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
1:[答案]AB
[解析] 分析發展能力主要考察以下八項指標:營業收入增長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資本積累率、總資產增長率、營業利潤增長率、技術投入比率、營業收入三年平均增長率和資本三年平均增長率。參見教材第366頁。
2:[答案]ABD
[解析] 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率、β系數的計算與相關系數沒有關系,都是根據各單項資產的預期收益率、β系數加權得到,選項A.B正確;只有當相關系數為1時,資產組合的標準差才等于各單項資產標準差的加權平均數,相關系數為0時,資產組合可以抵消風險,資產組合的標準差小于組合中各資產標準差的加權平均,選項C不正確;無風險收益率一般是保持不變的,所有資產的無風險收益率都是相等的,選項D正確。參見教材第31頁。
3:[答案]ABCD
[解析] 遞延年金現值有三種計算方法:第一種方法:P=A×(P/A,i,n)×(P/F,i,m);第二種方法:P=A×[(P/A,i,m+n)-(P/A,i,m)];第三種方法:P=A×(F/A,i,n)×(P/F,i,n+m)。由此可知,選項A.C.D的表達式都正確。又因為(P/F,i,m)=(1+i)-m ,所以,選項B的表達式也是正確的。參見教材第52頁。
4:[答案]BC
[解析] 根據認股權證理論價值=max[(P-E)×N,0]可知,選項A說法正確,選項C的說法不正確;而只有當普通股的市價高于認購價時,市價越高,認股權證的理論價值越大,選項B的說法不正確;剩余有效期間越長,市價高于執行價格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認股權證的理論價值越大,選項D的說法正確。參見教材第128頁。
5:[答案]ABCD
[解析] 可控制成本具備四個條件:可以預計、可以計量、可以施加影響和可以落實責任。參見教材第308頁。
6:[答案]ABC
[解析] 彈性預算又稱變動預算或滑動預算,是指為克服固定預算方法的缺點而設計的,以業務量、成本和利潤之間的依存關系為依據,以預算期可預見的各種業務量水平為基礎,編制能夠適應多種情況預算的一種方法。編制彈性成本預算的方法有公式法和列表法;而編制彈性利潤預算的方法有因素法和百分比法,因此選項D不正確。參見教材第262頁。
7:[答案]BCD
[解析] 短期融資券是由企業發行的無擔保短期本票,所以A的說法不正確。參見教材第192頁。
8:[答案]BCD
[解析] 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標考慮了投入產出關系,所以A選項錯誤。參見教材第7頁。
9:[答案]ABD
[解析] 所得稅差異理論認為,由于普遍存在的稅率的差異及納稅時間的差異,資本利得收入比股利收入更有助于實現收益最大化目標,企業應當采用低股利政策。參見教材第244頁。
10:[答案]AD
[解析] A屬于企業購買商品或接受勞務形成的財務關系,D屬于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形成的財務關系。選項B.C屬于投資活動形成的財務關系。參見教材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