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杠桿效應
(一)經營杠桿效應【★2010年單選題】
經營杠桿的定義 |
經營杠桿是指由于固定性經營成本的存在,而使得企業的資產報酬(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大于業務量變動率的現象 |
經營杠桿系數 |
定義公式: |
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 |
經營風險是指企業由于生產經營上的原因而導致的資產報酬波動的風險 |
【提示】
(1)經營杠桿系數簡化公式推導:
假設基期的息稅前利潤EBIT=P×Q-Vc×Q-F,產銷量變動△Q,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EBIT=(P-Vc)×△Q,代入經營杠桿系數定義公式:
經營杠桿系數(DOL)=[(P-Vc)×△Q/EBIT]/(△Q/Q)=(P-Vc)×Q/EBIT=M/(M-F)=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
(2)DOL=(EBIT+F)/EBIT=1+F/EBIT,從公式可以看出,在企業息稅前利潤為正的情況下,經營杠桿系數最低為1,不會為負數;只要F存在,經營杠桿系數總是大于1。
(3)息稅前利潤大于0的前提下,息稅前利潤越小,經營杠桿效應越大,反之亦然。
【例題23·單選題】某企業本年營業收入1200萬元,變動成本率為60%,下年經營杠桿系數為1.5,本年的經營杠桿系數為2,則該企業的固定性經營成本為( )萬元。
A.160
B.320
C.240
D.無法計算
【答案】A
【解析】下年經營杠桿系數=本年邊際貢獻/(本年邊際貢獻-固定性經營成本)=1200×(1-60%)/[1200×(1-60%)-固定性經營成本]=1.5,解得:固定性經營成本為160萬元。
(二)財務杠桿效應【★2009年計算題】
財務杠桿的定義 |
財務杠桿是指由于固定性資本成本的存在,而使得企業的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變動率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 |
財務杠桿系數 |
|
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 |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由于籌資原因產生的資本成本負擔而導致的普通股收益波動的風險。由于財務杠桿的作用,當企業的息稅前利潤下降時,普通股剩余收益下降得更快,財務杠桿放大了資產報酬的變化對普通股收益的影響,財務杠桿系數越高,表明普通股收益的波動程度越大,財務風險也就越大 |
【提示】
(1)簡化公式推導:
假設基期每股收益EPS=[(EBIT-I)×(1-T)]/N ①
報告期每股收益EPS+△EPS=[(EBIT-△EBIT-I)×(1-T)]/N ②
②-①得:AEPS=AEBIT×(1-T)/N,代入財務杠桿系數定義公式:
(2)稅前利潤大于0的前提下,稅前利潤越小,財務杠桿效應越大,反之亦然。
【例題24·多選題】在其他因素一定.且息稅前利潤大于0的情況下,下列可以導致財務杠桿系數降低的有( )。
A.提高基期息稅前利潤
B.增加基期的負債資金
C.減少基期的負債資金
D.降低基期的變動成本
【答案】ACD
【解析】財務杠桿系數(DFL)=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利息)=1/(1-基期利息/基期息稅前利潤),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減少基期利息和提高基期息稅前利潤都可以降低財務杠桿系數,而減少基期的負債資金可以減少基期的利息,降低基期的變動成本可以提高基期息稅前利潤,所以選項A、C、D都是正確答案。
(蘭)總杠杠效應【★2011年單選題】
總杠桿的定義 |
總杠桿是指由于固定經營成本和固定資產成本的存在,導致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大于產銷業務量的變動率的現象 |
總杠桿系數 |
|
總杠桿與公司風險 |
公司風險包括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反映了企業整體風險水平。總杠桿系數反映了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之間的關系,在總杠桿系數一定的情況下,經營杠桿系數與財務杠桿系數此消彼長 |
【提示】
(1)一般來說,固定資產比重較大的資本密集型企業,經營杠桿系數高,經營風險大,企業籌資主要依靠權益資本,以保持較小的財務杠桿系數和財務風險;變動成本比重較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經營杠桿系數較低,經營風險小,企業籌資主要依靠債務資本,保持較大的財務杠桿系數和財務風險。
(2)在企業初創階段,經營杠桿系數大,財務杠桿系數較低;在企業擴張成熟期.經營杠桿系數較小,財務杠桿系數較高。
【速記】
【例題25·多選題】如果甲企業經營杠桿系數為1.5,總杠桿系數為3,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如果銷售量增加10%,息稅前利潤將增加15%
B.如果息稅前利潤增加20%,每股收益將增加40%
C.如果銷售量增加10%,每股收益將增加30%
D.如果每股收益增加30%,銷售量需要增加5%
【答案】ABC
【解析】因為經營杠桿系數為1.5,所以銷售量增加10%,息稅前利潤將增加10%×1.5=15%,因此選項A正確;由于總杠桿系數為3,所以如果銷售量增加10%,每股收益將增加10%×3=30%,因此選項C正確;由于財務杠桿系數為3/1.5=2,所以息稅前利潤增加20%,每股收益將增加20%×2=40%,因此選項B正確;由于總杠桿系數為3,所以每股收益增加30%,銷售量增加30%/3=10%,因此選項D不正確。
【備考提示】杠桿效應是客觀題和主觀題的出題點,在歷年考題中涉及比較多,考生應重點掌握。
十八、資本結構
(一)資本結構的含義
資本結構 |
狹義的資本結構是指長期負債與權益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短期債務作為營運資金管理 |
最佳資本結構 |
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使企業平均資本成本率最低、企業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 |
債務資本的雙重作用 |
(1)可以發揮財務杠桿作用;(2)可能帶來財務風險 |
(二)影響資本結構的因素
影響因素 |
說明 |
企業經營狀況的穩定性和成長性 |
穩定性好—企業可較多地負擔固定的財務費用 |
企業的財務狀況和信用等級 |
財務狀況良好、信用等級高—容易獲得債務資本 |
企業資產結構 |
擁有大量固定資產的企業—主要通過長期負債和發行股票籌集資金 |
企業投資人和管理當局的態度 |
從所有者角度看: |
行業特征和企業發展周期 |
行業特征: |
經濟環境的稅務政 |
如果所得稅稅率高,則債務資本抵稅作用大,企業應充分利用這種作用以提高企業價值;如果貨幣政策是緊縮的,則市場利率高,企業債務資本成本增大 |
【例題26·單選題】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如果企業產銷業務量穩定,則該企業可以較多地負擔固定的財務費用
B.擁有大量固定資產的企業主要通過長期負債和發行股票籌集資金
C.穩健的管理當局偏好于選擇低負債比例的資本結構
D.當國家執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時,市場利率較低,企業債務資本成本降低
【答案】D
【解析】貨幣金融政策影響資本供給,從而影響利率水平的變動,當國家執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時,市場利率較高,企業債務資本成本增大,所以選項D不正確。
【備考提示】影響資本結構的因素主要是客觀題的出題點,考生應熟練掌握。
(三)資本結構優化
資本結構優化,要求企業權衡負債的低資本成本和高財務風險的關系,確定合理的資本結構。資本結構優化的目標,是降低平均資本成本率或提高普通股每股收益。資本結構優化的方法有每股收益分析法、平均資本成本比較法和公司價值分析法。
方法 |
要點說明 |
每股收益分析法 |
當預期息稅前利潤或業務量水平大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時,應當選擇財務杠桿效應較大(或普通股股數較少)的籌資方案,反之亦然。 |
平均資本成本比較法 |
通過計算和比較各種可能的籌資組合方案的平均資本成本,選擇平均資本成本率最低的方案。這種方法側重于從資本投入的角度對籌資方案和資本結構進行優化分析。 |
公司價值分析法 |
公司價值分析法是在考慮市場風險的基礎上,以公司市場價值為標準,進行資本結構優化。即能夠提升公司價值的資本結構,則是合理的資本結構。 |
【提示】
(1)每股收益分析法和平均資本成本比較法都是從賬面價值的角度進行資本結構優化分析,沒有考慮市場反應,也沒有考慮風險因素。
(2)權益資本市場價值的計算公式是需要滿足一定假設前提的,即企業全部的凈利潤都用于發放股利,未來年份的凈利潤是永續的,這樣構成了永續年金的形式,計算權益資本的市場價值,就相當于是對永續年金折現。
【例題27·單選題】某公司息稅前利潤為1000萬元,債務資金400萬元,稅前債務資本成本為6%,所得稅稅率為25%,權益資金5200萬元,普通股資本成本為12%,則在公司價值分析法下,公司此時股票的市場價值為( )萬元。
A.2200
B.6050
C.6100
D.2600
【答案】C
【解析】股票的市場價值=(1000-400×6%)×(1-25%)/12%=6100(萬元)
【備考提示】資本結構優化方法是客觀題和主觀題的出題點,在歷年考題中多次體現,考生應重點掌握。
本章小結
本章應重點關注資金需要量預測,以及資本成本與資本結構的問題。其中資金需要量的預測應重點掌握銷售百分比法和資金習性預測法;資本成本與資本結構應重點掌握個別資本成本、三種杠桿系數的計算,以及三種資本結構優化的方法。
推薦:
2012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章節突破試題 試題專訓
考試應用:加入考試群組,共享備考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