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社會工作者小王為社區(qū)志愿者開設一個為老年人服務技能訓練小組。在一次主題為“老年人特點”的小組討論會上,志愿者老趙說:“老年人的行為就像小孩,要哄著點兒,有時候不承認自己老了,偏干自己干不了的事。我老伴經常和兒媳婦爭吵,有一次兒媳婦買了一件高檔羊絨衫,老伴說兒媳婦不會節(jié)約;還有一次……’’其他組員也紛紛附和。這時,小王最適宜的回應是( )。
A.“家里的事兒就不要說了。現在輪到老張發(fā)言了。”
B.“老趙您先別說了,我們也請其他組員談談想法。”
C.“剛才老趙談了老年人的一些特點,誰能說說其他特點?”
D.“剛才老趙有點跑題了,現在我們請老張說說你的想法。”
32.社區(qū)里有些獨居老人身患多種疾病,需要親屬照顧,這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沒用,感覺生活沒意思。社會工作者老張準備開展主題為“再覓彩虹路”的小組服務,幫助老人重新樹立信心。小組第五節(jié)的目標是,在當前條件下構建個人未來的正向生活,促使組員肯定自我價值。下列活動中,最適宜實現第五節(jié)小組目標的是( )。
A.流金歲月·回顧多彩一生
B.絢麗生活·展望幸福的人生
C.晴朗天空·喚醒童年記憶
D.心靈共鳴·認識同處境老人
33.社會工作者為社區(qū)殘障人士舉辦了一個小組。經過幾節(jié)小組活動,小組開展狀況良好,組員們變得更愿意交流溝通,并開始形成相互支持。他們自己商議出議事機制,并在每次小組討論中自覺運用。在小組工作的這一階段,社會工作者的角色是( )。
A.處于核心位置,扮演領導者角色
B.處于邊緣位置,扮演協調者角色
C.處于邊緣位置,扮演同行者角色
D.處于核心位置,扮演引導者角色
34.社會工作者阿英為重癥病人照顧者開展支持小組。在第一次活動中,她先通過破冰游戲幫助組員相互認識,然后引導組員討論參加小組的期望。最后,通過組員們的分享,小組目標逐漸清晰。上述阿英的做法,體現了本階段小組工作的重點是( )。
A.促進組員相互信任
B.促進阿英和組員的相互信任
C.促進組員相互支持
D.促進組員溝通能力逐步提升
35.社會工作者小江最近開設了一個隔代教育小組,旨在幫助社區(qū)老人學習掌握照顧和教育孫輩的新觀念、新方法。下列小江的做法中,屬于運用間接干預法的是( )。
A.作為小組的核心人物,通過自身的權威改變組員行為
B.運用鼓勵、贊揚等方法,對組員的積極投入給予肯定
C.通過角色扮演再現情景.協助組員覺察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D.依托組員對自已的信任,關心組員.激發(fā)組員參與的動力
36.社會工作者老張為社區(qū)矯正人員開設了以“認識自我”為主題的小組。小組過程中,部分組員因看不慣組員小李的行為,發(fā)生了一些爭執(zhí)。
組員小方:“小李,你總不說話,可別人發(fā)言時你又搖頭,你什么意思啊?”
組員小李:“沒有什么意思啊,我習慣這樣。”
組員小周:“不對,你不但搖頭,還露出譏諷的笑,你心里是不是瞧不起我們……”
組員小李:“如果你們非要這么說,我也沒辦法。反正我跟你們不一樣,我不屬于這里,也許我來就是一個錯誤。”
這時,老張首先應該做的是( )。
A.繼續(xù)保持傾聽,觀察現場狀況,不發(fā)表任何意見
B.引導小李依據開始時訂立的小組契約,約束自己的言行
C.勸導組員保持冷靜。幫助組員澄清沖突的事實,共同解決問題
D.提醒三人發(fā)言已超時,邀請另一組員小秦分享自己的成長經驗
37.某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正在參與精準扶貧工作。下列該機構設定的工作目標中,屬于過程目標的是( )。
A.增加貧困戶家庭收入
B.培訓貧困戶掌握種植技術
C.改善貧困戶居住條件
D.幫助貧困戶申請小額貸款
38.關于地區(qū)發(fā)展模式實施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提升居民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自助互助
B.界定社區(qū)問題的優(yōu)先次序。逐一加以解決
C.設計可行性方案,并預估方案的收益與成效
D.邀請專業(yè)人士針對社區(qū)問題,制定解決方案
39.社會工作者小吳計劃運用“非正式照顧”的策略為社會支持不足的獨居老人提供服務,小吳適宜的做法是( )。
A.聯系家政公司每周上門為老人打掃衛(wèi)生
B.聯系社區(qū)居委會定期上門探訪慰問老人
C.聯系日間照料中心每天中午為老人送餐
D.聯系老人親戚朋友每周給其打一次電話
40.某老舊小區(qū)由于歷史原因成了無物業(yè)管理的棄管小區(qū),存在私搭亂建、污水亂流、垃圾亂扔等問題。社會工作者在描述社區(qū)問題時,除了關注社區(qū)問題的實際表現外,還應重視()。
A.社區(qū)居民對社區(qū)問題的感知察覺
B.基層政府對社區(qū)問題的評價判斷
C.社會工作者對該問題的專業(yè)判斷
D.相關部門解決該問題的政策指引
31.C【解析】本題考查小組討論中引導的技巧。討論中有時會出現場面氣氛熱烈但又偏離方向的情況,此時社會工作者要用某種方式暗示討論的方向,提示討論的重點,或再次強調討論的程序,從而保證討論正常有序地進行。(考點:小組討論中引導的技巧)
32.B【解析】本題考查小組活動設計。題干中,小組第五節(jié)目標是:在當前條件下構建未來的正向生活,促使組員肯定自我價值,因此B選項最符合題意。(考點:小組活動設計)
33.C【解析】本題考查小組工作后期成熟階段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在小組后期成熟階段,組員對小組的滿意度增加了,并且能自主地處理小組內部的問題。這個時候,小組的關系結構穩(wěn)定,小組活動運作狀態(tài)良好,組員之間更愿意了解和被了解,更愿意接納他人,更愿意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肯定,提出的建議或計劃也更加現實。小組后期成熟階段,社會工作者逐漸退移到邊緣位置,有些小組角色被組員自己承擔,組員與社會工作者的地位逐漸接近甚至成為一個“同行者”和“旁觀者”。(考點:小組工作后期成熟階段社會工作者的角色)
34.A【解析】本題考查小組工作開始階段的工作重點。阿英“先通過破冰游戲幫助組員相互認識,然后引導組員討論參加小組的期望。最后,通過組員們的分享,小組目標逐漸清晰”,這些都表明小組工作正處于開始階段,此時,小組工作的重點在于幫助小組組員之間建立信任關系。(考點:小組工作開始階段的工作重點)
35.c【解析】本題考查間接干預法。A、B、D選項屬于直接干預法。(考點:間接干預法)
36.c【解析】本題考查小組工作中期轉折階段如何協調和處理沖突。在面對沖突時,社會工作者應該有包容、冷靜和理性的態(tài)度。在解決沖突時,可以運用以下具體措施:(1)幫助組員澄清沖突的本質,特別是澄清沖突背后的價值觀差異;(2)增進小組組員對自我的理解;(3)重新調整小組規(guī)范和契約:(4)協助組員面對和解決由沖突帶來的緊張情緒和人際關系緊張;(5)運用焦點回歸法,即將問題拋回給組員,讓他們自己解決。C項正確。(考點:小組工作中期轉折階段如何協調和處理沖突)
37.B【解析】本題考查社區(qū)工作的目標。任務目標是指解決一些特定的社會問題,包括完成一項具體的工作和服務,達到一定的社會福利目標等。過程目標是指達到任務目標的過程中實現的中間目標,主要是指培養(yǎng)社區(qū)居民的一般能力。8項符合過程目標的內涵。(考點:社區(qū)工作的目標)
38.A【解析】本題考查地區(qū)發(fā)展模式的實施特點。地區(qū)發(fā)展模式是社會工作者協助社區(qū)成員分析問題、發(fā)揮其自主性的工作過程,目的是提高他們及社區(qū)團體對社區(qū)的認同,鼓勵他們通過自助和互助,解決社區(qū)問題。地區(qū)發(fā)展模式的主要實施特點有:(1)較多關注社區(qū)共同性問題;(2)通過建立社區(qū)自主能力來實現社區(qū)的重新整合;(3)過程目標的重要性超過任務目標:(4)特別重視居民的參與。(考點:地區(qū)發(fā)展模式的實施特點)
39.D【解析】本題考查非正式照顧。非正式照顧通常是由服務對象的家人、朋友、鄰居,以及志愿者來承擔的,社會工作者應與服務對象現有的個人網絡中的成員接觸,盡量動員這些成員提供支持,商議解決問題的辦法。(考點:非正式照顧)
40.A【解析】本題考查社區(qū)問題分析。社區(qū)工作者在描述問題時,不應只關注客觀存在的事實和狀況,還要關注社區(qū)成員對現狀的感知和察覺,清楚居民對問題的認識和描述,理解居民對問題的體驗和感受。(考點:社區(qū)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