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固定預算法和彈性預算法
1.固定預算法與彈性預算法的比較
|
含義 |
適用場合 |
固定預算法(靜態預算法) | 是指在編制預算時,只根據預算期內正常、可實現的某一固定的業務量(如生產量、銷售量等)水平作為唯一基礎來編制預算的方法。 | 固定預算法存在適應性差和可比性差的缺點。 一般適用于經營業務穩定,生產產品產銷量穩定,能準確預測產品需求及產品成本的企業,也可用于編制固定費用預算。 |
彈性預算法(報考預算法) | 在成本性態分析的基礎上,依據業務量、成本和利潤之間的聯動關系,按照預算期內可能的一系列業務量(業務量區間)水平編制系列預算的方法 | 適用于與業務量有關的預算的編制,主要用于成本費用預算和利潤預算,尤其是成本費用預算。 |
2.彈性預算的編制
(1)業務量的選擇
①業務量計量單位
以手工操作為主的車間應選用人工工時;制造單一產品或零件的部門,可以選用實物數量;修理部門可以選用直接修理工時等。
②業務量范圍
一般來說,可定在正常生產能力的70%~110%之間,或以歷史上最高業務量或最低業務量為其上下限。
(2)彈性預算的編制方法
方法 |
編制要點 |
優點 |
缺點 |
公式法 | 運用成本性態模型,測算預算期的成本費用數額,并編制成本費用預算的方法。 | 便于計算任何業務量的預算成本 | 對于階梯成本和曲線成本只能用數學方法修正為直線,再運用公式法。 |
【例】某企業制造費用中的修理費用與修理工時密切相關。經測算,預算期修理費用中的固定修理費用為3 000元,單位工時的變動費用為2元;預計預算期的修理工時為3 500小時。運用公式法,測算預算期的修理費用總額。 測算預算期的修理費用總額=3 000+2×3 500=10 000(元) 【提示】任何成本均可用Y=a+bX近似表示,只要在預算中列示a、b,便可隨時計算出任一業務量的預算成本。 | |||
列表法 | 將業務量分為若干個水平,按不同的業務量水平編制預算。 | 可直接找到與業務量相近的預算成本; 階梯成本和曲線成本可按總成本性態模型計算填列,不必用數學方法修正為近似的直線成本。 |
在評價和考核實際成本時,往往需要使用插補法計算“實際業務量的預算成本”,比較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