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企業面對的內部風險
1.戰略風險。
戰略風險定義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其戰略目標的影響"。這一定義的內涵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1)從戰略風險可能導致的結果來看,有整體性損失和戰略目標無法實現兩種結果。
(2)從戰略風險產生的原因來看,戰略風險產生于外部環境和戰略管理行為和戰略成功必要條件。
2.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由于員工、過程、基礎設施和技術或對運作有影響的類似因素(包括欺詐活動)的失誤而導致虧損的風險。
操作風險可組合成以下幾種風險:
(1)員工。員工風險包括員工的雇用、培訓和解雇所涉及的風險。
(2)技術。
(3)舞弊。
(4)外部依賴。企業越來越依賴基礎設施、電話、交通系統和能源供應商。
(5)過程/程序。
(6)外包。
3.運營風險。
運營風險是指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由于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和變動性以及主體對環境的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的有限性,而導致的運營失敗或使運營活動達不到預期的目標的可能性及其損失。
依據《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運營風險至少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產品結構、新產品研發方面可能引發的風險;
(2)企業新市場開發,市場營銷策略(包括產品或服務定價與銷售渠道,市場營銷環境狀況等)方面可能引發的風險;
(3)企業組織效能、管理現狀、企業文化,高、中層管理人員和重要業務流程中專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經驗等方面可能引發的風險;
(4)期貨等衍生產品業務中發生失誤帶來的風險;
(5)質量、安全、環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發生失誤導致的風險;
(6)因企業內、外部人員的道德風險或業務控制系統失靈導致的風險;
(7)給企業造成損失的自然災害等風險;
(8)企業現有業務流程和信息系統操作運行情況的監管、運行評價及持續改進能力方面引發的風險。
4.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和陷入財務困境甚至破產的風險。
管理失誤和公司治理的不完善在公司破產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通常被強調為公司破產的直接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