看,利潤中心是指管理人員有權對其供貨的來源和市場的選擇進行決策的單位。
二、利潤中心類型
利潤中心有兩種類型,自然利潤中心和人為利潤中心。
自然利潤中心 | 是指直接向企業外部出售產品,在市場上進行購銷業務的利潤中心 |
人為利潤中心 | 是主要在企業內部按照內部轉移價格出售產品的利潤中心。 |
三、利潤中心的考核指標
利潤中心責任指標,主要是利潤,在評價利潤中心業績時,至少有三種選擇,即邊際貢獻、部門可控邊際貢獻、部門稅前經營利潤。
考核指標及計算公式 |
說 明 |
邊際貢獻=銷售收入-銷貨成本-變動費用 | 以邊際貢獻作為業績評價依據不夠全面,因為部門經理至少可以控制某些固定成本,并且在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劃分上有一定的選擇余地。因此,業績評價至少應包括可控制的固定成本。 |
部門可控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可控固定成本 | 以可控邊際貢獻作為業績評價依據可能是最好的,它反映了部門經理在其權限和控制范圍內有效使用資源的能力。 |
部門稅前經營利潤=部門可控邊際貢獻-不可控固定成本 | 以部門稅前經營利潤作為業績評價依據,可能更適合評價該部門對企業利潤和管理費用的貢獻,而不適合于部門經理的評價。 |
盡管利潤指標具有綜合性,但仍然需要一些非貨幣的衡量方法作為補充,包括生產率、市場地位、產品質量、職工態度、社會責任、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平衡等。 |
四、內部轉移價格
(一)制訂轉移價格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防止成本轉移帶來的部門間責任轉嫁,使每個利潤中心都能作為單獨的組織單位進行業績評價;另一個是作為一種價格引導下級部門采取明智的決策,生產部門據此確定提供產品的數量,購買部門據此確定所需要的產品數量。
(二)內部轉移價格的種類
種類 |
適用條件 |
確定方法 |
市場價格 | 中間產品存在完全競爭市場 | 市場價格減去對外的銷售費用 |
以市場為基礎的協商價格 | 中間產品存在非完全競爭的外部市場 | 雙方部門經理就轉移中間產品的數量、質量、時間和價格進行協商并設法取得一致意見。 |
變動成本加固定費轉移價格 | 總需求量不能超過供應部門的生產能力,但需求量也不能很少 | 中間產品的轉移用單位變動成本定價,同時還向購買部門收取固定費。 |
【提示】 ①供應部門收取的固定費總額為期間固定成本預算額與必要報酬之和,按照各購買部門的正常需要量按比例分配給購買部門。 ②如果購買部門需要的中間產品很少,由于仍然需要支付固定費,這種情況下,市場風險全部由購買部門承擔了,而供應部門仍能維持一定利潤水平,顯得很不公平。 因此,只有在最終產品市場穩定的情況下,才適合采用這種內部轉移價格。 | ||
全部成本轉移價格 | 無法采用其他的轉移價格 | 全部成本或者全部成本加上一定利潤 |
【提示】以目前成本為基礎,會鼓勵部門經理維持比較高的成本水平,并據此取得更多的利潤。 因此,只有在無法采用其他形式轉移價格時,才考慮使用全部成本加成辦法來制定轉移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