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
1. 事業單位的收入通常采用權責發生制核算。( )
2. 企業對其出租的房屋,應從“固定資產”賬戶轉入“投資性房地產”賬戶,若對其后續計量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則無需計提折舊和進行減值測試,而是每期末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
3. 在債務重組中,企業以固定資產抵償債務的,債務人應按該項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其公允價值之間差額確認債務重組利得。( )
4. 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的調整事項如涉及現金收支項目的,均不調整報告年度資產負債表的貨幣資金項目和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各項目數字。( )
5. 公允價值模式下,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持續下跌時,應該計提減值準備。()
6. 在企業預計資產未來現金流量時,通常應當根據資產未來每期最有可能產生的現金流量進行預測。( )
7. 購買固定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固定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 )
8. 因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增加的子公司,在編制合并利潤表時,應當將該子公司合并當期期初至報告期末的收入、費用、利潤納入合并利潤表。( )
9. 或有負債涉及兩類義務,即潛在義務和現時義務,它們均不符合負債的確認條件,不能予以確認。( )
10.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在利潤表中單獨列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