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上述組成造價的各項費用體現在承包商投標報價中有三種形式:組成分部分項工程投標單價、單獨立項、分攤進單價;
42. 分攤比例:固定比例;浮動比例;測算比例;公式法;
43. 工程建設其他費,按其內容大體上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土地使用費;第二類是指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其他費用;第三類指與未來企業生產經營有關的其他費用;
44. 土地征用用遷移補償費:土地補償費;青苗補助費和被征用土地上的房屋、水井、樹木等附屬物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繳納的耕地占用稅或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登記費及征地管理費等;征地動遷費;水利水電工程水庫淹沒處理補償費;
45.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明確國是是城市土地的唯一所有者;城市土地的出讓和轉讓可采用協議、招標、公開拍賣等方式;
46. 與項目建設有關的其他費用:建設單位管理費;勘察設計費;研究實驗費;建設單位臨時設施費;工程監理費;工程保險費;引進技術和進口設備其他費用;工程承包費;
47. 建設單位管理費包括建設單位開辦費;建設單位經費;
48. 與未來企業生產經營有關的其他費用包括聯合試運轉貫;生產準備費;辦公和生活家具購置費;
49. 按我國現行規定,預備費包括基本預備費和漲價預備費;基本預備費=(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建筑安裝工程費+工程建設其他費)*基本預備費費率;
50. 漲價預備費的計算公式:PF=ΣIt[(1+f)t-1];式中PF——漲價預備費;n——建設期年份;It——建設期中第t年的投資計劃額;f——年均投資計劃上漲率;
51. 建設期貸款利息:qj=(Pj-1+1/2Aj)*i;式中qj——建設期第j年應計利息;Pj-1——建設期第j-1年末貸款累計金額與利息累計金額之和;Aj——建設期第j年貸款金額;i——年利率;
52. 投資方向調節稅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項目經濟規模實行差別稅率,稅率為0%、5%、10%、15%、30%五個檔次;差別稅率按兩大類設計,一是基本建設項目投資,二是更新改造項目投資;前者設計了四檔稅率:0%、5%、15%、30%;對后者設計了兩檔稅率:0%、10%;
53. 基本建設投資適用稅率:國家應急發展的投資項目(農業、林業、水力等)適用零稅率;對國家鼓勵發展但受能源、交通等制約的項目投資(鋼鐵、化工、石油、水泥等)適行5%稅率;為配合住房制度改革,對城鄉個人修建、購買住宅的投資實行零稅率;對單位修建、購買一般性住宅實行5%稅率;對單位用公款修建、購買獨門獨院高標準、別墅式住宅投資,實行30%稅率;對樓堂館所及國家嚴格限制發展的項目投資,課以重稅,稅率30%;對不屬于上述四類的,實行中等稅負政策,稅率15%;
54. 定額的制定和管理成為科學始于泰勒制,它的創使人是“科學管理之父”泰勒;
55. 按定額反映的生產要素消耗內容分類:勞動消耗定額;機械消耗定額;材料消耗定額;
56. 按定額編制程序和用途分類:施工定額;預算定額;概算定額;概算指標;投資估算指標等五種;
57. 各種定額間的關系比較表
58. 按專業性質劃分:工程定額分為全國通用定額;行業通用定額;專業專用定額;
59. 按主編單位和管理權限劃分:工程建設定額可以分為全國統一定額、行業統一定額、地區統一定額、企業定額、補充定額五種;
60. 工程建設定額的特點:科學性;系統性;統一性;指導性;穩定性與時效性;
61. 我國建筑產品價格市場經歷了國家定價——國家指導價——國家調控價三個階段;
62. 工程定額計價第一階段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量價分離;工程定額計價改革第二階段的核心是工程造價計價方式的改革;
63. 建筑安裝施工過程包括生產力三要素: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工具;
64. 根據施工過程組織上的復雜程度,可以分解為工序、工作過程和綜合工作;工序的特征:工作者不變,勞動者不變,勞動對象、勞動工具和工作地點也不變;工作過程特點:人員編制不變,工作地點不變,而材料工具則可以變換;
65. 工人在工作班內消的工作時間,按其消耗的性質,基本可分為兩三類:必需消耗的時間和損失時間;必需消耗的時間包括有效工作時間、休息時間和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
66. 機械工作時間也分為必須消耗的時間和損失時間兩大類;必需消耗的工作時間里,包括有效工作、不可避免的無負荷工作和不可避免的中斷三項時間消耗;
67. 測定時間消耗的基本方法——計時觀察法;計時觀察前的準備工作:確定需要進行計時觀察的施工過程;對施工過程進行預研究;選擇施工的正常條件;選擇觀察對象;調查所測定施工過程的影響因素;其他準備工作;
68. 計時觀察法分測時法;寫實記錄法;工作日寫實法;測時法有選擇法和接續法測時;寫實記錄法分數示法寫實記錄、圖示法寫實記錄、混合法寫實記錄;工作日寫實法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取得編制定額的基礎資料;二是檢查定額的執行情況,找出缺點,改進工作;
69. 確定人工定額消耗量的基本方法:分析基礎資料,擬定編制方案;計時觀察資料整理;擬定定額的編制方法;
70. 影響工時消耗的因素:技術因素;組織因素;系統因素;偶然因素;
71. 整理觀察資料的方法大多采用平均修正法;
72. 擬定額編制方案的內容:提出對擬編定額的定額水平總的設想;擬定定額分章、分節、分項的目錄;選擇產品和人工、材料、機械的計量單位;設計定額表格的形式和內容;
73. 擬定施工正常條件包括:擬定工作地點的組織;擬定工作組成;擬定施工人員編制;
74. 確定人工消耗量的方法:時間定額和產量定額是人工定額的兩種表現形式,兩者互為倒數;時間定額是在擬定基本工作時間、輔助工作時間、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準備與結束的工作時間,以及休息時間的基礎上制定的;工序作業時間=基本工作時間+輔助工作時間;規范時間=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休息時間
75. 確定機械臺班定額消耗量的基本方法:確定正常的施工條件;確定機械一小時純工作正常生產率,;確定施工機械的正常利用系數;計算施工機械臺班定額;
76. 根據材料消耗的性質劃分必須的材料消耗和損失的材料兩類;根據材料消耗與工程實體的關系,施工中的材料可分為實體材料和非實體材料兩類;
77. 確定材料消耗量的基本方法:現場技術確定法;實驗室試驗;現場統計;理論計算等方法;
78. 作為企業定額,必須具備以下特點:其各項平均消耗要比社會平均水平低,體現其先進性;可以表現企業在某些方面的技術優勢;可以表現本企業局部或全面管理方面的優勢;所有匹配的單價都是動態的,具有市場性;與施工方案能全面接軌;
79. 企業定額的作用:施工企業投標報價的依據;可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生產力水平;是業內推廣先進技術和鼓勵創新的工具;可以規范市場秩序,規范發包承包行為;
80. 企業定額的編制原則:執行國家、行業的有關規定,適應《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的原則;真實平均先進性原則;簡明適用原則;時效性和相對穩定性原則;獨立自主編制的原則;以專為主,專群結合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