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公司購置一臺設備,付款方案有五種:
方案1:第一年初付款10萬元,以后每間隔半年付款一次,每次支付15萬元,連續支付8次;
方案2:第三年初付款50萬元,第八年末付款100萬元;
方案3:從第五年初開始,每年付款30萬元,連續支付4次;
方案4:第一年初付款10萬元,從第二年開始,每年末付款28萬元,連續支付5次;
方案5:第一年初付款5萬元,從第二年開始,每年年初付款25萬元,連續支付6次。
假設年利息率為10%。
要求:比較五種付款方案的現值,選擇最合理的方案。
已知:(P/A,5%,8)=6.4632,(P/A,10%,4)=3.1699,(P/A,10%,5)=3.7908,(P/A,10%,6)=4.3553,(P/F,10%,2)=0.8264,(P/F,10%,8)=0.4665,(P/F,10%,3)=0.7513,(P/F,10%,1)=0.9091
【正確答案】 (1)方案1的現值=10+15×(P/A,5%,8)=10+15×6.4632=106.95(萬元)
方案2的現值=50×(P/F,10%,2)+100×(P/F,10%,8)=50×0.8264+100×0.4665=87.97(萬元)
方案3的現值=30×(P/A,10%,4)×(P/F,10%,3)=30×3.1699×0.7513=71.45(萬元)
方案4的現值=10+28×(P/A,10%,5)×(P/F,10%,1)=10+28×3.7908×0.9091=106.49(萬元)
方案5的付款現值=5+25×(P/A,10%,6)=5+25×4.3553=113.88(萬元)
或:方案5的付款現值=5+25×[(P/A,10%,5)+1]×(P/F,10%,1)=5+25×(3.7908+1)×0.9091=113.88(萬元)
提示:[(P/A,10%,5)+1]×(P/F,10%,1)=(P/A,10%,6)×(1+10%)×(P/F,10%,1)=(P/A,10%,6)
結論:最合理的是方案3。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終值和現值的計算”知識點進行考核】
2、三星公司是電腦經銷商,預計今年需求量為3600臺,平均購進單價為1500元,平均每日供貨量100臺,每日銷售量為10臺(一年按360天計算),單位缺貨成本為100元。與訂貨和儲存有關的成本資料預計如下:
(1)采購部門全年辦公費為100000元,平均每次差旅費為800元,每次裝卸費為200元;
(2)倉庫職工的工資每月2000元,倉庫年折舊40000元,銀行存款利息率為4%,平均每臺電腦的破損損失為80元,每臺電腦的保險費用為60元;
(3)從發出訂單到第一批貨物運到需要的時間有五種可能,分別是8天(概率10%),9天(概率20%),10天(概率40%),11天(概率20%),12天(概率10%)。
要求:
(1)計算經濟訂貨批量、送貨期和訂貨次數;
(2)確定合理的保險儲備量和再訂貨點(確定保險儲備量時,以10臺為間隔);
(3)計算今年與批量相關的存貨總成本;
(4)計算預計今年存貨的取得成本、儲存成本;
(5)預計今年與儲備存貨相關的總成本。
【正確答案】 (1)每次訂貨的變動成本=800+200=1000(元)
單位變動儲存成本=1500×4%+80+60=200(元)
經濟訂貨批量=[(2×3600×1000)/200×100/(100-10)]1/2=200(臺)
送貨期=200/100=2(天)
訂貨次數=3600/200=18(次)
(2)平均交貨時間=8×10%+9×20%+10×40%+11×20%+12×10%=10(天)
交貨期內平均需要量=10×10=100(臺)
再訂貨點=100+保險儲備量
①當再訂貨點為100臺(即保險儲備量=0)時:
平均缺貨量=10×20%+20×10%=4(臺)
缺貨成本和保險儲備成本之和TC(S,B)=100×4×18+0×200=7200(元)
【提示】缺貨成本和保險儲備的儲存成本的計算公式如下:
缺貨成本=每次的缺貨量×單位缺貨成本×訂貨次數
由于保險儲備在正常情況下不被耗用,所以,計算保險儲備的儲存成本時,為了簡化,假設保險儲備不被耗用。因此,保險儲備的儲存成本=保險儲備×單位變動儲存成本
②當再訂貨點為110臺(即保險儲備量=10)時:
平均缺貨量=10×10%=1(臺)
TC(S,B)=100×1×18+10×200=1800+2000=3800(元)
③當再訂貨點為120臺(即保險儲備量=20)時:
平均缺貨量=0
TC(S,B)=100×0×18+20×200=4000(元)
根據上述計算結果可知,合理的保險儲備量為10臺,再訂貨點為110臺。
(3)與批量相關的存貨總成本=[2×1000×3600×200×(1-10/100)]1/2=36000(元)
(4)取得成本=訂貨成本+購置成本
=變動訂貨成本+固定訂貨成本+購置成本
=18×1000+100000+3600×1500
=5518000(元)
儲存成本=變動儲存成本+固定儲存成本
=1/2×200×(1-10/100)×200+10×200+2000×12+40000
=84000(元)
(5)與儲備存貨相關的總成本
=取得成本+儲存成本+缺貨成本
=5518000+84000+1800=5603800(元)
或:與儲備存貨相關的總成本
=36000+3800+3600×1500+100000+2000×12+40000
=5603800(元)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最優存貨量的確定”知識點進行考核】
3、某企業擬進行一項固定資產投資,投資期為1年,營業期為5年,壽命期為6年,該項目的現金流量表(部分)如下:
現金流量表(部分) 單位:萬元
項目 |
投資期 |
營業期 | |||||
0 |
1 |
2 |
3 |
4 |
5 |
6 | |
現金凈流量 |
-1000 |
-1000 |
100 |
1000 |
(B) |
1000 |
1000 |
累計現金凈流量 |
-1000 |
-2000 |
(A) |
-900 |
900 |
1900 |
2900 |
折現現金凈流量 |
-1000 |
-943.4 |
(C) |
839.6 |
1425.8 |
747.3 |
705 |
累計折現現金凈流量 |
-1000 |
-1943.4 |
(D) |
-1014.8 |
411 |
1158.3 |
1863.3 |
其他資料:終結期的現金凈流量現值為100萬元。
要求:
(1)計算上表中用英文字母表示的項目的數值(C的結果四舍五入保留整數)。
(2)計算或確定下列指標:
①包括投資期和不包括投資期的靜態和報考投資回收期;
②凈現值;
③現值指數。
【正確答案】 (1)計算表中用英文字母表示的項目:
A=-2000+100=-1900
B=900-(-900)=1800
C=100×0.9434×0.9434=89
D=-1943.4+89=-1854.4
(2)計算或確定下列指標:
①包括投資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3+900/1800=3.5(年)
包括投資期的報考投資回收期=3+1014.8/1425.8=3.71(年)
不包括投資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3.5-1=2.5(年)
不包括投資期的報考投資回收期=3.71-1=2.71(年)
②凈現值=1863.3+100=1963.3(萬元)
③現值指數=(1963.3+1943.4)/1943.4=2.01(年)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凈現值”知識點進行考核】
4、某公司原有資本700萬元,其中債務資本200萬元(每年負擔利息24萬元),普通股資本500萬元(發行普通股10萬股,每股面值50元)。由于擴大業務,需追加籌資300萬元,假設沒有籌資費用。其籌資方式有三種:
方案一:全部按面值發行普通股:增發6萬股,每股發行價50元;
方案二:全部增加長期借款:借款利率仍為12%,利息36萬元;
方案三:增發新股4萬股,每股發行價47.5元;剩余部分用發行債券籌集,債券按10%溢價發行,票面利率為10%;
公司的變動成本率為60%,固定成本為180萬元,所得稅稅率為25%。
要求:使用每股收益分析法計算確定公司應當采用哪種籌資方式。
【正確答案】 (1)方案一和方案二比較:
(EBIT-24)×(1-25%)/(10+6)=(EBIT-24-36)×(1-25%)/10
得:EBIT=120(萬元)
方案一和方案三比較:
方案三的利息=(300-4×47.5)/(1+10%)×10%=10(萬元)
(EBIT-24)×(1-25%)/(10+6)=(EBIT-24-10)×(1-25%)/(10+4)
得:EBIT=104(萬元)
方案二和方案三比較:
(EBIT-24-36)×(1-25%)/10=(EBIT-24-10)×(1-25%)/(10+4)
得:EBIT=125(萬元)
當EBIT小于104萬元時,應該采用方案一;當EBIT介于104萬元~125萬元之間時,應采用方案三;當EBIT大于125萬元時,應采用方案二。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資本結構”知識點進行考核】
講師輔導:2014年中級會計師輔導培訓,講師教你如何一次通關! 點擊試聽>>
【233網校福利大放送】:即日起,關注微信并轉發點贊,馬上送2014年中級會計職稱最新備考資料!時間有限,趕緊行動起來!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