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資料:2007年7月1日發行的某債券,面值l00元,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8%,每半年付息一次,付息日為6月30日和l2月31日。
要求:
(1)假設等風險證券的市場利率為8%,計算該債券的實際年利率和單利計息下全部利息在2007年7月1日的現值。
(2)假設等風險證券的市場利率為10%,計算2007年7月1日該債券的價值。
(3)假設等風險證券的市場利率為12%,2008年7月1日該債券的市價是85元,試問該債券當時是否值得購買?
(4)假設某投資者2009年7月1日以97元購入該債券,試問該投資者持有該債券至到期日的收益率是多少?
【答案】
(1)債券實際年利率=(1+8%/2)2-1=8.16%
每次發放的利息=100×8%/2=4(元)
利息現值=4/(1+4%)+4/(1+8%)+4/(1+12%)+4/(1+16%)+4/(1+20%)+4/(1+24%)=3.846+3.704+3.571+3.448+3.333+3.226=21.13(元)
(2)債券價值=4×(P/A,5%,6)+100×(P/S,5%,6)=20.30+74.62=94.92(元)
(3)2008年7月1日債券價值=4×(P/A,6%,4)+100×(P/S,6%,4)=13.86+79.21=93.07(元)
(4)4×(P/S,i/2,1)+104×(P/S,i/2,2)=97
i=12%時:
4×(P/S,6%,1)+104×(P/S,6%,2)=3.77+92.56=96.33
i=10%時:
4×(P/S,5%,1)+104×(P/S,5%,2)=3.81+94.33=98.14
利用內插法:
(i-10%)/(12%-10%)=(98.14-97)/(98.14-96.33)
解得,i=11.26%
3.B公司的資本目前全部由發行普通股取得,其有關資料如下:

B公司準備按7%的利率發行債券900000元,用發行債券所得資金以每股l5元的價格回購部分發行在外的普通股。因發行債券,預計公司股權成本將上升到11%。該公司預期未來息稅前利潤具有可持續性,且預備將全部稅后利潤用于發放股利。
要求:
(1)計算回購股票前、后該公司的每股收益。
(2)計算回購股票前、后該公司的股權價值、實體價值和每股價值。
(3)該公司應否發行債券回購股票,為什么?
(4)假設B公司預期每年500000元息稅前利潤的概率分布如下:

按照這一概率分布,計算回購股票后的息稅前利潤不足以支付債券利息的可能性(概率)。
【答案】
(1)回購股票前每股收益=500000×(1-40%)/200000=1.5(元/股)
回購股票股數=900000/15=60000(股)
回購股票后每股收益=(500000-900000×7%)×(1-40%)/(200000-60000)
=262200/140000=1.87(元/股)
(2)回購股票前:
實體價值=股權價值=500000×(1-40%)/10%=3000000(元)
每股價值=3000000/200000=15(元/股)
回購股票后:
股權價值=(500000-900000×7%)×(1-40%)/11%=2383636.36(元)
實體價值=2383636.36+900000=3283636.36(元)
每股價值=2383636.36/(200000-60000)=17.03(元/股)
(3)回購股票后,公司實體價值、每股價值和每股收益都增加了,因此應該發行債券回購股票。
(4)債券年利息=900000×7%=63000(元)
只有息稅前利潤為60000元時,息稅前利潤不足以支付債券利息,因此息稅前利潤不足支付債券利息的概率為0.1。
4.C公司的每股收益是l元,其預期增長率是12%。為了評估該公司股票價值是否被低估,收集了以下3個可比公司的有關數據:

要求:
(1)采用修正平均市盈率法,對C公司股票價值進行評估。
(2)采用股價平均法,對C公司股票價值進行評估。
【答案】
(1)可比企業平均市盈率=(8+25+27)/3=20
可比企業平均預期增長率=(5%+10%+18%)/3=11%
修正平均市盈率=20/(11%×100)=1.818
C公司每股價值=1.818×12%×100×1=21.82(元/股)
(2)

5.G企業僅有一個基本生產車間,只生產甲產品。該企業采用變動成本計算制度,月末對外提供財務報告時,對變動成本法下的成本計算系統中有關賬戶的本期累計發生額進行調整。有關情況和成本計算資料如下:
(1)基本生產車間按約當產量法計算分配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8月份甲產品完工入庫600件;期末在產品500件,平均完工程度為40%;直接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
(2)8月份有關成本計算帳戶的期初余額和本期發生額如下表:

(3)8月份期初庫存產成品數量180件,當月銷售發出產成品650件。
(4)8月末,對有關賬戶的本期累計發生額進行調整時,固定制造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采用“在產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數計算”的方法;該企業庫存產成品發出成本按加權平均法計算(提示:發出產成品應負擔的固定制造費用轉出也應按加權平均法計算)。
要求:
(1)填寫甲產品成本計算單(不要求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填列在答題卷第6頁給定的“成本計算單”內)。同時,編制結轉完工產品成本的會計分錄。
(2)月末,對有關賬戶的累計發生額進行調整。寫出有關調整數額的計算過程和調整會計分錄。
【答案】

注:分配直接材料的約當產量=600+500=1100(件)
分配直接人工的約當產量=600+500×40%=800(件)
結轉完工產品成本:
借:產成品7620
貸:生產成本-直接材料2880
-直接人工2760
-變動制造費用1980
(2)使變動成本法下的成本信息能夠滿足對外報告的許營,調整的主要科目是“固定制造費用”科目。
在產品負擔的固定制造費用按年初固定數計算,因此本月完工產品負擔的固定制造費用=固定制造費用本期發生額=1820(元)
結轉本期完工產品負擔的固定制造費用;
借:固定制造費用-產成品1820
貸:固定制造費用-在產品1820
庫存產成品負擔的單位平均固定制造費用=(520+1820)/(180+600)=3(元/件)
本月已銷產品負擔的固定制造費用=650×3=1950(元)
結轉本期已銷產品成本負擔的固定制造費用:
借:產品銷售成本1950
貸:固定制造費用-產成品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