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章節】:
本知識點屬于《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科目第三章戰略選擇第四節國際化經營戰略的內容。
【知識點】:鉆石模型分析
如果說波特價值鏈是分析企業內部活動的微觀分析工具,波特五種競爭力模型是分析企業所屬產業環境的中觀分析工具,那么,波特的鉆石模型就是分析國家和地區競爭力的宏觀分析工具。
鉆石模型是由四個要素組成的。它們分別是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與支持性產業、企業戰略、企業結構和同業競爭的表現。這四個要素是構成“鉆石模型”的基本要素。
(一)生產要素
波特把生產要素分為初級生產要素和高級生產要素,初級生產要素是指企業所處國家和地區的地理位置、天然資源、人口、氣候以及非技術人工、資金等等,通過被動繼承或者簡單的投資就可獲得;高級生產要素包括高級人才、科研院所、高等教育體系、現代通訊的基礎設施等等,需要在人力和資本上先期大量和持續地投資才能獲得。
波特認為,在現代社會,初級生產要素的重要性已經變得越來越小,而高級生產要素則日益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并且,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企業可以通過國際采購等活動,來彌補所處國家和地區的初級生產要素存在的不足。但是,企業對高級生產要素的需求,則只能由當地政府和企業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創造。波特還特別指出,適度的初級生產要素(例如人口、資源)不足,反而能起到刺激企業創新的作用,而這種創新是企業持久的競爭優勢的來源。波特關于初級生產要素(如自然資源和廉價勞力)形成的競爭優勢缺乏后繼力量的觀點,尤其值得發展中國家重視。
(二)需求條件
在鉆石模型中,需求條件主要是指國內市場的需求。內需市場是產業發展的動力,主要包括需求的結構、需求的規模和需求的成長。國內市場的需求結構往往比需求規模更加重要。需求結構是指“市場需求呈現多樣細分”。根據市場細分,某個小企業或者小國家可以專攻市場需求的某一個環節,這樣也能夠創造并維持較強的競爭力。雖然需求規模對產業的壯大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規模效應不如內行而挑剔的客戶需求對企業造成的壓力大。由精致的專門需求造成的競爭壓力,從外部催化出企業進行創新的能力。一旦企業能夠滿足國內內行而挑剔的客戶,那么當企業面對國外或者其他不挑剔的客戶時,就會比其他企業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例如,日本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消費非常挑剔,各大廠商為了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努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爭相進行產業的創新和升級,從而推動日本的消費電子產品在20世紀80年代稱雄國際市場。按照波特的觀點,如果一個企業連國內市場都做不好,那么所謂走向世界就是天方夜譚。這對于那些試圖通過“國際化”來掩飾或轉化自己企業劣勢的老總來說,不啻是當頭棒喝。
需求條件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預期需求。如果本國客戶的需求能夠領先國際客戶的需求,那么就會使得本國企業提前在相關方面展開競爭,這種“搶先進入”優勢對于日后企業在國際上的成功至關重要。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仍然是日本企業。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所以日本人對能源利用效率的要求非常高,這最終造就了日本各類電器、汽車的能源利用率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20世紀70年代能源危機以后,各國消費者開始關注環保問題,這恰好是日本企業的長項,所以當時日本企業橫掃國際市場就不難理解了。
(三)相關與支持性產業
波特認為,單獨的一個企業以至單獨一個產業,都很難保持競爭優勢,只有形成有效的“產業集群”,上下游產業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才能使產業競爭優勢持久發展。
對企業而言,具有競爭力的上游產業能夠為本企業提供先進的原材料、相關技術等,這些都是產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意大利的制鞋業全球聞名,這是與意大利競爭力強大的機械制造商、設計公司、皮革處理等相關產業分不開的。日本的數碼相機產業發達,這源于日本在光學產品、復印機等行業的全球霸主地位。同樣,如果下游產業在全球具有競爭力,那么就會對上游產業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本產業進行創新的外部動力。相關產業會形成“提升效應”,在互通技術比重較高、而且處于產業生命周期的初始階段的情況下,“提升效應”尤為顯著。
(四)企業戰略、企業結構和同業競爭
這是波特開出的企業治理三角習題,指如何創立、組織和管理公司,如何應對同業競爭對手等問題。波特認為,企業的戰略、組織結構和管理者對待競爭的態度,往往同國家環境相關,同產業差異相關。一個企業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善用本國的歷史文化資源,形成適應本國特殊環境的企業戰略和組織結構,融入當地社會,并符合所處產業的特殊情況。
影響企業戰略、企業結構的因素有:各國政府設定的發展目標、企業自身目標、個人事業目標、民族榮耀與使命感所帶來的誘因。各個國家不同的發展目標,對企業和員工的工作意愿影響很大,如果一個國家鼓勵人們對產業的忠誠,則有利于降低產業人員流動率,增加企業的長期投資意愿。企業自身目標又與股東結構、持有人的進取心、債務人的態度、內部管理模式以及高階資深主管的進步動機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會影響企業對投資風險、資金利用等方面的態度。個人事業目標以及民族榮耀與使命感對企業戰略和企業結構的影響非常復雜,但是只要善于引導,這些社會和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就有可能成為產業競爭力的來源。
波特對自由競爭特別推崇。通過對10個經濟發達國家的實證研究,他認為,這些國家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由競爭,自由競爭是國家競爭力的源泉。激烈的國內自由競爭,不僅能夠提高本國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且能夠迫使企業開拓國外市場。沒有國內市場的纏斗,就沒有走向世界的能力。那種認為國內競爭會過度消耗資源、妨礙規模經濟的說法不符合事實;那種渴望在一個產業內兩家獨大、有利于同外商抗衡的說法更是屬于幻覺;那種在政府羽翼下形成的“超級明星企業”,雖然放眼國內沒有競爭對手,但拿到國際上就會下軟蛋。用波特的原話說就是:“強勁的良性國內市場競爭與隨之而來的長期競爭優勢,事實上是外國競爭者無法復制的。本國競爭可以化劣勢為優勢,刺激挑剔型客戶的出現、建立進步與有創意的世界級供應商系統。這種強化效果一旦形成,競爭優勢所需要的本地供應商體系、充沛的高級人力資源及鉆石體系的其他部分自然能水到渠成。”對某一產業的政府保護措施,實際上最有可能導致的后果就是競爭力的喪失。
【習題】【下載】【課程】:
1.鉆石模型分析的提出者是()。
A、邁克爾·波特
B、安索夫
C、明茨伯格
D、加里·哈梅爾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鉆石模型分析。鉆石模型分析的提出者為邁克爾·波特。
2. 下列選項中說法正確的有( )。
A、鉆石模型包括四個要素,其中不包括生產要素
B、需求條件主要是本國市場的需求
C、如果國家把競爭優勢建立在初級與一般生產要素的基礎上通常是不穩定的
D、鉆石模型的提出者是安索夫
【正確答案】BC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鉆石模型分析。鉆石模型包含四個要素:生產要素;需求條件(主要是本國市場的需求);相關與支持性產業;企業戰略、企業結構和同業競爭,選項A錯誤。鉆石模型的提出者是波特,選項D錯誤。
3. 在波特的鉆石模型分析中,產品或服務必須有本國市場的需求屬于( )。
A、生產要素
B、需求條件
C、相關與支持性產業
D、企業戰略、企業結構和同業競爭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鉆石模型分析。鉆石模型分析包含四個要素:生產要素;需求條件(主要是本國市場的需求);相關與支持性產業;企業戰略、企業結構和同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