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完整的應急演練活動要包括計劃、準備、實施、評估總結和改進等五個階段。
計劃階段的主要任務:明確演練需求,提出演練的基本構想和初步安排。
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完成演練策劃,編制演練總體方案及其附件,進行必要的培訓和預演,做好各項保障工作安排。
實施階段的主要任務:按照演練總體方案完成各項演練活動.,為演練評估總結收集信息。
評估總結階段的主要任務:評估總結演練參與單位在應急準備方面的問題和不足,明確改進的重點,提出改進計劃。
改進階段的主要任務:按照改進計劃,由相關單位實施落實,并對改進效果進行監督檢查。
(一)計劃
演練組織單位在開展演練準備工作前應先制定演練計劃。演練計劃是有關演練的基本構想和對演練準備活動的初步安排,一般包括演練的目的、方式、時間、地點、日程安排、演練策劃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構成、經費預算和保障措施等。
在制定演練計劃過程中需要確定演練目的、分析演練需求、確定演練內容和范圍、安排演練準備日程、編制演練經費預算等。
1.梳理需求
演練組織單位根據自身應急演練年度規劃和 實際情況需要,提出初步演練目標、類型、范圍,確定可能的演練參與單位,并與這些單位的相關人員充分溝通,進一步明確演練需求、目標、類型和范圍。
(1)確定演練目的,歸納提煉舉辦應急演練活動的原因、演練要解決的問題和期望達到的效果等。
(2)分析演練需求,首先是在對所面臨的風險及應急預案進行認真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確定需加強演練的人員、需鍛煉提高的技能、需測試的設施裝備、需完善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流程和需進一步明確的職責等。
然后仔細了解過去的演練情況:哪些人參與了演練、演練目標實現的程度、有什么經驗與教訓、有什么改進、是否進行了驗證?
(3)確定演練范圍,是根據演練需求及經費、資源和時間等條件的限制,確定演練事件類型、等級、地域、參與演練機構及人數和適合的演練方式。
事件類型、等級:根據需求分析結果確定需要演練的事件。
地域:選擇一個現實可行的地點,并考慮交通和安全等因素。
演練方式:考慮法律法規的規定、實際的需要、人員具有的經驗、需要的壓力水平等因素,確定最適合的演練形式。
參與演練的機構及人數:根據需要演練的事件和演練方式,列出需要參與演練的機構和人員,以及確定是否涉及到社會公眾。
2.明確任務
演練組織單位根據演練需求、目標、類型、范圍和其他相關需要,明確細化演練各階段的主要任務,安排日程計劃,包括各種演練文件編寫與審定的期限、物資器材準備的期限、演練實施的日期等。
3.編制計劃
演練組織單位負責起草演練計劃文本,計劃內容應包括:演練目的需求、目標、類型、時間、地點、演練準備實施進程安排、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構成、預算等。
4.計劃審批
演練計劃編制完成后,應按相關管理要求,呈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演練計劃獲準后,按計劃開展具體演練準備工作。
(二)準備
演練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演練計劃成立演練組織機構,設計演練總體方案,并根據需要針對演練方案進行培訓和預演,為演練實施奠定基礎。
演練準備的核心工作是設計演練總體方案。演練總體方案是對演練活動的詳細安排。
演練總體方案的設計一般包括確定演練目標、設計演練情景與演練流程、設計技術保障方案、設計評估標準與方法、編寫演練方案文件等內容。
1.成立演練組織機構
演練應在相關預案確定的應急領導機構或指揮機構領導下組織開展。演練組織單位要成立由相關單位領導組成的演練領導小組,通常下設策劃部、保障部和評估組;對于不同類型和規模的演練活動,其組織機構和職能可以適當調整。演練組織機構的成立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在演練準備過程中,演練組織機構的部門設置和人員配備及分工可能根據實際需要隨時調整,在演練方案審批通過之后,最終的演練組織機構才得以確立。
(1)演練領導小組
演練領導小組負責應急演練活動全過程的組織領導,審批決定演練的重大事項。演練領導小組組長一般由演練組織單位或其上級單位的負責人擔任;副組長一般由演練組織單位或主要協辦單位負責人擔任;小組其他成員一般由各演練參與單位相關負責人擔任。
(2)策劃部
策劃部負責應急演練策劃、演練方案設計、演練實施的組織協調、演練評估總結等工作。策劃部設總策劃、副總策劃,下設文案組、協調組、控制組、宣傳組等。
(3)保障部
保障部負責調集演練所需物資裝備,購置和制作演練模型、道具、場景,準備演練場地,維持演練現場秩序,保障運輸車輛,保障人員生活和安全保衛等。其成員一般是演練組織單位及參與單位后勤、財務、辦公等部門人員,常稱為后勤保障人員。
(4)評估組
評估組負責設計演練評估方案和編寫演練評估報告,對演練準備、組織、實施及其安全事項等進行全過程、全方位評估,及時向演練領導小組、策劃部和保障部提出意見、建議。其成員一般是應急管理專家、具有一定演練評估經驗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經驗專業人員,常稱為演練評估人員。評估組可由上級部門組織,也可由演練組織單位自行組織,或由受邀承擔評估工作的第三方機構組織。
(5)參演隊伍和人員
參演隊伍包括應急預案規定的有關應急管理部門(單位)工作人員、各類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以及志愿者隊伍等。參演人員承擔具體演練任務,針對模擬事件場景做出應急響應行動。有時也可使用模擬人員替代未參加現場演練的單位人員,或模擬事故的發生過程,如釋放煙霧、模擬泄漏等。
演練組織機構的部門設置和人員配備及分工可能根據實際需要隨時調整,在演練方案 審批通過之后,最終的演練組織機構才得以確立。2.確定演練目標
演練目標是為實現演練目的而需完成的主要演練任務及其效果。演練目標一般需說明 “由誰在什么條件下完成什么任務,依據什么標準或取得什么效果”。
演練組織機構召集有關方面和人員,商討確認范圍、演練目的需求、演練目標以及各參與機構的目標,并進一步商討,為確保演練目標實現而在演練場景、評估標準和方法、技術保障及對演練場地等方面應滿足的要求。
演練目標應簡單、具體、可量化、可實現。一次演練一般有若干項演練目標,每項演練目標都要在演練方案中有相應的事件和演練活動予以實現,并在演練評估中有相應的評估項目判斷該目標的實現情況。
3.演練情景事件設計
演練情景事件是為演練而假設的一系列突發事件,為演練活動提供了初始條件并通過一系列的情景事件,引導演練活動繼續直至演練完成。
其設計過程包括:確定原生突發事件類型、請專家研討、收集相關素材、結合演練目標,設計備選情景事件、研討修改確認可用的情景事件、各情景事件細節確定。
演練情景事件設計必須做到真實合理,在演練組織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修改完善。演練情景可通過《演練情景說明書》和《演練情景事件清單》加以描述。
4.演練流程設計
演練流程設計是按照事件發展的科學規律,將所有情景事件及相應應急處置行動按時間順序有機銜接的過程。其設計過程包括:確定事件之間的演化銜接關系;確定各事件發生與持續時間;確定各參與單位和角色在各場景中的期望行動以及期望行動之間的銜接關系;確定所需注入的信息及注入形式。
5.技術保障方案設計
為保障演練活動順利實施,演練組織機構應安排專人根據演練目標、演練情景事件和演練流程的要求,預先進行技術保障方案設計。當技術保障因客觀原因確難實現時,可及時向演練組織機構相關負責人反映,提出對演練情景事件和演練流程的相應修改建議。當演練情景事件和演練流程發生變化時,技術保障方案必須根據需要進行適當調整。
6.評估標準和方法選擇
演練評估組召集有關方面和人員,根據演練總體目標和各參與機構的目標以及演練的具體情景事件、演練流程和技術保障方案,商討確定演練評估標準和方法。
演練評估應以演練目標為基礎。每項演練目標都要設計合理的評估項目方法、標準。根據演練目標的不同,可以用選擇項(如:是/否判斷,多項選擇)、主觀評分(如:1一差、3一合格、5一優秀)、定量測量(如:響應時間、被困人數、獲救人數)等方法進行評估。
為便于演練評估操作,通常事先設計好評估表格,包括演練目標、評估方法、評價標準和相關記錄項等。有條件時還可以采用專業評估軟件等工具。
7.編寫演練方案文件
文案組負責起草演練方案相關文件。演練方案文件主要包括演練總體方案及其相關附件。根據演練類別和規模的不同,演練總體方案的附件一般有演練人員手冊、演練控制指南、技術保障方案和腳本、演練評估指南、演練腳本和解說詞等。
8.方案審批
演練方案文件編制完成后,應按相關管理要求,報有關部門審批。對綜合性較強或風險較大的應急演練,在方案報批之前,要由評估組組織相關專家對應急演練方案進行評審,確保方案科學可行。
演練總體方案獲準后,演練組織機構應根據領導出席情況,細化演練日程,擬定領導出席演練活動安排。
9.落實各項保障工作
為了按照演練方案順利安全實施演練活動,應切實做好人員、經費、場地、物資器材、技術和安全方面的保障工作。
(1)人員保障
演練參與人員一般包括演練領導小組、演練總指揮、總策劃、文案人員、控制人員、評估人員、保障人員、參演人員、模擬人員等,有時還會有觀摩人員等其他人員。在演練的準備過程中,演練組織單位和參與單位應合理安排工作,保證相關人員參與演練活動的時間;通過組織觀摩學習和培訓,提高演練人員素質和技能。
(2)經費保障
演練組織單位每年要根據具體應急演練方案規劃編制應急演練經費預算,納入該單位的年度財政(財務)預算,并按照演練需要及時撥付經費。對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演練經費??顚S?、節約高效。
(3)場地保障
根據演練方式和內容,經現場勘察后選擇合適的演練場地。桌面演練一般可選擇會議室或應急指揮中心等;實戰演練應選擇與實際情況相似的地點,并根據需要設置指揮部、集結點、接待站、供應站、救護站、停車場等設施。演練場地應有足夠的空間,良好的交通、生活、衛生和安全條件,盡量避免干擾公眾生產生活。
(4)物資和器材保障
根據需要,準備必要的演練材料、物資和器材,制作必要的模型設施等,主要包括:信息材料、物資設備、通信器材和演練情景模型等。
(5)技術保障
根據技術保障方案的具體需要,保障應急演練所涉及的有線通信、無線調度、異地會商、移動指揮、社會面監控、應急信息管理系統等技術支撐系統的正常運轉。
(6)安全保障
應急演練組織單位要高度重視應急演練組織與實施全過程的安全保障工作。在應急演練方案編制中,應充分考慮應急演練實施中可能面臨的風險,制定必要的應急演練安全保障措施或方案。大型或高風險應急演練活動要按規定制定專門應急預案,采取預防和控制措施。
10.培訓
為了使演練相關策劃人員及參演人員熟悉演練方案和相關應急預案,明確其在演練過程中的角色和職責,在演練準備過程中,可根據需要對其進行適當培訓。
在演練方案或準后至演練開始前,所有演練參與人員都要經過應急基本知識、演練基本概念、演練現場規則、應急預案、應急技能及個體防護裝備使用等方面的培訓。對控制人員要進行崗位職責、演練過程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對評估人員要進行崗位職責、演練評估方法、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培訓;對參演人員要進行應急預案、應急技能及個體防護裝備使用等方面的培訓。
11.預演
對大型綜合性演練,為保證演練活動順利實施,可在前期培訓的基礎上,在演練正式實施前,進行一次或多次預演。預演遵循先易后難、先分解后合練、循序漸進的原則。預演可以采取與正式演練不同的形式,演練正式演練的某些或全部環節。大型或高風險演練活動,要結合預先制定的專門應急預案,對關鍵部位和環節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進行針對性演練。
233安全工程師網校已經推出2014年安全工程師高清版課程,我們熱忱歡迎大家報名!
報名熱線:4000-800-233。熱線開通中,歡迎大家隨時撥打了解詳情!
考生還可點擊查看2013年233網校安全工程師培訓通過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