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股收益(EPS)=稅后利潤一優先股股息加權普通股股數
2.若po為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或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P1為P0歸屬于稀釋后的凈利潤;S0為期初股份數;S1為報告期內因公積金轉增股本或股利分配等增加的股份數;S為報告期因發行新股或債轉股等新增的股份數:sj為報告期縮股數;Mo為報告期月份數;Mj為新增凈資產次月起至報告期期末的累積月數;Mj為減少凈資產次月起至報告期期末的累積月數:sa為認股權證、股份期權、可轉換債券等增加的普通股加權平均
數,則:

3.稀釋每股收益計算公式如下:

4.市盈率:也稱PER、本益比、價盈比,等于每股股價除以每股收益。


7.市凈率:每股市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值。

七、現金流量分析
1.流動性分析
(1)現金到期債務比:即經營凈現金流量除以本期到期債務,其中本期到期債務是指本期到期的長期債務和本期應付的應付票據。該比率高低應參照同業平均水平。
(2)現金流動負債比:即經營凈現金流量除以流
動負債。
(3)現金總額債務比:即經營凈現金流量除以債務總額,該比率越高,說明公司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也體現了公司的最大付息能力。
2.獲取現金能力分析
(1)現金能力是指經營現金凈流入和投入資源的比值,投入資源包括營業收入、總資產、營運資金、凈資產或普通股股數等。
(2)營業現金比率:即經營現金凈流量除以營業收入,反映每一元錢營業收入得到的凈現金,該指標越大越好。公式中的營業收入是指,營業收入與應向購買者收取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3)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即經營現金凈流量除以普通股的股數,它反映了公司最大的分派股利能力,超過此限度需要借款分紅。
(4)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即經營現金凈流量除以資產總額,它說明資產產生現金的能力。
3.財務彈性分析
(1)現金滿足投資比率=近5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近5年的資本支出+存貨增加+現金股利)該比率越大,說明現金的自給率越高;該比率為l-說明公司可以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滿足擴充所需的現金:若小于l,說明公司靠外部融資來補充現金。
(2)現金股利保障倍數,即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除以每股現金股利,該比率越大,說明現金支付股利的能力越強,需要與行業平均值對比。
4.收益質量分析
(1)收益質量是指報告收益與公司業績之間的關系,收益質量好,說明收益能夠如實反映公司業績,否則就不能如實反映。

(3)經營所得現金=經營凈收益+非付現費用
=凈利潤-乍經營收益十非付現費用
(4)關于收益質量的信息,列示在現金流量表的補充資料中。
(5)其中,非經營收益涉及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損失,固定資產報廢損失,財務費用,投資損失等項目:非付現費用涉及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攤銷、攤銷費用減少、預提費用的增加等。
(6)營運指數小于l,說明收益質量不夠好。原因有兩個:
一是部分收益尚未取得現金,停留在實物或債權形態,而實物或債權資產的風險大于現金,應收賬款能否足額變現是有疑問的,存貨也有貶值的風險,因而這些資產的風險都要大于現金:二是,它反映公司為了取得同樣的收益占用了更多的營運資金,因而同樣的收益代表著更差的的業績。應收賬款增加或應付賬款減少使得收現金額減少,影響到公司的收益質量。應收賬款若不能收回,已經實現的收益就會落空:即使延遲收現,其收益質量也低于已收現的收益。
(7)應收賬款能否足額變現是有疑問的,存貨也有貶值的風險,因而這些資產的風險都要大于現金:它反映公司為了取得同樣的收益占用了更多的營運資金,因而同樣的收益代表著更差的業績。應收賬款增加或應付賬款減少使得收現金額減少,影響到公司的收益質量。應收賬款若不能收回,已經實現的收益就會落空:即使延遲收現,其收益質量也低于已實現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