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權分置改革
由于特殊歷史原因,我國A股上市公司內部普遍形成了“兩種不同性質的股票”,即非流通股和社會流通股。這兩類股票表現出“不同股、不同價、不同權”的特征,這一特殊的市場制度與結構被稱之為“股權分置”。
股權分置問題的由來和發展可以分為三個價段。
第一階段,股權分置問題的形成。
第二階段,通過國有股變現解決國企改革和發展資金需求的嘗試,開始觸動股權分置問題。2001年6月12日,國務院頒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第三階段,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例6·多選題】首批股權分置改革的試點公司有( )
A.三一重工
B.紫江企業
C.清華同方
D.金牛能源
【答案】ABCD
股權分置改革的影響與意義:
1.不同股東之間的利益行為機制在股改后趨于一致化。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沖突問題,不同股東的利益行為機制在股改后趨于一致化,市場的制度基礎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2.股權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定價機制的統一,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和價值發現功能進一步得到優化。
3.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大股東違規行為將被利益牽制,理性化行為趨于突出。
4.股權分置改革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層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5.股權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整體目標趨于一致,長期激勵將成為戰略規劃的重要內容。
6.股權分置改革之后金融創新進一步活躍,上市公司重組并購行為增多。
7.股權分置改革之后市場供給增加,流動性增強。
總之,股權分置改革是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恢復資本市場的固有功能,即價格發現功能和對上市公司行為的市場約束功能。同時,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也有利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以及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有利于資本市場創新和國際化進程。
(二)《證券法》和《公司法》的重新修訂
2005年10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訂后的兩法將于2006年1月1日開始施行。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法制建設邁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兩法修訂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精神:
1.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創新;
2.切實加大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
3.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和監管;
4.促進證券公司的規范和發展;
5.完善證券發行、上市制度。
(三)融資融券業務
融資融券業務是指向客戶出借資金供其買入上市證券或者出借上市證券供其賣出,并收取擔保物的經營活動。融資融券交易包括券商對投資者的融資、融券和金融機構對券商的融資、融券四種形式。市場通常說的“融資融券”,一般指券商為投資者提供的融資和融券交易。
2006年6月3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融資融券試點管理辦法》,這是融資融券業務的基礎性指導文件。
融資融券制度的推出是繼股權分置改革全面實施之后,又一個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具有根本性影響的制度安排。
融資融券制度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作為一種新的交易工具,融資融券業務特別是融券的推出將在我國證券市場形成做空機制,改變目前證券市場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單邊市”現狀。
(2)融資融券業務將增加資金和證券的供給,增強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和連續性,活躍交易,大大提高證券市場的效率。
(3)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將連通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有利于促進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增加資本市場資金供給。
(4)融券的推出有利于投資者利用衍生工具的交易進行避險和套利,進而提高市場效率。
(5)融資融券有利于提高監管的有效性。
然而,融資融券又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促進市場完善、提高市場有效性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風險。主要表現在:
(1)融資融券業務對標的證券具有助漲助跌的作用。
(2)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使得證券交易更容易被操縱。
(3)融資融券業務可能會對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帶來一定威脅。
總之,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是加深我國證券市場基本制度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其利大于弊。它將改變我國證券市場“單邊市”的狀況,改善證券市場中資金和證券的供給和需求關系,對于提高證券市場的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推薦: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