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點33級配碎石、級配砂礫基層的施工要求
1.材料與拌和
(1)級配砂礫、級配礫石基層、級配碎石、級配碎礫石基層所用原材料的壓碎值、含泥量及細長扁平顆粒含量等技術指標應符合規范要求,顆粒范圍也應符合有關規范的規定。
(2)采用廠拌方式和強制式拌和機拌制,符合級配要求。
2.運輸與攤鋪
(1)運輸中應采取防止水分蒸發和防揚塵措施。
(2)宜采用機械攤鋪且廠拌級配碎石,級配砂礫應攤鋪均勻一致,發生粗、細集料離析(“梅花”、“砂窩”)現象時,應及時翻拌均勻。
(3)兩種基層材料的壓實系數均應通過試驗段確定,每層應按虛鋪厚度一次鋪齊,顆粒分布應均勻,厚度一致,不得多次找補。
3.壓實與養護
(1)碾壓前和碾壓中應先適量灑水。
(2)控制碾壓速度,碾壓至輪跡不大于5mm,表面平整、堅實。
(3)可采用瀝青乳液和瀝青下封層進行養護,養護期為7~14d。
(4)未鋪裝面層前不得開放交通。
命題點34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對路堤加筋的應用
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以提高路堤的穩定性。當加筋路堤的原地基的承載力不足時,應先行技術處理,以確保路堤的整體穩定。加筋路堤填方的壓實度必須達到現行路基設計規范規定的壓實標準。土工格柵、土工織物、土工網等土工合成材料均可用于路堤加筋,其中用作路堤單純加筋目的時,宜選擇強度高、變形小、糙度大的土工格柵。土工合成材料應具有足夠的抗拉強度,且應具有較高的撕破強度、頂破強度和握持強度等性能。
加筋路堤的施工原則是應能充分發揮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效果。合成材料連接應牢固,在受力方向處的連接強度不得低于該材料設計抗拉強度,其疊合長度不應小于150mm。鋪設土工合成材料的土層表面應平整,表面嚴禁有碎、塊石等堅硬凸出物。土工合成材料攤鋪后宜在48h以內填筑填料,以避免其過長時間受陽光直接暴曬。填料不應直接卸在土工合成材料上面,必須卸在已攤鋪完畢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不宜大于1m,以防局部承載力不足。卸土后立即攤鋪,以免出現局部下陷。第一層填料宜采用輕型壓路機壓實,當填筑層厚度超過600mm后,才允許采用重型壓路機。邊坡防護與路堤的填筑應同時進行。
命題點35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對臺背路基填土加筋的應用
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對臺背路基填土加筋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路基與構造物之間的不均勻沉降。加筋臺背適宜的高度為5.0~10.0m。加筋材料宜選用土工網或土工格柵,其20℃時抗拉強度(kN/m2)應達到大于6(縱向)和大于5(橫向),拉伸模量(kN/m)>100。臺背填料應有良好的水穩定性與壓實性能,以碎石土、礫石土為宜。土工合成材料與填料之間應有足夠的摩阻力。
土工合成材料與構造物應相互連接,并在相互平行的水平面上分層鋪設,加筋材料間距應經計算。在路基頂面以下5.0mm的深度內,鋪網間距宜不大于1.0m。縱向鋪設長度宜上長下短,可采用緩于或等于1:1的坡度自下而上逐層增大,最下一層的鋪網長度應不小于計算的最小縱向鋪設長度。
臺背加筋的施工程序:清地表一地基壓實一錨固土工合成材料、攤鋪、張緊并定位,分層攤鋪、壓實填料至下一層土工合成材料的鋪設標高,進行下一層土工合成材料錨固、攤鋪、張緊與定位。相鄰兩幅加筋材料應相互搭接,寬度宜不小于200mm,并用牢固方式連接,連接強度不低于合成材料強度的60%。臺背填料應在最佳含水量時分層壓實,每層壓實厚度宜不大于300mm,邊角處厚度不得大于l50mm。壓實標準按相關規范執行。施工時應設法避免任何機械、外物對土工合成材料造成推移或損傷,并做好臺背排水,避免地表水滲入、滯留。
命題點36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對路面裂縫防治
土工合成材料如玻纖網、土工織物,鋪設于舊瀝青路面、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瀝青加鋪層底部或新建道路瀝青面層底部,可減少或延緩由舊路面對瀝青加鋪層的反射裂縫,或半剛性基層對瀝青面層的反射裂縫。用于裂縫防治的玻纖網和土工織物應分別滿足抗拉強度、最大負荷延伸率、網孔尺寸、單位面積質量等技術要求。玻纖網網孔尺寸宜為其上鋪筑的瀝青面層材料最大粒徑的0.5~1.0倍。土工織物應能耐170℃以上的高溫。
用土工合成材料和瀝青混凝土面層對舊瀝青路面裂縫進行防治,首先要對舊路進行外觀評定和彎沉值測定,進而確定舊路處理和新料加鋪方案。施工要點是:舊路面清潔與整平,土工合成材料張拉,搭接和固定,灑布黏層油,按設計或規范規定鋪筑新瀝青面層。
舊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縫處理要點是:對舊水泥混凝土路面評定;舊路面清潔和整平,土工合成材料張拉、搭接和固定,灑布黏層油,鋪瀝青面層。
為防止新建道路的半剛性基層養護期的收縮開裂,應將土工合成材料置于半剛性基層與下封層之間,以防止裂縫反射到瀝青面層上。施工方法同舊瀝青面裂縫防治。
命題點37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對路基防護
路基防護主要包括:坡面防護一防護易受自然因素影響而破壞的土質或巖石邊坡:沖刷防護一防護水流對路基的沖刷與淘刷。
土質邊坡防護可采用拉伸網草皮、固定草種布或網格固定撒草種。巖石邊坡防護可采用土工網或土工格柵。
沿河路基可采用土工織物軟體沉排、土工模袋等進行防沖刷保護:
1.坡面防護
土質邊坡防護的邊坡坡度宜在1:1.0~1:2.0之間;巖石邊坡防護的邊坡坡度宜緩于1:0.3。土質邊坡防護應做好草皮的種植、施工和養護工作。施工步驟是:整平坡面,鋪設草皮或土工網,草皮養護。易碎巖面和小量的巖崩可采用土工網或土工格柵加固。以裸露式或埋藏式兩種方式進行防護。巖石邊坡防護施工步驟是:清除坡面松散巖石,鋪設固定土工網或土工格柵,噴護水泥砂漿,巖面排水設置孔。
2.沖刷防護
沖刷防護是保證路基堅固與穩定的重要措施。
土工織物軟體沉排系指在土工織物上放置塊石或預制混凝土塊體為壓重的護坡結構,適用于水下工程及預計可能發生沖刷的路基坡面。排體材料宜采用聚丙烯編織型土工織物。土工織物軟體沉排防護,應驗算排體抗浮、排體壓塊抗滑、排體整體抗滑三方面的穩定性。土工模袋是一種雙層織物袋,袋中充填流動性混凝土、水泥砂漿或稀釋混凝土,凝固后形成高強度和高剛度的硬結板塊。采用土工模袋護坡的坡度不得陡于1:1。模袋選型應根據工程設計要求和當地土質、地形、水文、經濟與施工條件等確定。確定土工模袋的厚度應考慮抵抗彎曲應力、抵抗浮動力兩方面因素。土工模袋不允許在沿坡面的分力作用下產生滑動。模袋鋪設流程:卷模袋,設定位樁及拉緊裝置,鋪層模袋;模袋鋪層、壓穩后,應拉緊上緣固定繩套,防止模袋下潛。模袋鋪設后及時充灌混凝土或砂漿,并及時清掃模袋表面、濾孔和進行養護。
命題點38采用土工合成材料過濾與排水
土工合成材料可單獨或與其他材料配合,作為過濾體和排水體用于暗溝、滲溝、坡面防護,支擋結構壁墻后排水,軟基路堤地基表面排水墊層,處治翻漿冒泥和季節性凍土的導流溝等道路工程結構中。
命題點39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質量管理
工程質量檢驗基本要求:
(1)土工合成材料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或相關標準規定,外觀元破損、無老化、無污染。(2)在平整的下承層上按設計要求鋪設、固定土工合成材料,并應按設計要求張拉、無皺折、緊貼下承層,錨固端施工應符合設計要求。
(3)接縫連接強度應符合要求,上、下層土工合成材料搭接縫應交替錯開。
命題點40瀝青路面施工混合料的運輸要求
(1)為防止瀝青混合料粘結運料車車廂板,裝料前應噴灑一薄層隔離劑或防黏結劑。運輸中瀝青混合料上宜用篷布覆蓋保溫、防雨和防污染。
(2)運料車輪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臟物,施工時發現瀝青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溫度要求或結團成塊、已遭雨淋現象不得使用。
(3)施工中應做到攤鋪機前有運料車等候。對高等級道路,開始攤鋪前等候的運料車宜在5輛以上。
(4)運料車應在攤鋪機前100~300mm外空檔等候,被攤鋪機輕頂緩緩推動前進并逐步卸料,避免撞擊攤鋪機。每次卸料必須倒凈,如有余料應及時清除,防止硬結。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