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規模 利民生 促轉型
今年一季度,國內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出現不同程度回落,在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增加的背景下,“微刺激”釋放穩增長的信號。4月初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了三項經濟推進措施,包括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研究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
高盛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表示,最近公布的一攬子穩增長措施總體規模較小,僅相當于GDP的0.21%,且近年來的經驗表明政策放松的作用日益減弱,因而本輪刺激效果可能短暫且有限。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對微刺激實施的效果持積極態度。中加基金人士指出,“微刺激”措施主要以財政政策為主,這可以實現宏觀調控政策的“精準發力”。從涉及行業來看,基礎設施、民生、新能源等領域將是“微刺激”的主要發力領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改善民生依然是保證我國長期供給能力擴張的有力手段;加大對太陽能、風能、核能的補貼和扶持,將會有效改善我國能源供給結構,更好實現可持續發展。
隨著政策閘門打開,一些促投資的微刺激政策迅速推進。今年3月份,發改委批復了7條鐵路,其中東北和內蒙古各3條,杭州到黃山1條。同時,鐵路總公司上調了今年全國鐵路固定投資和新線投產里程,今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從年初的7000億元增加到7200億元。需要指出的是,這是我國鐵路連續三年投資放緩之后,重新回升至7000億元以上的高位。
除了鐵路建設,棚戶區改造項目也是國務院會議安排的重點工作之一。4月8日,國開行董事長胡懷邦表示,下一步國開行要做好與國家部委、地方政府的銜接,加快棚改項目評審和貸款發放,力爭4月底實現貸款發放1000億元左右,以保障各地棚戶區改造工程的資金需求。
從4月初出臺的相關措施來看,在解決“微刺激”所需的資金問題方面,政府除了加大預算內資金投入外,還采取了新的理念和做法。其一是設立鐵路發展基金,拓寬建設資金來源,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其二是由國家開發銀行成立專門機構,實行單獨核算,采取市場化方式發行住宅金融專項債券,將政策支持和市場機制有效結合。與此同時,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政府還將引入新的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更多地參與進來,有效地盤活存量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