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高頻錯題
第一部分 經濟學基礎
1.【單選題】政府實施最高限價會導致的后果是() 。
A. 生產者變相降價
B. 刺激生產、限制消費,市場供給過剩
C. 刺激消費、限制生產,市場供給短缺
D. 最高限價低于均衡價格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由于最高限價低于均衡價格,因此會刺激消費,限制生產,導致供給減少和需求增加,結果就是市
場供給短缺。一般情況下,當實施最高限價而出現短缺現象時,市場就會出現嚴重的排隊現象。當政府監管不力時,
就會出現黑市交易和黑市高價,即買賣雙方違反政府的最高限價進行交易。
【易錯點提示】區分保護價格的后果
【考點記憶】
區別 最高限價 保護價格
后果
(兩者相反)
(1)嚴重的排隊現象;
(2)黑市交易和黑市高價;
(3)生產者變相漲價(以次充好、缺斤
短兩等)。
(1)生產者變相降價;
(2)黑市交易和黑市低價。
措施
(1)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如配給制
——按家庭人口或職業定量供應或憑證
供應);
(2)最高限價只適宜短期或在局部地區
實行,不應長期化。
(1)除了強有力的行政措施,還必
須建立政府的收購和儲備系統;
(2)保護價格只適宜在糧食等少數
農產品上實行。
2.【單選題】兩種商品的需求交叉彈性系數 E 為正數,如果 E 越接近 1,則說明()。
A. 兩個商品之間的替代性越弱
B. 兩個商品之間的替代性越強
C. 兩個商品之間的互補性越強
D. 兩個商品之間的互補性越弱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E越接近 1說明兩者的替代性越強。
【易錯點提示】注意識別交叉彈性的替代性以及互補性
【考點記憶】
需求交叉彈性系數 Eij>0 (1)兩種商品之間存在替代關系;
2024 年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高頻錯題
第一部分 經濟學基礎
1.【單選題】政府實施最高限價會導致的后果是() 。
A. 生產者變相降價
B. 刺激生產、限制消費,市場供給過剩
C. 刺激消費、限制生產,市場供給短缺
D. 最高限價低于均衡價格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由于最高限價低于均衡價格,因此會刺激消費,限制生產,導致供給減少和需求增加,結果就是市
場供給短缺。一般情況下,當實施最高限價而出現短缺現象時,市場就會出現嚴重的排隊現象。當政府監管不力時,
就會出現黑市交易和黑市高價,即買賣雙方違反政府的最高限價進行交易。
【易錯點提示】區分保護價格的后果
【考點記憶】
區別 最高限價 保護價格
后果
(兩者相反)
(1)嚴重的排隊現象;
(2)黑市交易和黑市高價;
(3)生產者變相漲價(以次充好、缺斤
短兩等)。
(1)生產者變相降價;
(2)黑市交易和黑市低價。
措施
(1)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如配給制
——按家庭人口或職業定量供應或憑證
供應);
(2)最高限價只適宜短期或在局部地區
實行,不應長期化。
(1)除了強有力的行政措施,還必
須建立政府的收購和儲備系統;
(2)保護價格只適宜在糧食等少數
農產品上實行。
2.【單選題】兩種商品的需求交叉彈性系數 E 為正數,如果 E 越接近 1,則說明()。
A. 兩個商品之間的替代性越弱
B. 兩個商品之間的替代性越強
C. 兩個商品之間的互補性越強
D. 兩個商品之間的互補性越弱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E越接近 1說明兩者的替代性越強。
【易錯點提示】注意識別交叉彈性的替代性以及互補性
【考點記憶】
需求交叉彈性系數 Eij>0 (1)兩種商品之間存在替代關系;
(2)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會隨著它的替代品的價格的變動呈同
方向的變動,如煤氣和電力。
需求交叉彈性系數 Eij<0
(1)兩種商品之間存在互補關系;
(2)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會隨著它的互補品價格的變動呈反方
向的變動,如汽車和汽油。
需求交叉彈性系數 Eij=0
兩種商品之間是無關的。
【提示】需求交叉彈性大小是確定兩種商品是否具有替代關
系或互補關系的標準。
3.【多選題】下列因素中,影響供給價格彈性的有( )。
A. 投入品的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B. 時間
C. 預期
D. 生產周期和自然條件
E. 偏好
【參考答案】A,B,D
【參考解析】影響供給價格彈性的因素:(1)時間是決定供給彈性的首要因素。短期內,供給彈性一般較小;
相反,在較長的時間內,供給彈性一般比較大。(2)供給彈性還受到生產周期和自然條件的影響。對于農產品來
說,短期內供給彈性幾乎為 0,價格對供給的影響往往需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表現出來。(3)投入品替代性大
小和相似程度對供給彈性的影響也很大。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則供給彈性大。如果投入品難以加入或脫
離某種特定行業,則供給缺乏彈性。
【易錯點提示】區分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影響因素
【考點記憶方法】
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影響因素
替代品的數量和相近程度
(1)一種商品若有許多相近的替代品,則這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較
大。
(2)因為一旦這種商品價格上漲,甚至是微小的上漲,消費者往往會
舍棄這種商品而去選購它的替代品,從而引起需求量的變化。
2.商品的重要性
(1)生活必需品,需求價格彈性小;因為一種商品如果是人們生活必
需品,即使價格上漲,人們還得照樣購買,其需求價格彈性就小或缺乏彈
性。
(2)非必需的高檔商品,需求價格彈性大。
3.商品用途的多少
(1)一般來說,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價格彈性就越大。
(2)如果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會縮減其需求,把購買力用于重
要的用途上,使購買數量減少。
4.時間
(1)時間越短,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越小。
(2)時間越長,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就越大。因為時間越長,消費者
就越有可能找到替代品,替代品多了,其需求價格彈性就必然增加。
(2)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會隨著它的替代品的價格的變動呈同
方向的變動,如煤氣和電力。
需求交叉彈性系數 Eij<0
(1)兩種商品之間存在互補關系;
(2)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會隨著它的互補品價格的變動呈反方
向的變動,如汽車和汽油。
需求交叉彈性系數 Eij=0
兩種商品之間是無關的。
【提示】需求交叉彈性大小是確定兩種商品是否具有替代關
系或互補關系的標準。
3.【多選題】下列因素中,影響供給價格彈性的有( )。
A. 投入品的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B. 時間
C. 預期
D. 生產周期和自然條件
E. 偏好
【參考答案】A,B,D
【參考解析】影響供給價格彈性的因素:(1)時間是決定供給彈性的首要因素。短期內,供給彈性一般較小;
相反,在較長的時間內,供給彈性一般比較大。(2)供給彈性還受到生產周期和自然條件的影響。對于農產品來
說,短期內供給彈性幾乎為 0,價格對供給的影響往往需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表現出來。(3)投入品替代性大
小和相似程度對供給彈性的影響也很大。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則供給彈性大。如果投入品難以加入或脫
離某種特定行業,則供給缺乏彈性。
【易錯點提示】區分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影響因素
【考點記憶方法】
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影響因素
替代品的數量和相近程度
(1)一種商品若有許多相近的替代品,則這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較
大。
(2)因為一旦這種商品價格上漲,甚至是微小的上漲,消費者往往會
舍棄這種商品而去選購它的替代品,從而引起需求量的變化。
2.商品的重要性
(1)生活必需品,需求價格彈性小;因為一種商品如果是人們生活必
需品,即使價格上漲,人們還得照樣購買,其需求價格彈性就小或缺乏彈
性。
(2)非必需的高檔商品,需求價格彈性大。
3.商品用途的多少
(1)一般來說,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價格彈性就越大。
(2)如果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會縮減其需求,把購買力用于重
要的用途上,使購買數量減少。
4.時間
(1)時間越短,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越小。
(2)時間越長,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就越大。因為時間越長,消費者
就越有可能找到替代品,替代品多了,其需求價格彈性就必然增加。
影響供給價格彈性的因素
1.時間
(1)時間是決定供給價格彈性的首要因素。
(2)短期內,供給價格彈性一般較小。
(3)在較長的時間內,供給價格彈性一般比較大。
2.生產周期和自然條件的影響
對于農產品來說,由于受生產周期和自然條件的影響,短期內供給價
格彈性幾乎為 0,價格對供給的影響往往需要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表現
出來。
3.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1)如果用于生產某商品的投入品可由其他行業資源替代,那么該商
品價格上漲(其他行業商品價格未變),其他行業的投入品就會轉入該商品
生產,從而使生產量和供給量增加。
(2)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則供給價格彈性大。
(3)如果投入品難以加入或脫離某種特定行業,則供給缺乏彈性。
4.【單選題】關于短期總成本曲線變動規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在坐標圖上,總成本曲線從原點開始,隨產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B. 在坐標圖上,總成本曲線不隨產量的變動而變動
C. 在坐標圖上,總成本曲線從縱軸一個截點,即產量為零時總成本等于可變成本的那個點開始,隨產量的增
加而逐步下降
D. 在坐標圖上,總成本曲線從縱軸一個截點,即產量為零時總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個點開始,隨產量的增加
而逐步上升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總成本曲線是從縱軸一個截點即產量為零時總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個點 F開始,隨產量的增加
而逐步上升,開始時是以遞減的增長率上升,當產量達到一定水平后,便以遞增的增長率上升。
【易錯點提示】一定要根據圖示記憶法來理解本題目
【考點記憶】
1.(1)從縱軸一個截點即產量為 0 時總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個點 F 開始。
(2)隨產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開始以遞減的增長率上升,當產量達到一定水平之后,便以遞增的增長率上
升。
3.總固定成本曲線是平行于橫軸的一條直線。
4.總可變成本曲線
(1)從原點出發,之后隨產量增加而上升,開始以遞減的增長率上升,當產量達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遞增的增
長率上升。
影響供給價格彈性的因素
1.時間
(1)時間是決定供給價格彈性的首要因素。
(2)短期內,供給價格彈性一般較小。
(3)在較長的時間內,供給價格彈性一般比較大。
2.生產周期和自然條件的影響
對于農產品來說,由于受生產周期和自然條件的影響,短期內供給價
格彈性幾乎為 0,價格對供給的影響往往需要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表現
出來。
3.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1)如果用于生產某商品的投入品可由其他行業資源替代,那么該商
品價格上漲(其他行業商品價格未變),其他行業的投入品就會轉入該商品
生產,從而使生產量和供給量增加。
(2)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則供給價格彈性大。
(3)如果投入品難以加入或脫離某種特定行業,則供給缺乏彈性。
4.【單選題】關于短期總成本曲線變動規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在坐標圖上,總成本曲線從原點開始,隨產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B. 在坐標圖上,總成本曲線不隨產量的變動而變動
C. 在坐標圖上,總成本曲線從縱軸一個截點,即產量為零時總成本等于可變成本的那個點開始,隨產量的增
加而逐步下降
D. 在坐標圖上,總成本曲線從縱軸一個截點,即產量為零時總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個點開始,隨產量的增加
而逐步上升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總成本曲線是從縱軸一個截點即產量為零時總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個點 F開始,隨產量的增加
而逐步上升,開始時是以遞減的增長率上升,當產量達到一定水平后,便以遞增的增長率上升。
【易錯點提示】一定要根據圖示記憶法來理解本題目
【考點記憶】
1.(1)從縱軸一個截點即產量為 0 時總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個點 F 開始。
(2)隨產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開始以遞減的增長率上升,當產量達到一定水平之后,便以遞增的增長率上
升。
3.總固定成本曲線是平行于橫軸的一條直線。
4.總可變成本曲線
(1)從原點出發,之后隨產量增加而上升,開始以遞減的增長率上升,當產量達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遞增的增
長率上升。
(2)總可變成本曲線和總成本曲線的變動規律是一致的。
5.【多選題】完全競爭市場及其生產者行為的說法,正確的有()。
A. 整個行業的需求曲線和某個企業的需求曲線是不同的。
B. 個別企業的需求曲線是一條平行于橫軸的水平線。
C. 企業只能按照市場價格來調整自己的生產規模
D. 任何情況下,只要企業做到了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就一定能獲得利潤。
E. 企業進行產量決策的原則是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
【參考答案】A,B,C,E
【參考解析】企業在 MR=MC 點上獲得了最大的利潤,但這并不是說,在任何情況下,只要企業做到了 MR =MC ,
就一定能獲得利潤。對 MR=MC 的最佳狀態的全面理解應該是,在 MR=MC 點上,企業可能是盈利的, 也可能是虧損
的。但是,如果企業是虧損的,則這時的虧損一定是相對最小的。總之,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當企業處于 MR =MC
時, 是最優的產量。D 錯誤。
【易錯點提示】區分完全壟斷企業進行產量和價格決策的基本原則
【考點記憶】
.分析過程
短期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曲線在 A 點相交。
(1)在 A 點的左側,MR>MC,即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
此時要增加生產;
(2)在 A 點的右側,MR 此時要減少生產。
(3)只有當 MR=MC 時,即在 A 點上,是最優產量。
.結論
(1)在短期中,企業處于 MR=MC 時:
①企業可能是盈利的,也可能是虧損的。
②如果企業是虧損的,則這時的虧損一定是相對最小的。
③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當企業處于 MR=MC 時,是最優的產量。
④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既可以作為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也可稱為虧損最小
的均衡條件。
(2)在企業的短期生產或產量決策中,還有一個停止生產的臨界點或停止營業的
臨界點,這就是市場價格 P 等于平均可變成本 AVC 之處。
(2)總可變成本曲線和總成本曲線的變動規律是一致的。
5.【多選題】完全競爭市場及其生產者行為的說法,正確的有()。
A. 整個行業的需求曲線和某個企業的需求曲線是不同的。
B. 個別企業的需求曲線是一條平行于橫軸的水平線。
C. 企業只能按照市場價格來調整自己的生產規模
D. 任何情況下,只要企業做到了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就一定能獲得利潤。
E. 企業進行產量決策的原則是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
【參考答案】A,B,C,E
【參考解析】企業在 MR=MC 點上獲得了最大的利潤,但這并不是說,在任何情況下,只要企業做到了 MR =MC ,
就一定能獲得利潤。對 MR=MC 的最佳狀態的全面理解應該是,在 MR=MC 點上,企業可能是盈利的, 也可能是虧損
的。但是,如果企業是虧損的,則這時的虧損一定是相對最小的。總之,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當企業處于 MR =MC
時, 是最優的產量。D 錯誤。
【易錯點提示】區分完全壟斷企業進行產量和價格決策的基本原則
【考點記憶】
.分析過程
短期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曲線在 A 點相交。
(1)在 A 點的左側,MR>MC,即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
此時要增加生產;
(2)在 A 點的右側,MR 此時要減少生產。
(3)只有當 MR=MC 時,即在 A 點上,是最優產量。
.結論
(1)在短期中,企業處于 MR=MC 時:
①企業可能是盈利的,也可能是虧損的。
②如果企業是虧損的,則這時的虧損一定是相對最小的。
③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當企業處于 MR=MC 時,是最優的產量。
④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既可以作為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也可稱為虧損最小
的均衡條件。
(2)在企業的短期生產或產量決策中,還有一個停止生產的臨界點或停止營業的
臨界點,這就是市場價格 P 等于平均可變成本 AVC 之處。
6.【單選題】關于邊際消費傾向、平均消費傾向及其相互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平均消費傾向總是小于 1
B. 邊際消費傾向總是小于平均消費傾向
C. 邊際消費傾向恒等于平均消費傾向
D. 邊際消費傾向可能大于 1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邊際消費傾向和平均消費傾向的關系是:邊際消費傾向總是小于平均消費傾向,用公式表示就是
MPC。
【易錯點提示】區分平均消費傾向,平均消費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 1。
【考點記憶】
(1)邊際消費傾向(MPC)是指消費的增量?C 和收入的增量?Y 之比,也就是增加的 1 單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費部
分的比率。
(2)邊際消費傾向的公式:
MPC=?C/?Y 或β=?C/?Y (3)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
①隨著人們收入的增長,人們的消費隨之增長;
②但消費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卻不斷減少。
(4)一般來說,0 ①正常的理性人,收入增加,消費不大可能下降或不變,即消費的增量大于 0,所以邊際消費傾向大于 0;
②增加的消費一般也只是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不會是全部收入,所以邊際消費傾向小于 1。
2.收入是決定消費的最重要因素
(1)在假定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消費是隨著收入的變動而相應變動的,可以把消費看作是收入的函數。
(2)如果消費和收入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則邊際消費傾向為常數,這時消費函數可以用下列方程表示:
C=α+βY
式中:α為必不可少的自發消費部分,就是當收入為 0 時,即使動用儲蓄或借債也必須要進行的基本消費;β為邊
際消費傾向;βY 為由收入引致的消費。
(3)因此,消費等于自發消費和引致消費之和。
3.平均消費傾向(APC)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
(1)平均消費傾向是指消費總量 C 在收入總量 Y 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為:APC=C/Y。
(2)平均消費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 1。
(3)邊際消費傾向和平均消費傾向的關系:邊際消費傾向總是小于平均消費傾向,即 MPC 7.【多選題】支出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時所包含的項目包括()。
A. 固定資產折舊
B. 居民消費支出
C. 政府購買
D. 凈出口
E. 固定投資支出
【參考答案】B,C,D,E
【參考解析】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可以分為四部分:①居民消費支出;②固定投資支出;③政府購買;④凈出口。
【易錯點提示】區分收入法的具體核算內容
【考點記憶】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的具體內容
(1)最終消費 ①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6.【單選題】關于邊際消費傾向、平均消費傾向及其相互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平均消費傾向總是小于 1
B. 邊際消費傾向總是小于平均消費傾向
C. 邊際消費傾向恒等于平均消費傾向
D. 邊際消費傾向可能大于 1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邊際消費傾向和平均消費傾向的關系是:邊際消費傾向總是小于平均消費傾向,用公式表示就是
MPC。
【易錯點提示】區分平均消費傾向,平均消費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 1。
【考點記憶】
(1)邊際消費傾向(MPC)是指消費的增量?C 和收入的增量?Y 之比,也就是增加的 1 單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費部
分的比率。
(2)邊際消費傾向的公式:
MPC=?C/?Y 或β=?C/?Y (3)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
①隨著人們收入的增長,人們的消費隨之增長;
②但消費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卻不斷減少。
(4)一般來說,0 ①正常的理性人,收入增加,消費不大可能下降或不變,即消費的增量大于 0,所以邊際消費傾向大于 0;
②增加的消費一般也只是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不會是全部收入,所以邊際消費傾向小于 1。
2.收入是決定消費的最重要因素
(1)在假定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消費是隨著收入的變動而相應變動的,可以把消費看作是收入的函數。
(2)如果消費和收入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則邊際消費傾向為常數,這時消費函數可以用下列方程表示:
C=α+βY
式中:α為必不可少的自發消費部分,就是當收入為 0 時,即使動用儲蓄或借債也必須要進行的基本消費;β為邊
際消費傾向;βY 為由收入引致的消費。
(3)因此,消費等于自發消費和引致消費之和。
3.平均消費傾向(APC)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
(1)平均消費傾向是指消費總量 C 在收入總量 Y 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為:APC=C/Y。
(2)平均消費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 1。
(3)邊際消費傾向和平均消費傾向的關系:邊際消費傾向總是小于平均消費傾向,即 MPC 7.【多選題】支出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時所包含的項目包括()。
A. 固定資產折舊
B. 居民消費支出
C. 政府購買
D. 凈出口
E. 固定投資支出
【參考答案】B,C,D,E
【參考解析】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可以分為四部分:①居民消費支出;②固定投資支出;③政府購買;④凈出口。
【易錯點提示】區分收入法的具體核算內容
【考點記憶】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的具體內容
(1)最終消費 ①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②最終消費率:最終消費支出占 GDP 的比重。
(2)資本形成總額
①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變動。
a.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是常住單位建造、購置和轉入
的固定資產扣除銷售和轉出固定資產后的價值。
b.存貨變動包括原材料、燃料庫存,生產單位產成
品、半成品、在制品庫存,銷售單位商品庫存期末
價值減去期初價值的差額。
②資本形成率:資本形成總額占 GDP 的比重。
(3)凈出口
①凈出口:是一定時期內貨物和服務出口總值減去
進口總值后的差額。
②出口是本國(常住單位)向國外(非常住單位)
銷售和無償轉讓的貨物和服務。
③進口是本國從國外購買和無償得到的貨物和服
務。
8.【多選題】下列可用于經濟波動狀況分析的經濟指標中,屬于一致指標的有( )。
A. 失業率
B. 企業利潤
C. 國內生產總值
D.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E. 鐵路貨運量
【參考答案】C,E
【參考解析】所謂一致指標,也叫同步指標,這些指標的峰頂與谷底出現的時間和總體經濟運行的峰谷出現的
時間一致,可以綜合地描述總體經濟所處狀態。在我國,--般把國內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工業用電量、
鐵路貨運量等視為一致指標。選項 ABD 屬于滯后指標
【易錯點提示】有三個指標,注意區分先行和滯后里面涉及的內容
【考點記憶】
1.一致指標
(1)也叫同步指標,這些指標的峰頂與谷底出現的時間與總體經濟運行的
峰谷出現的時間一致,可以綜合描述總體經濟所處狀態。
(2)舉例
①國內生產總值;
②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③工業用電量;
④鐵路貨運量
②最終消費率:最終消費支出占 GDP 的比重。
(2)資本形成總額
①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變動。
a.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是常住單位建造、購置和轉入
的固定資產扣除銷售和轉出固定資產后的價值。
b.存貨變動包括原材料、燃料庫存,生產單位產成
品、半成品、在制品庫存,銷售單位商品庫存期末
價值減去期初價值的差額。
②資本形成率:資本形成總額占 GDP 的比重。
(3)凈出口
①凈出口:是一定時期內貨物和服務出口總值減去
進口總值后的差額。
②出口是本國(常住單位)向國外(非常住單位)
銷售和無償轉讓的貨物和服務。
③進口是本國從國外購買和無償得到的貨物和服
務。
8.【多選題】下列可用于經濟波動狀況分析的經濟指標中,屬于一致指標的有( )。
A. 失業率
B. 企業利潤
C. 國內生產總值
D.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E. 鐵路貨運量
【參考答案】C,E
【參考解析】所謂一致指標,也叫同步指標,這些指標的峰頂與谷底出現的時間和總體經濟運行的峰谷出現的
時間一致,可以綜合地描述總體經濟所處狀態。在我國,--般把國內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工業用電量、
鐵路貨運量等視為一致指標。選項 ABD 屬于滯后指標
【易錯點提示】有三個指標,注意區分先行和滯后里面涉及的內容
【考點記憶】
1.一致指標
(1)也叫同步指標,這些指標的峰頂與谷底出現的時間與總體經濟運行的
峰谷出現的時間一致,可以綜合描述總體經濟所處狀態。
(2)舉例
①國內生產總值;
②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③工業用電量;
④鐵路貨運量
2.先行指標
(1)也叫領先指標,這些指標可以預測總體經濟運行的軌跡。
(2)舉例
①采購經理指數;
②消費者信心指數;
③新開工項日計劃總投資等
3.滯后指標
(1)對總體經濟運行中已經出現的峰頂和谷底的確認。
(2)舉例
①企業利潤;②失業率。
③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
9.【多選題】關于價格總水平變動對利率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有(??)。
A.當名義利率低于價格總水平上漲率時,實際利率為負
B.價格總水平不變時,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相等
C.實際利率是扣除了價格總水平變動影響因素的利率
D.實際利率取決于名義利率與價格總水平變動率之差
E.在名義利率不變的情況下,實際利率與價格總水平呈同方向變動
【參考答案】ABCD
【參考解析】在名義利率不變時,實際利率與價格總水平變動呈反方向變化;在價格總水平不變時,名義利率與實
際利率相等;當名義利率低于價格總水平上漲率時,實際利率為負;選項 E錯誤。
【易錯點提示】區分價格總水平對工資以及匯率的影響
【考點記憶】價格總水平變動的經濟效應
(一)價格總水平變動對工資的影響
1.由于價格總水平的波動,工資可以分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
(1)名義工資是以當時的貨幣形式表現的工資。
(2)實際工資是扣除了價格變動影響因素的工資。
2.實際工資變動率與名義工資變動率
(1)實際工資變動率=名義工資變動率÷價格總水平變動率
(2)實際工資的變動與名義工資的變動呈同方向變化,與價格總水平變動呈反方向變化。
(3)由于價格總水平變動導致的勞動者實際工資和居民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會在一定條件下引起企業與勞動者、
居民與政府之間的收入再分配。
①一般來講,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有利于企業和政府;
②通貨緊縮則有利于勞動者和居民。
(二)價格總水平變動對利率的影響
1.由于價格總水平的變動,利率可以分為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
(1)名義利率也叫市場利率,是指銀行當時規定的和發布的利率。
(2)實際利率是扣除了價格總水平變動影響因素的利率,也就是在貨幣購買力不變時的利率。
2.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
(1)實際利率=名義利率-價格總水平變動率
(2)若以 r 為名義利率,i 為實際利率,π為價格總水平變動率,則有:i=r-π
(3)在名義利率不變時,實際利率與價格總水平變動呈反方向變化。
(4)在價格總水平不變時,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相等。
(5)當名義利率低于價格總水平上漲率時,實際利率為負。
2.先行指標
(1)也叫領先指標,這些指標可以預測總體經濟運行的軌跡。
(2)舉例
①采購經理指數;
②消費者信心指數;
③新開工項日計劃總投資等
3.滯后指標
(1)對總體經濟運行中已經出現的峰頂和谷底的確認。
(2)舉例
①企業利潤;②失業率。
③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
9.【多選題】關于價格總水平變動對利率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有(??)。
A.當名義利率低于價格總水平上漲率時,實際利率為負
B.價格總水平不變時,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相等
C.實際利率是扣除了價格總水平變動影響因素的利率
D.實際利率取決于名義利率與價格總水平變動率之差
E.在名義利率不變的情況下,實際利率與價格總水平呈同方向變動
【參考答案】ABCD
【參考解析】在名義利率不變時,實際利率與價格總水平變動呈反方向變化;在價格總水平不變時,名義利率與實
際利率相等;當名義利率低于價格總水平上漲率時,實際利率為負;選項 E錯誤。
【易錯點提示】區分價格總水平對工資以及匯率的影響
【考點記憶】價格總水平變動的經濟效應
(一)價格總水平變動對工資的影響
1.由于價格總水平的波動,工資可以分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
(1)名義工資是以當時的貨幣形式表現的工資。
(2)實際工資是扣除了價格變動影響因素的工資。
2.實際工資變動率與名義工資變動率
(1)實際工資變動率=名義工資變動率÷價格總水平變動率
(2)實際工資的變動與名義工資的變動呈同方向變化,與價格總水平變動呈反方向變化。
(3)由于價格總水平變動導致的勞動者實際工資和居民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會在一定條件下引起企業與勞動者、
居民與政府之間的收入再分配。
①一般來講,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有利于企業和政府;
②通貨緊縮則有利于勞動者和居民。
(二)價格總水平變動對利率的影響
1.由于價格總水平的變動,利率可以分為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
(1)名義利率也叫市場利率,是指銀行當時規定的和發布的利率。
(2)實際利率是扣除了價格總水平變動影響因素的利率,也就是在貨幣購買力不變時的利率。
2.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
(1)實際利率=名義利率-價格總水平變動率
(2)若以 r 為名義利率,i 為實際利率,π為價格總水平變動率,則有:i=r-π
(3)在名義利率不變時,實際利率與價格總水平變動呈反方向變化。
(4)在價格總水平不變時,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相等。
(5)當名義利率低于價格總水平上漲率時,實際利率為負。
(三)價格總水平變動對匯率的影響
1.匯率的決定因素
(1)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
(2)資本的國際流動;
(3)相關國家或地區的價格總水平變動的比例關系。
2.購買力平價理論
(1)兩種貨幣的匯率應由兩國貨幣購買力之比決定。①貨幣購買力又是價格總水平的倒數;
②匯率實際上由兩國價格總水平變動之比決定。
(2)在兩個國家的模型中,如果本國的價格總水平上漲率高于外國的價格水平上漲率,本國貨幣就會貶值,以本
幣表示的匯率就一定會上升。
3.價格總水平的變動會在一定條件下影響到匯率的變動,從而影響一個國家的進出口產品價格,并進而影響到凈出
口和總供求關系。
10.【單選題】宏觀經濟學中,“菲利普斯曲線”描述的是()。
A. 通貨膨脹率與經濟增長率之間的關系
B. 就業率與經濟增長率之間的關系
C. 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之間的關系
D. 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菲利普斯曲線是以英國經濟學家菲利普斯名字命名的一條描述通貨膨脹與失業或經濟增長之間相
互關系的曲線,也是分析宏觀經濟問題的重要工具。
【易錯點提示】區分奧肯定律
【考點記憶】
1.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描述通貨膨脹與失業或經濟增長之間相互關系的曲線。
2.菲利普斯曲線最初用來反映失業率與貨幣工資率之間的變化關系。
(1)失業率越低,工資增長率越高。
(2)工資增長與失業水平之間存在著負相關關系。
3.簡單的菲利普斯曲線
(1)含義: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和索洛把它改進成為一種表示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之間的相互關系,一般
稱為簡單的菲利普斯曲線。
【圖示】簡單的菲利普斯曲線(π表示通貨膨脹率,U 為失業率)
(2)結論
①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存在負相關關系。
a.當失業率降低時,通貨膨脹率就會趨于上升;
b.當失業率上升時,通貨膨脹率就會趨于下降。
②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之間的替代關系。
a.政府進行決策時,可以用高通貨膨脹率來換取低失業率;
b.或者用高失業率換取低通貨膨脹率。
(三)價格總水平變動對匯率的影響
1.匯率的決定因素
(1)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
(2)資本的國際流動;
(3)相關國家或地區的價格總水平變動的比例關系。
2.購買力平價理論
(1)兩種貨幣的匯率應由兩國貨幣購買力之比決定。①貨幣購買力又是價格總水平的倒數;
②匯率實際上由兩國價格總水平變動之比決定。
(2)在兩個國家的模型中,如果本國的價格總水平上漲率高于外國的價格水平上漲率,本國貨幣就會貶值,以本
幣表示的匯率就一定會上升。
3.價格總水平的變動會在一定條件下影響到匯率的變動,從而影響一個國家的進出口產品價格,并進而影響到凈出
口和總供求關系。
10.【單選題】宏觀經濟學中,“菲利普斯曲線”描述的是()。
A. 通貨膨脹率與經濟增長率之間的關系
B. 就業率與經濟增長率之間的關系
C. 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之間的關系
D. 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菲利普斯曲線是以英國經濟學家菲利普斯名字命名的一條描述通貨膨脹與失業或經濟增長之間相
互關系的曲線,也是分析宏觀經濟問題的重要工具。
【易錯點提示】區分奧肯定律
【考點記憶】
1.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描述通貨膨脹與失業或經濟增長之間相互關系的曲線。
2.菲利普斯曲線最初用來反映失業率與貨幣工資率之間的變化關系。
(1)失業率越低,工資增長率越高。
(2)工資增長與失業水平之間存在著負相關關系。
3.簡單的菲利普斯曲線
(1)含義: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和索洛把它改進成為一種表示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之間的相互關系,一般
稱為簡單的菲利普斯曲線。
【圖示】簡單的菲利普斯曲線(π表示通貨膨脹率,U 為失業率)
(2)結論
①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存在負相關關系。
a.當失業率降低時,通貨膨脹率就會趨于上升;
b.當失業率上升時,通貨膨脹率就會趨于下降。
②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之間的替代關系。
a.政府進行決策時,可以用高通貨膨脹率來換取低失業率;
b.或者用高失業率換取低通貨膨脹率。
11.【多選題】影響一國或一經濟體商品出口貿易的因素主要有( )。
A.自然資源的豐裕程度
B.國際市場需求
C.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
D.全要素生產率
E.匯率
【參考答案】ABCE
【參考解析】影響出口貿易的因素:(1)自然資源的豐裕程度;(2)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的高低;(3)匯率
水平的高低;(4)國際市場需求水平和需求結構。
【易錯點提示】注意區分影響一國進口貿易的因素
【考點記憶】(一)影響一國出口貿易的因素
1.自然資源的豐裕程度 如果一國有充裕的自然資源,就可以利用這種資源的絕對優勢和相對優勢,
通過增加出口來獲得外匯收入。
2.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的高低 一國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越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也越高,出口商品的數
量越多,能增加出口額。
3.匯率水平的高低
(1)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即對外貶值:
①外幣兌換本幣的數量就會增加;
②意味著外幣購買力的提高和本國商品、勞務價格的相對低廉。
③可能使出口商在不減少收益的情況下,降低出口商品價格,增加出口。
④也有利于增加本國旅游收入及其他勞務收入。
(2)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即對外升值,則導致相反的結果。
4.國際市場需求水平和需求結構 在世界經濟出現不景氣的情況下,國際市場需求不旺,各國的出口貿易都
可能因此而減少。
(二)影響一國進口貿易的因素
1.一國的經濟總量或總產出水平 一般情況下,一國的經濟總產出水平越高,經濟總量(如 GDP)的規模越大,
對自然資源和投資品的需求就越大,其進口貿易額就越大。
2.匯率水平
(1)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即貨幣升值:
①用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價格就會下跌;
②本國居民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會增加,就要擴大進口。
(2)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下降,即貨幣貶值:
①用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價格就會上升;
②本國居民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會下降,就要縮減進口。
3.國際市場商品的供給情況和價格水
平的高低
在國際市場上,如果商品供給短缺,導致價格大幅度上升,會使得進口貿
易受到影響;反之亦然
查看全文,請先下載后再閱讀
*本資料內容來自233網校,僅供學習使用,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
免費領精品資料
掌握考情信息
知曉資料更新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