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工程量清單的標準格式一般由:封面;填表須知;總說明;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措施項目清單;其他項目清單組成;
122. 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包括:項目編碼;項目名稱;計量單位;工程數量四個部分;
123. 措施項目清單的編制依據:擬建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擬建工程施工技術方案;與擬建工程相關的工程施工規范與工程驗收規范;招標文件;設計文件;
124. 其他項目清單招標人部分包括預留金、材料購置費等;投標人部分包括:總承包服務費、零星工作費等;
125. 工程量清單計價編制可分為兩個階段:工程量清單的編制和利用工程量清單來編制投標報價;
126. 分部分項工程單價由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管理費、利潤等組成,并考慮風險費用;
127. 工程量清單計價作為一種市場價格的形成機制,其使用主要在工程施工招投標階段;因此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操作過程可以從招標、投標、評標三個階段來闡述;工程價格的形成主要在招標階段;
128. 工程量清單計價法的特點:實現了工程交易的市場定價;
129. 工程量清單計價與傳統定額計價的區別:兩種模式的最大差別在于體現了我國建設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不同定價階段:定額計價模式更多的反映了國家定價或國家指導價階段;清單計價模式則反映了市場定價階段;兩種模式主要計價依據及其性質不同:定額計價的主要依據國家、省、有關部門制定的各種定額,其性質為指導性,定額的劃分一般按施工工序分項,第個份項工程項目所含的工程內容一般是單一的;清單計價主要依據是清單計價規范,其性質是含有強制條文的國家標準,清單項目劃分一般按綜合實體進行分項目的,每個分項工程一般包含多項工程內容;編著制工程量的主體不同;定額計價的單價包括人、材、機費用,而清單計價采用綜合單價形式,綜合單價包括人、材、機、利潤、管理費、并考慮風險因素,工程量清單計價法的報價除包括定額計價法的報價外,還包括預留金、材料購置費和零星工作費等;合同價格的調整方式不同。定額計價形成的合同,其價格的主要調整方式有:變更簽證、定額解釋、政策性調整;而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在一般情況下單價是相對固定下來的,減少了在合同實施過程中的調整活口;式程量清單計價把措施性消耗單列并納入了競爭的范疇;
130. 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對推進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作用:是規范建設市場秩序,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是為促進建設市場有序競爭和企業健康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工程造價管理職能的轉變;是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融入世界大市場的需要;
131. 工程量清單計價包括編制招標標底、投標報價、合同價款的確定與調整和辦理工程結算等;
132. 合同中綜合單價因工程量變更,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應按照下列辦法確定:工程量清單漏項或由于設計變更引起新的工程量清單項目,其相應綜合單價由承包人提出,經發包人確認后作為結算的依據;由于設計變更引起的工程量增減部分,屬于合同約定幅度以內的,應執行原有綜合單價;增減的工程量屬合同約定幅度以外的,其綜合單價由承包人提出,經發包人確認后作為結算的依據;由于工程量變更,且實際發生了規定以外的費用損失,承包人可提出索賠要求,發包人協商確認后,給予補償;
133. 工程量清單報價的標準格式:封面、投標總價、工程項目總價表、單項工程費匯總表、單位工程費匯總表、分部分項工程量匯總表;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計價表;措施項目清單計價表;其他項目清單計價表;零星工作費表;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綜合單價分析表;措施項目費表;主要材料價格表;
134. 工程量清單的主要作用是為參加競爭者提供一個平等的報價基礎;
135. 英國工程量清單一般由下述部分構成:開辦費;分部工程概要;工程量部分;暫定金額、不可預見費和基本成本;匯總;
136. 英國工程量清單的編制方法:傳統式、改進式、紙條分類法;
137. 傳統式工程量清單編制方法:工程量計算;算術計算;抄錄工作;項目工程量增加和減少;編制工程量清單;打印裝訂;
138. 工程造價信息的特點:區域性;多樣性;專業性;系統性;動態性;季節性;
139. 工程造價信息分類的原則:穩定性;兼容性;可擴展性;綜合實用性;
140. 工程造價信的具體分類:從管理組織的角度劃分,可以分為系統化工程造價信息和非系統化工程造價信息;從形式來分,可以分為文件式工程造價信息和非文件式工程造價信息;按傳遞方式來劃分可分為:橫向和縱向傳遞工程造價信息;按反映面來劃分,分為宏觀工程造價信息和微觀工程造價信息;從時態上來劃分可分為過去的工程造價信息、現在的工程造價信息和未來的工程造價信息;
141. 信息作為一種資源,通常包括下述幾個部分: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中經過加工處理有序化并大量積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為某種目的而生產有用信息的信息生產者的集合;加工、處理和傳遞有用信息技術的集合;其他信息活動要素的集合;
142. 工程造價信息的主要內容:價格信息;指數;已完工程信息;
143. 工程造價資料的運用:作為編制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的參考,用作建設成本分析;進行單位生產能力投資分析;用作編制投資估算的依據;用作編制初步設計概算和審查施工圖預算的重要依據;用作確定標底和投標報價的參考資料;用作技術經濟分析的基礎資料;用作編制各類定額的基礎資料;用以測定調價系數,編制造價指數;用以研究同類工程造價的變化規律;
144. 工程造價指數的分類:指數按其所反映的現象的范圍不同,分為個體指數、總指數;按其反映的現象的性質不同,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指數;按采用的基期不同,可份為定基指數和環比指數;按其編制方法不同,分為綜合指數和平均數指數;
145. 工程造價指數的意義:可以利用工程造價指數分析價格變動趨勢及其原因;可以利用工程造價指數估計工程造價變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工程造價指數是工程承發包雙方進行工程估價和結算的重要依據;
146. 工程造價指數包括的內容:各種單項價格指數;設備、工器具價格指數;建筑安裝工程造價指數;建設項目或單項工程造價指數;
147. 工程造價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則:標準化原則;有效性原則;定量化原則;時效性原則;有效處理原則;
148. 在香港,最有影響的成本指數要數由建筑署發布的勞工指數、建材價格指數和建筑工料綜合成本指數;
149. 建設項目決算與工程造價的關系:項目決策的正確性是工程造價合理性的前提;項目決策的內容是決定工程造價的基礎;造價高低、投資多少也影響項目決策;項目決策的濃度也影響投資估算的精確度,也影響工程造價的控制效果;
150. 項目決策階段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項目建設規模;建設地區及建設地點;技術方案;設備方案;
151. 項目規模合理化的制約因素:市場因素;技術因素;環境因素;
152. 建設地區的選擇要考慮各種因素:要符合國民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國家工業布局總體規劃和地區經濟發展規劃的要求;要根據項目的特點和需要,充分考慮原材料條件、能源條件、各地區對項目產品需求及運輸條件;要綜合考慮氣象、地質、水文等建廠的自然條件;要充分考慮勞動力能源、生活環境、協作、施工力量、風俗文化等社會環境的影響;
153. 建設地區的選擇要遵循以下兩個基本原則: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產品消費地的原則;工業項目適當聚集原則;
154. 建設地點選擇的要求:節約土地,少占耕地;減少拆遷移民;應盡量選擇在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段,土壤耐壓力應滿足擬建廠的要求;要有利于廠區合理布置和安全運行;應盡量靠近交通運輸條件和水電等供應條件好的地方;應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155. 廠址選擇時的費用分析包括項目投資費用;項目投產后生產經營費用分析;
156. 技術方案的選擇原則:選進適用原則;安全可靠;經濟合理;
157. 設備選擇時要處理以下問題:要盡量選用國產設備;要注意進口設備之間以及國內外設備之間的銜接配套;要注意進口設備與原有國產設備、廠房之間的配套問題;要注意進口設備與原材料、備品備件及維修能力之間的配套問題;
158.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作為建設項目投資決策的依據;作為編制設計文件的依據;作為向銀行貸款的依據;作為建設項目與各協作單位簽訂合同和有關協議的依據;作為環保部門、地方政府和規劃部門審批項目的依據;作為項目后評價的依據;
159. 可行性研究的內容:總論;市場預測;資源條件評價;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廠址選擇;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主要原材料、燃料供應;總圖布置、場內外運輸與公用輔助工程;能源和資源節約措施;環境影響評價;勞動安全衛生與消防;組織機構與人國資源配置;項目實施進度;投資估算;融資方案;項目的經濟評價;社會評價;風險分析;研究結論與建議;
160.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程序:建設單位提出項目建議書和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業主、承辦單位委托有資格的單位進行可行性研究;咨詢或設計單位進可行性研究工作,編制完整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161. 咨詢或設計單位與委托單位簽訂合同后,即可開展可行性研究工作,一般按以下步驟進行:了解有關部門與委托單位對建設項目的意圖,并組建工作小組,制定工作計劃;調查研究與收集資料;方案設計與優選;經濟分析和評價;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與委托單位交換意見;
162.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要求:編制單位必須具備承擔可行性研究的條件;確保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真實性和科學性;可行性研究的深度要規范化和標準化;可行性研究報告必須經簽證;
163. 根據《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政府對于投資項目的管理分為審批、核準和備案三種方式;
164. 對于政府投資的項目,繼續實行審批制;對于企業不使用政府性資金投資建設的項目,不律不再實行審批制,區別不同情況實行核準制和備案制;對于以投資補助、轉貸或貸款貼息方式使用政府投資資金的企業投資項目,應在項目核準或備案后向政府有關部門提交資金申請報告;政府有關部門只對是否給予資金支持進行批復,不再對是否允許項目投資建設提出意見;
165. 政府直接投資和資本金注入的項目審批: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核報國務院審批的項目;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批地方政府投資的項目;
166. 使用國外援助性資金的項目審批,對于借用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等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外國政府貸款投資的項目,有規定如下:由中央統借統還的項目,按照中央政府直接投資項目進行管理,其可行性研究報告由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審批或審核后報國務院審批;由省級政府負責償還或提供擔保的項目,按照省級政府直接投資項目進行管理,其項目審批權限,按國務院及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由項目用款單位自行償還且不需政府擔保的項目,參照《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規定辦理;
167. 投資估算的作用:項目建議書階段的投資估算,是項目主管部門審批項目建議書的依據之一,并對項目的規劃、規模起參考作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的投資估算,是項目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項目投資估算對工程設計概算起控制作用,設計概算不得突破批準的投資額,并應控制在投資估算額以內;項目投資估算可作為項目資金籌措及制定建設貸款計劃的依據,建設單位可根據批準的項目投資估算額,進行資金籌措和向銀行申請貸款;項目投資估算是核算建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需要額和編制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的重要依據;
168. 國外投資估算的階段與精度劃分:第一階段,項目的投資設想期(允許誤差大于±30%);第二階段,項目的投資機會研究期(允許誤差±30%內);第三階段,項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時期(允許誤差±20%內);第四階段,項目的詳細可行性研究時期(允許誤差±10%內);第五階段,項目的工程設計階段(允許誤差±5%內);
169. 我國投資估算的階段與精度劃分:項目規劃階段的投資估算(允許誤差大于±30%);項目建議書階段的投資估算(允許誤差±30%內);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的投資估算(允許誤差±20%內);詳細可行性研究階段的投資估算(允許誤差±10%內);
170. 根據國家規定,從滿足建設項目投資和投資規模的角度,建設項目投資的估算包括固定資產投資估算和流動資產投資估算兩部分;
171. 固定資產投資估算的內容按照費用的性質劃分,包括建筑安裝工程費、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基本預備費用、漲價預備費、建設期利息、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其中,建筑工程費、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安裝工程費直接形成實體固定資產,被稱為工程費用;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可分別形成無形資產、及其它資產,基本預備費、漲價預備費、建設期利息,在可行性研究階段為簡化計算,一并計入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現已暫停征收;
172. 流動資金=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其中流動資產主要考慮現金、應收帳款和存貨;流動負債主要考慮應付帳款;
173. 固定資產投資靜態投資部分的估算:單位生產能力估算法;C2=(C1/C2)Q2f,式中C1——已建類似項目的靜態投資額;C2——擬建項目靜態投資額;Q1——已建類似項目的生產能力;Q2——擬建類似項目生產能力;f——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的定額、單價、費用變更等的綜合調整系數;
174. 單位生產能力估算法誤差羅大,應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地方性;配套性;時間性;
175. 生產能力指數法又稱指數估算法,C2=C1(Q2/Q1)x*f;式中x——生產能力指數;
176. 系數估算法也稱為因子估算法,分為設備系數法;主體專業系數法;朗格系數法;比例估算法;指標估算法;
177. 建設投資動態部分主要包括價格變動可能增加的投資額、建設期利息兩部分;如果是涉外項目還應計算匯率的影響;
178. 流動資金一般采用分項詳細估算法:流動資金=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資產=應收帳款+存貨+現金;流動負債=應付帳款
179. 周轉次數=360/流動資金最低周轉天數;應收帳款=年銷售收入/應收帳款周轉次數;存貨=外購原材料+外購燃料+在產品+產成品;外購燃料=年外購燃料/按種類分項周轉次數;在產品=(年外購原材料、燃料+年工資福利費+年修理費+年其他制造費)/在產品周轉次數;產成品=年經營成本/產成品周轉次數;
180. 項目流動資金中的現金是指貨幣資金,包括企業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現金需要量=(年工資福利費+年其他費用)/現金周轉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