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新教材新增考點
中級經濟師財稅新增考點匯總
總綱要:與2023年教材相比,在結構上,2024年新版教材整體框架有點變動,主要
變動為第6章由“其他稅收制度”改為“第六章財產和行為稅制度”,內容和結構均發
生變化。在內容上,第2章增加財政支出結構、我國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我國的社會
救助制度;第4章-第6章涉及稅收優惠政策內容變動較大(因內容多而零散,這部分
變化未一一全部指出);第9章增加公債流通市場;教材整體變化相對不少。除了新增
的知識點需多加留意,對于變動知識點可考性較大的各稅種的優惠政策。
第一章 公共財政與財政職能
新增考點1:P3——修改表述
外部效應說的是一個廠商從事某項經濟活動而給其他人帶來利益或損失的現象。
新增考點2:P9——修改表述
“充分”就業,并不意味著愿意工作的勞動者100%就業,而是指就業率(已就業人口占全部勞動年齡人口的比
率)達到了某一社會認可的比率。
第二章 財政支出理論與內容
新增考點1:P16——增加部分內容
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
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
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結果,是一定時期內本國的生產要素所有者所占有的最終產品和服務
的總價值。其等于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減去非居民在國內的收入。由此看來,國內生產總值
更能夠反映經濟發展狀況和水平。
新增考點2:P17——重要理論的名稱、人物名稱、內容均發生變化
梯度漸進增長理論是由英國經濟學家皮考克和魏斯曼在瓦格納分析的基礎上,根據英國
1890—1955年有關公共支出的統計資料,在對瓦格納“政府活動擴張法則”進行驗證的同時,
又提出一個更為復雜的解釋,認為在正常年份財政支出呈現一種漸進的上升趨勢,但當社會經
歷激變(如戰爭、嚴重自然災害或經濟大蕭條)時,財政支出規模會急劇上升,當這種激變時期
過后,財政支出規模將下降,但不會恢復到原來的趨勢水平,這就是梯度漸進增長。這一理論
揭示了財政支出增長的兩類原因,即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故也稱內外因素論。
新增考點3:P19-20——增加部分內容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逐漸止跌回升。我國從1994年
開始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自1995年停止下降,1996年開始回升。自2010年以來,這一比重開
始逐年上升,2019年和2020年分別達到了28.1%和28.8%。
這一趨勢的背后,反映了中國政府在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政府
通過加大財政支出,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事業發展、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領域的投入,為經濟社會的
查看全文,請先下載后再閱讀
*本資料內容來自233網校,僅供學習使用,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
免費領精品資料
掌握考情信息
知曉資料更新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