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C
【解析】選項A,計入營業外收入,屬于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選項B,通過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核算,不屬于利得;選項D,屬于所有者投人資本的一部分,不屬于利得。
2.C
【解析】該項無形資產在2009年研發過程中應費用化的金額=300+130=430(萬元);無形資產在2009年應予攤銷的金額=540/10×(2/12)=9(萬元),應計入管理費用。所以該項無形資產對A公司2009年度損益的影響金額=430+9=439(萬元)。
3.B
【解析】采用當日的市場匯率核算,該企業出售該筆美元應確認的匯兌損失為=15000×(6.78-6.68)=1500(元人民幣)。
4.D
【解析】按照積分規則,該顧客共獲得積分230分,其公允價值為460元(因1個積分可抵付2元),因此該商場應確認的收入=(取得的不含稅貨款)2340/1.17-(積分公允價值)460=1540(元)。
5.D
【解析】初始投資時初始投資成本2000萬元小于應享有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2100萬元的差額100萬元計入營業外收入。乙公司2009年實現的凈利潤為500萬元,投資方應根據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500-(400-300)×35%-(200-100)×60%]×30%=121.5(萬元),確認為投資收益。因此,該項投資對甲公司2009年度損益的影響金額=100+121.5=221.5(萬元)。
6.A
【解析】由于委托加工物資收回后用于繼續生產應稅消費品,所以消費稅不計人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資成本。收回該批半成品的入賬價值=140+4=144(萬元)。
7.C
【解析】購人時手續費40萬元計入投資收益借方;6月22日,收到現金股利時,確認投資收益200萬元;12月31日,公允價值變動時,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收益(36-30)×100=600(萬元)。因此,計入損益的金額=-40+200+600=760(萬元)。
8.C
【解析】如果報告期內銷售的商品在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發生了退貨,應作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處理,即調整報告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
9.B
【解析】(1)該可轉換公司債券的負債成份公允價值=1000×30×7%×1.7591+1000×30×0.8417=28945.11(萬元);(2)該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權益成份公允價值=1000×30~28945.11=1054.89(萬元)。
1U.A
【解析】甲公司編制合并報表時,對于乙公司固定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進行調整,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1500-1000)×25%=125(萬元)
應確認的商譽=5600-(6500-125)×80%=500(萬元)。
11.A
【解析】2010年“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發生額=100×200×(1-30%)×15×1/3=70000(元)。
12.D
【解析】外幣一般借款在資本化期間內的匯兌差額應費用化,計人當期損益。
13.D
【解析】①2007年應稅所得額=2000+700-1500-300=900(萬元);
②2007年應交所得稅=900×33%=297(萬元);
③2007年“遞延所得稅資產”借記額=700×33%=231(萬元);
④2007年“遞延所得稅負債”貸記額=1500×33%=495(萬元);
⑤2007年“所得稅費用”=297-231+495=561(萬元)。
14.D
【解析】“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項目應抵銷的金額=2000+340=2340(萬元)。銷售價款和增值稅的款項都已收到,所以抵銷的應是含稅金額。
15.C
【解析】事業單位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應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其他應付款”科目;支付租金時,借記有關支出科目,貸記“固定基金”科目,同時借記“其他應付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由此可見,這種情況下固定資產與固定基金不是同時變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