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長距離輸電線路鋼塔架(鐵塔)基礎施工測量
(1)長距離輸電線路定位并經檢查后,可根據起、止點和轉折點及沿途障礙物的實際情況,測設鋼塔架基礎中心樁。中心樁測定后,一般采用十字線法或平行基線法進行控制。
(2)當采用鋼尺量距時,其丈量長度不宜大于80m,同時不宜小于20m.
(3)一段架空送電線路的測量視距長度,不宜超過400m.
(4)大跨越檔距的測量通常采用電磁波測距法或解析法測量。
1H412012熟悉機電工程測量的要求
本條主要知識點:工程測量的組成;控制網測設;施工過程控制測量的基本要求;工程測量精度的分析和驗算。
1. 工程測量的組成
工程測量由控制網測量和施工過程控制測量組成,控制網測量是工程施工的先導,施工過程控制測量是施工進行過程的眼睛。
2. 平面控制網測量方法
三角測量法、導線測量法、三邊測量法等。
3. 平面控制網的等級劃分
三角測量、三邊測量等級,依次為二、三、四等和一、二級小三角、小三邊;導線測量等級,依次為三、四等和一、二、三級。各等級的采用,根據工程需要,均可作為測區的首級控制。
4.平面控制網的測量要求
(1)平面控制網的布設,應因地制宜,既從當前需要出發,又適當考慮發展。
(2)平面控制網的坐標系統,應滿足測區內投影長度變形值不大于2.5cm/km.
5.三角測量的網(鎖)布設要求
(1)各等級的首級控制網,均宜布設為近似等邊三角形的網(鎖)。其三角形的內角不應小于30°;當受地形限制時,個別角可放寬,但不應小于25°。
(2)加密的控制網,可采用插網、線形網或插點等形式。各等級的插點宜采用加強圖形布設。
(3)一、二級小三角的布設,可采用線形鎖。線形鎖的布設,宜近于直伸。
6.導線測量法布設要求
(1)當導線平均邊長較短時,應控制導線邊數。
(2)導線宜布設成直伸形狀,相鄰邊長不宜相差過大。
(3) 當導線網用作首級控制時,應布設成環形網,網內不同環節上的點不宜相距過近。
7.三邊測量法布設要求
(1)各等級三邊網的起始邊至最遠邊之間的三角形個數不宜多于10個。
(2)各等級三邊網的邊長宜近似相等,其組成的各內角宜為30°~100°。當受條件限制時,個別角可放寬,但不應小于25°。
8.平面控制網的基本精度要求
(1)應使四等以下的各級平面控制網的最弱邊邊長中誤差不大于0.1mm.因此,二、三、四等三角網的建立,取四等三角網最弱邊邊長中誤差為5cm.
(2)一般工程的施工放樣,要求新設的建筑物與相鄰已有建筑物的相關位置誤差(或相對主軸線)應小于10~20cm.
(3)在改、擴建廠的施工圖設計時,尚需測定主要地物點的解析坐標,其點位對于最近解析圖根點的點位中誤差約為5~10cm.
(4)二、三、四等三角網,一、二級小三角的測角中誤差,分別為:±1.0″、±1.8″、±2.5″、±5.0″、±10″。
9.高程測量的方法
水準測量、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常用水準測量法。
10.高程控制測量等級劃分
依次為二、三、四、五等。各等級視需要,均可作為測區的首級高程控制。
11.測區的高程系統
宜采用國家高程基準。在已有高程控制網的地區進行測量時,可沿用原高程系統。當小測區聯測有困難時,亦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統。
12.水準測量法的主要技術要求
(1)各等級的水準點,應埋設水準標石。水準點應選在土質堅硬、便于長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點。墻水準點應選設于穩定的建筑物上,點位應便于尋找、保存和引測。一個測區及其周圍至少應有3個水準點。水準點之間的距離,一般地區應為1~3km,工廠區宜小于1km.
(2)水準觀測應在標石埋設穩定后進行。
兩次觀測高差較差超限時應重測。二等水準應選取兩次異向合格的結果。當重測結果與原測結果分別比較,其較差均不超過限值時,應取三次結果的平均數。
(3)設備安裝過程中,測量時應注意:最好使用一個水準點作為高程起算點。當廠房較大時,可以增設水準點,但其觀測精度應提高。
(4)水準測量所使用的儀器及水準尺,應符合下列規定:
●水準儀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DS1型不應超過15″;DS3型不應超過20″。
●水準尺上的米間隔平均長與名義長之差,對于銦鋼尺,不應超過0.15mm,對于雙面水準尺,不應超過0.5mm.
13.施工過程控制測量的基本要求
(1)施工過程控制網的定位,可以利用原區域已建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網。
(2)當地勢平坦,建筑物、構筑物布置整齊,應盡量布設建筑方格網作為廠區平面控制網。建筑方格網的首級控制,可采用軸線法或布網法。
(3)建筑場地大于1km2或重要工業廠區,宜建立相當于一級導線精度的平面控制網;建筑場地小于1km2或一般性建筑區,可根據需要建立相當于二、三級導線精度的平面控制網。
(4)建筑物的控制測量應按設計要求布設,點位應選擇在通視良好、利于長期保存的地方。控制網加密的指示樁,宜建在建筑物行列線或主要設備中心線方向上。主要的控制網點和主要設備中心線端點,應埋設混凝土固定標樁。
(5)建筑物高程控制的水準點,可單獨埋設在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網的標樁上,或利用場地附近的水準點。當施工中水準點不能保存時,應將其高程引測至穩固的建筑物或構筑物上。
1H412013了解工程測量儀器的應用
本條主要知識點:光學經緯儀、準直(鉛直)儀、光學水準儀及全站儀的功能及其適用范圍。
1.光學經緯儀的主要功能及應用范圍
主要功能是測量縱、橫向軸線(中心線)以及垂直度的控制測量等。
主要應用于機電工程建(構)筑物建立平面控制網的測量以及廠房(車間)柱安裝垂直度的控制測量。在機電安裝工程中,用于測量縱向、橫向中心線,建立安裝測量控制網并在安裝全過程進行測量控制。
2.激光準直(鉛直)儀的主要功能及主要應用范圍
主要功能是除具有光學經緯儀的功能外,還可進行精度較高的角度坐標測量和定向準直測量等。
主要應用于大直徑、長距離、回轉型設備同心度的找正測量以及高塔體、高塔架安裝過程中同心度的測量控制。
3.光學水準儀的主要功能及主要應用范圍
光學水準儀的主要功能是用來測量標高和高程。
光學水準儀主要應用于建筑工程測量控制網標高基準點的測設及廠房、大型設備基礎沉降觀察的測量。在設備安裝工程項目施工中用于連續生產線設備測量控制網標高基準點的測設及安裝過程中對設備安裝標高的控制測量。
4.全站儀的主要功能及主要應用范圍
采用紅外線自動數字顯示距離,進行水平距離測量時省去了鋼卷尺。
主要應用于建筑工程平面控制網水平距離的測量及測設、安裝控制網的測設、建筑安裝過程中水平距離的測量等。
本目重點舉例:
一、單項選擇題
1.機電工程廠房(車間)基礎施工測量的重點是( )。
A.混凝土柱子基礎
B.鋼柱基礎
C.混凝土杯形基礎
D.圍墻基礎
答案:B
2.設備安裝基準線是根據施工圖按( )來確定設備的縱橫中心線。
A.土建提交的縱橫中心線
B.地腳螺栓孔的位置
C.設備底座地腳孔的位置
D.建筑物的定位軸線
答案:D
[解析]這是一道現場遇到最多的實際應用題,許多施工者以土建提供的基礎中心線作為安裝基準線,也有以地腳孔中心距作為基準,也有個別施工人員以實測的設備底座的地腳孔位置作基準,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因為工業設備絕大部分安裝于有連續性的生產線上,全車間甚至全生產線必須由同一定位軸線引出,否則,生產線上各設備將因標高或中心線偏差而出現許多問題,造成不能正常生產。以上所述的其他做法只能做參考或微調。建筑物的定位軸線與設備安裝的定位軸線是相同的,建筑施工在前,故采用建筑物的定位軸線。
3.大跨越檔距的測量,通常采用( )。
A.電磁波測距法
B.激光測距法
C.三角測量法
D.水平測距法
答案:A
4.用來測量標高的常用儀器是( )。
A.水準儀
B.全站儀
C.經緯儀
D.激光準直儀
答案:A
5.設備安裝標高測量時,測點的絕對標高是指測點相對于( )的高程。
A.基礎上基準點
B.本臺設備最低表面基準點
C.國家規定的±0標高基準點
D.本車間設計的±0標高基準點
答案:C
二、多項選項題
1.機電工程廠房(車間)基礎施工測量的內容包括( )。
A.鋼柱基礎
B.混凝土杯形基礎
C.混凝柱子基礎
D.聯系梁基礎
E.圍墻基礎
答案:A、B、C
2.管線中心定位測量時,管線的( )稱為管道的主點。
A.起點
B.終點
C.觀察井位置
D.沉降觀察點
E.轉折點
答案:A、B、E
3.光學經緯儀主要是用于機電設備安裝中的( )測量。
A.中心線
B.水平度
C.垂直度
D.標高
E.水平距離
答案:A、C
[解析]首先要明白經緯儀和其他儀器的用途的區別,經緯儀的鏡頭可垂直上下擺動,可看到同一直線上的無數點,而水準儀鏡頭可水平擺動,可看到與鏡頭同高度同平面的無數點。一個可測直線度和垂直度的情況,一個可測標高的情況。而五個選點之一的A,中心線要求直線,選點C垂直度要求與水平面垂直,均屬光學經緯儀的用途范圍,而其他三項則用經緯儀無法完成。
1H412020起重技術
本目的重點:起重機械的使用要求;吊具的選用原則,常用吊裝方案的選用原則;起重吊裝作業的穩定性校核。
1H412021 掌握起重機械的使用要求
本條主要知識點:起重機械的分類;使用范圍及基本參數;流動式起重機的選用(包括使用特點、起重機的特性曲線及選用步驟)。
1.起重機械的分類
(1)按起重性質可分為: 簡單起重機具:如千斤頂、滑輪組、葫蘆、卷揚機、懸掛單軌等。起重機:機電工程常用的起重機有流動式起重機、塔式起重機、桅桿式起重機。
(2)按結構形式可分為:橋架式(橋式起重機、門式起重機);纜索式;臂架式(自行式、塔式、門座式、鐵路式、浮船式、桅桿式起重機)。
2. 起重機械使用范圍
(1)流動式起重機:適用于單件重量大的大、中型設備、構件的吊裝,作業周期短。
(2)塔式起重機:適用于在操作范圍內數量多,而每一單件重量較小的構件、設備(設施)的吊裝,作業周期長。
(3)桅桿式起重機:主要適用于某些特重、特高和場地受到特殊限制的吊裝。
3. 起重機選用的基本參數
主要有載荷、額定起重量、最大幅度、最大起升高度等,這些參數是制定吊裝技術方案的重要依據。
4.起重機的載荷
(1)動載荷:起重機在吊裝重物運動的過程中產生的慣性載荷,一般取動載系數K1=1.1.
(2)不均衡載荷:在多分支(多臺起重機、多套滑輪組、多根吊索等)共同抬吊一個重物時,產生的載荷。一般取不均衡載荷系數K2=1.1~1.2(注意:對于多臺起重機共同抬吊設備,由于存在工作不同步而超載的現象,單純考慮不均衡載荷系數K2是不夠的,還必須根據工藝過程進行具體分析,采取相應措施。)
(3)計算載荷:在起重工程的設計中,為了計入動載荷、不均衡載荷的影響,常以計算載荷作為吊裝計算和索、吊具設置的依據。計算載荷的一般公式為:
Qj=K1K2Q (1H411041-1)
式中Qj--計算載荷;Q--設備及索吊具重量的總和。
5.額定起重量
在確定回轉半徑和起升高度后,起重機能安全起吊的重量。額定起重量應大于計算載荷。
6.最大幅度
起重機的最大吊裝回轉半徑,即額定起重量條件下的吊裝回轉半徑。
7.最大起升高度
起重機吊臂頂端滑輪的高度
H>h1+h2+h3+h4 (1H411041-2)
式中 H--起重高度(m);
h1--設備高度(m);
h2--索具高度(包括鋼絲繩、平衡梁、卸扣等的綜合高度)(m);
h3--設備吊裝到位后底部高出地腳螺栓高的高度(m);
h4--基礎和地腳螺栓高(m)。
8.流動式起重機的類型:有汽車式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輪胎式起重機。
9.流動式起重機的使用特點
1)汽車式起重機。吊裝時靠支腿將起重機支撐在地面上。具有較大的機動性,其行走速度快。但不可在360°范圍內進行吊裝作業,其吊裝區域受到限制,對吊車站位處的地基(或基礎)要求也更高。
2)履帶式起重機。一般大噸位起重機較多采用,對吊車站位處的地基的要求相對較低。但行走速度較慢,轉移場地需要用平板拖車運輸。較大的起重機,轉移場地時需拆卸、運輸、安裝。
3)輪胎式起重機。起重機裝于專用底盤上,其行走機構為輪胎,吊裝作業的支撐為支腿,其特點介于前二者之間,近年來已用得較少。
10.流動式起重機的特性曲線
反映流動式起重機的起重能力隨臂長、幅度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以及流動式起重機的最大起升高度隨臂長、幅度變化而變化的規律的曲線,稱為起重機的特性曲線。它是選用流動式起重機的依據。
11.流動式起重機的選用
流動式起重機的選用必須依照本機說明書規定的特性曲線表進行選擇。
12.流動式起重機的地基處理
吊裝前必須對地基(或基礎)進行試驗和驗收,按規定進行地基沉降預壓試驗。在復雜地基上吊裝重型設備,應由專業人員專門進行基礎設計,驗收時同樣要進行沉降預壓試驗。
1H412022掌握吊具的選用原則
本條主要知識點:鋼絲繩、滑輪組、卷揚機、平衡梁的結構、性能特點及選擇參數或步驟。
1. 鋼絲繩
(1)鋼絲繩的組成
是由高碳鋼絲制成。每一根鋼絲繩由若干根鋼絲擰成股,各股繞繩芯(有植物纖維繩芯和金屬繩芯等)捻成粗細一致的繩索。使用時主要考慮:鋼絲繩鋼絲的強度極限,鋼絲繩的規格,鋼絲繩的直徑,安全系數,許用拉力等。
(2)選用鋼絲繩的安全系數
在起重工程中,鋼絲繩一般用來做纜風繩、滑輪組跑繩和吊索,做纜風繩的安全系數不小于3.5,做滑輪組跑繩的安全系數一般不小于5,做吊索的安全系數一般不小于8,如果用于載人,則安全系數不小于10~12.
(3)鋼絲繩的許用拉力
是鋼絲繩破斷拉力除以安全系數。鋼絲繩破斷拉力應按國家標準或生產廠提供的數據為準。
2. 滑輪組
(1)滑輪組常用的系列
起重工程中常用的是H系列滑輪組。
(2)使用滑輪組注意要點
1)跑繩拉力的計算,必須按拉力最大的拉出端按公式和查表進行。
2)穿繞滑輪組時,必須考慮動、定滑輪承受跑繩拉力的均勻。
3)根據滑輪組的門數確定其穿繞方法,常用的穿繞方法有:順穿、花穿和雙跑頭順穿。 一般3門及以下,宜采用順穿;4~6門宜采用花穿;7門以上,宜采用雙跑頭順穿。
3. 卷揚機
(1)起重工程中,常用電動卷揚機,一般采用慢速卷揚機。
(2)卷揚機的基本參數
額定牽引拉力:目前標準系列從1~32t有8種額定牽引拉力規格。
工作速度:即卷筒卷入鋼絲繩的速度。
容繩量:即卷揚機的卷筒能夠卷入的鋼絲繩長度。
(3)卷揚機的使用要求
每臺卷揚機的銘牌上都標有對某種直徑鋼絲繩的容繩量,選擇時必須注意,如果實際使用的鋼絲繩的直徑與銘牌上標明的直徑不同,還必須進行容繩量校核。
4. 平衡梁
(1)平衡梁(鐵扁擔)作用
1)保持被吊設備的平衡,避免吊索損壞設備。
2)縮短吊索的高度,減小動滑輪的起吊高度。
3)減少設備起吊時所承受的水平壓力,避免損壞設備。
4)多機抬吊時,合理分配或平衡各吊點的載荷。
(2)平衡梁的型式及應用
(1)管式平衡梁:可用于吊裝排管、鋼結構件及中、小型設備。
(2)鋼板平衡梁:其制作簡便,可在現場就地加工。
(3)槽鋼型平衡梁:其特點是分部板提吊點可前后移動,根據設備重量、長度來選擇吊點,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4)桁架式平衡梁:當吊點伸開的距離較大時,一般采用桁架式平衡梁,以增加其剛度。
(5)起重作業中,一般都是根據設備的重量、規格尺寸、結構特點及現場環境要求等條件來選擇平衡梁的型式,并經過設計計算來確定平衡梁的具體尺寸。
1H412023 熟悉常用吊裝方案的選用原則
本條主要知識點:常用吊裝方法;吊裝方法的選用原則和步驟;吊裝方案的主要內容及管理1. 常用吊裝方法
有采用塔式起重機、橋式起重機、汽車吊、履帶吊、直升飛機、桅桿系統、纜索起重機進行吊裝,還有液壓提升法、坡道法提升法、利用構筑物吊裝法
(1)塔式起重機吊裝
起重吊裝能力為3~100t, 臂長在40~80m,常用在使用地點固定、使用周期較長的場合,較經濟。一般為單機作業,也可雙機抬吊。
(2)橋式起重機吊裝
起重能力為3~1000t,跨度在3~150m. 使用方便。多為廠房、車間內使用,一般為單機作業,也可雙機抬吊。
(3)汽車吊吊裝
有液壓伸縮臂,起重能力為8~550t,臂長在27~120m;有鋼結構臂,起重能力在70~250t,臂長為27~145m.機動靈活,使用方便。可單機、雙機吊裝,也可多機吊裝。
(4)履帶吊吊裝
起重能力從數十噸到上千噸,臂長可達上百米;中、小重物可吊重行走,機動靈活,使用方便,使用周期長,較經濟。可單機、雙機吊裝,也可多機吊裝。
(5)直升飛機吊裝
起重能力達26t,用在其他吊裝機械無法完成的,如山區,高空。
(6)桅桿系統吊裝
通常由桅桿、纜風繩系統、提升系統、拖排滾杠系統、牽引溜尾系統等組成。桅桿有單桅桿、雙桅桿、人字桅桿、門字桅桿、井字桅桿;提升系統有卷揚機滑輪系統、液壓提升系統、液壓頂升系統;有單桅桿和雙桅桿滑移提升法、扳轉(單轉、雙轉)法、無錨點推舉法等吊裝工藝。
(7)纜索起重機吊裝
用在其他吊裝方法不便或不經濟的場合,吊重量不大、跨度、高度較大的場合。如橋梁建造、電視塔頂設備吊裝。
(8)液壓提升法
目前多采用“鋼絞線懸掛承重、液壓提升千斤頂集群、計算機控制同步”方法,主要有上拔式(或提升)和爬升式(或頂升)兩種方式。
(9)利用構筑物吊裝法
利用建筑結構作吊裝點(必須對建筑結構進行校核,并征得設計同意),通過卷揚機、滑輪組等吊具實現設備的提升或移動。
(10)坡道法提升法
通過搭設坡道,利用卷揚機、滑輪組等吊具將設備提升到基礎上就位。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