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420162 掌握預制場布設
1.大型構件預制場布設一般要求
(1)施工單位簽訂合同后,應立即著手進行預制場的選址與規劃,一個月內明確預制場設置規模及位置,并編寫建設方案,內容包括位置、占地面積、功能區劃分、場內道路布置、排水設施布置、水電設施設置及施工設備的型號、數量等。
(2)建設方案經監理工程師和項目業主審批同意后才能進行預制場建設,預制場建設完成后,施工單位報監理工程師驗收,驗收合格后才能開始生產。
(3)生產、生活營地的消防、安全設施應齊全到位,并做好臨時雨水、污水排放以及垃圾處理,以防止污染環境。工程交工后,承包人應自費恢復駐地原貌。
2.預制場標示標牌
(1)預制場內醒目位置應設置工程公示牌、施工平面布置圖、安全生產牌、消防保衛牌、管理人員名單及監督電話牌、文明施工牌等明示標示。
(2)吊裝作業區、安全通道應設置禁止標志;預制場的制梁區、存梁區、構件加工區等各生產區域應設置明示標示。
(3)鋼筋綁扎區在明顯位置應設置標識牌。
(4)張拉臺座兩端應設置指令標志,并設置鋼板防護。
(5)正在使用的機械設備應在醒目位置懸掛機械操作安全規定公示牌(即安全操作規程),易發生機械傷害的場所、施工現場出入口應設置禁止和警示標志。
1B420163 掌握拌和站設置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布置原則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布置應遵循以下原則:
(1)就近設置。
(2)地質狀況較好。拌和站為大型機械設備,自重和材料的質量非常大,設備各機構如給料機、干燥筒、拌和樓工作中都處在振動狀態,故地質要求堅硬,能有效防止地面沉降。
(3)場地應選擇交通便捷的地點。拌和站需要運輸大量的原材料和成品拌和料,要從降低成本和利于施工進行考慮。
(4)環保因素。拌和站要遠離住宅和人口稠密區。降低粉塵、噪聲影響。
(5)依地勢確定建站方案。地勢包括等高平面和不等高平面。通過利用地勢合理布局,可為順利生產打下良好基礎。
1B420164 掌握便道、便橋及臨時碼頭建設
施工便道設置原則
便道指供汽車運輸建筑材料和大型機械設備進退場用的臨時道路。修建便道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專供汽車運輸建筑材料用的便道,如料場到施工現場,原有道路與新建道路進場的連接線,以及現場范圍內必須修建的便道;二是專供大型機械設備進退場的便道。
(1)便道宜利用永久性道路和橋梁。橋梁施工便道宜建在永久用地范圍內。施工便道分為主(干)線和次(引入)線。施工主干線盡可能地靠近管段各主要工點,引入線以直達用料地點為原則;應考慮與相鄰標段便道的銜接。
(2)應盡量避免與既有鐵路線、公路平面交叉。便道干線不宜占用路基,特殊地段必要時可考慮短期占用路基,但應采取臨時過渡性措施,盡量緩解干擾。
(3)常年使用的便道,為保證晴雨天暢通,應設路面;若只要求晴天通雨天不通,或一次性使用的便道,可不設路面。
1B420170 公路工程施工現場勞動力管理
1B420171 掌握勞動力組合
工程項目組織機構的設置原則
(1)任務目標原則
每一個組織及每一個人都應當與其特定的任務目標相關聯,首先應當明確該組織的發展方向怎樣,經營戰略是什么等,沒有任務目標的組織是沒有存在價值的。
(2)管理跨度原則
管理跨度是指一個領導者所直接領導的人員數量,科學的管理跨度加上適當的管理層次劃分和適當的授權,正是建立高效率組織機構的基本條件。一般認為,基層領導管理跨度以12人為宜。
(3)統一指揮原則
確立管理層次時,要使上下級間形成一條等級鏈;任何一級組織只能有一個負責人;下級組織只接受一個上級組織的命令和指揮;下級只能向直接上級請示工作;上級不能越級指揮下級,以維護下級組織的領導權威,但可以越級檢查工作;職能管理部門一般只能作為同級直線指揮系統的參謀,但無權對下屬直線領導者下達命令和指揮。
(4)分工協作原則
就是要做到分工合理,協作明確。對于每個部門,每個職工的工作內容、工作范圍、相互關系、協作方法等,都應有明確規定。
(5)精干高效原則
就是用盡可能少的人力去完成工作。根據大生產管理理論,多一個人就多一個發生故障的因素。
(6)責權利相對應原則
這個原則要求職務要實在、責任要明確、權力要恰當、利益要合理。
1B420172 了解施工現場勞動力的管理
施工現場勞動力管理的主要規定
(1)執行勞動合同制度。勞動合同是規范用人單位和農民工雙方權利與義務的法律文件。用人單位招用農民工都應依法訂立并履行勞動合同,建立權責明確的勞動關系,不得濫用試用期侵犯農民工權益。
(2)建立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做到工資發放月清月結或按勞動合同約定執行。改進農民工工資卡支付管理,推行農民工個人賬戶。執行最低工資和小時工資制度,合理確定、及時調整和提高農民工工資水平,切實改變農民工工資偏低、同工不同酬的狀況。
(3)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依法將農民工納入工傷保險范圍,與勞動保障部門配合,將建筑農民工大病醫療和工傷保險納入社會保險。用人單位必須為農民工辦理工傷保險手續并交納工傷保險費;在農民工發生工傷后,做好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和待遇支付工作。未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發生工傷,由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規定的標準支付費用。為從事高風險作業的職工辦理意外傷害保險。
(4)執行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職業安全和勞動保護規程及標準,有關部門必須切實履行職業安全和勞動保護監管職責,用人單位必須履行勞動安全衛生的主體責任,發放勞動防護用品,對可能受職業危害的人員進行定期檢查。農民工應當增強勞動安全衛生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5)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建筑施工企業培訓主體作用,做好在崗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6)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用人單位要建立農民工用工管理檔案和工資檔案,全面掌握現場工作的所有工人上崗工作情況,適時進行檢查、督促。項目部要建立打卡記工制度,全面提升建筑業企業勞務管理水平。
1B420180 公路工程施工現場材料計劃管理與成本控制
1B420181 掌握材料計劃的管理
編制材料計劃的原則和要求
(1)依據施工生產的實際情況認真嚴肅地編制,做到經濟合理,切實可行;
(2)堅持勤儉節約和先利用庫存,后訂貨、采購的原則;
(3)各部門對計劃嚴格審核。
1B420182 掌握材料核算及成本控制
1.價差考核的目的和對象
(1)價差是以通過發料計量后的實際耗用數量為基數,計算其耗用材料的實際價格與預算價格之間的差額。公路施工的材料價差考核的目的是把實際材料價格納入定額管理,通過核算的形式把價差建立在量化的基礎上。
(2)價差是材料使用全過程經濟效益的體現,價差考核的對象是材料使用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而材料管理部門在整個材料的使用過程中負主要責任。
2.控制供料成本的措施
(1)購入原價的核算:即以預算中的材料原價與實際采購價格的比較節超;
(2)運雜費的核算:是以實際發生的運雜費與預算運雜費比較節超;
(3)場外運輸損耗的核算:根據概預算編制辦法,部分地材和水泥、瀝青等有場外運輸定額損耗;
(4)采購及保管費的核算:材料的采購及保管費包括采購費、倉管費、倉儲損耗和物資人員的開支四個部分。
1B420190 施工機械設備的使用管理
1B420192 掌握主要機械設備的配置與組合
1.合理配置施工機械的目的
公路施工機械化與管理研究機械的施工配置及合理運用施工機械,是為了達到提高機械作業的生產率,降低機械運轉費用和延長機械使用壽命的目的。在組織機械化施工時,要注意分成幾個系列的機械組合,同時并列施工,這樣可以減少當組合中某一臺機械發生故障而造成全面停工的現象。機械選型應挑選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和使用安全可靠的裝備,機械只有適應各自的環境,才可能安全、可靠和高效地運轉,發揮出它們各自的技術性能,形成專業的或綜合的機械化施工能力。
2.選擇施工機械的原則
施工機械的選擇應與工程的具體實際相適應,所選機械是在具體的、特定的環境條件下作業,這些環境條件包括地理氣候條件、作業現場條件、作業對象的土質條件等。合理選擇施工機械的依據是:工程量、施工進度計劃、施工質量要求、施工條件、現有機械的技術狀況和新機械的供應情況等。施工機械的工作參數應注意機械的工作容量、生產率、機械的尺寸、機械的質量、自行式施工機械的移動速度、動力裝置類型和功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