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管理基礎理論與相關法規
第六講 壽命周期成本分析
一.內容提要
這節課主要介紹第二章第五節壽命周期成本分析。
二.重點.難點
熟悉生命周期成本的構成、分析方法、步驟及作用。
三.內容講解
大綱要求
熟悉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及分析方法。
第五節 壽命周期成本分析
一、工程壽命周期成本
(一)工程壽命周期
工程壽命周期是指工程產品從研究開發、設計、建造、使用直到報廢所經歷的全部時間。影響工程壽命周期的因素比較多,一般可歸納為:
1、物理磨損
物理磨損是指工程產品在閑置或者使用過程中所發生的實體性磨損。主要表現在工程產品外觀以及內部結構的逐漸破損。
2、經濟磨損
隨著工程產品使用年限的增加或者其他相關因素的變化,繼續使用該產品將在經濟上變得不合理。這種由合理變為不合理的過程就是一種經濟磨損的過程。
3、功能和技術磨損
一方面,隨著工程產品使用年限的增加或者其他相關因素的變化,原有工程產品變得無法發揮其功能或者無法滿足業主對其功能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技術進步,社會上出現了技術更先進、生產效率更高、原材料及能源耗費更少的工程產品(如空調、照明、電梯……),使得原有工程產品在技術上顯得落后。為了降低經營費用或者提高效率,而放棄或重置原有工程產品。
4、社會和法律磨損
由于人們非經濟性的需求欲望變化引起的工程產品的磨損。
(二)工程壽命周期成本
在工程壽命周期成本(LCC,Life cycle cost)中,不僅包括資金意義上的成本,還包括環境成本、社會成本。
l、工程壽命周期資金成本
工程壽命周期資金成本,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經濟成本、財務成本,它是指工程項目從項目構思到項目建成投入使用直至工程壽命終結全過程所發生的一切可直接體現為資金耗費的投入的總和,包括建設成本和使用成本。建設成本是指建筑產品從籌建到竣工驗收為止所投人的全部成本費用。使用成本則是指建筑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各種能耗成本、維護成本和管理成本等。從其性質上說,這種投入可以是資金的直接投入,也包括資源性投入,如人力資源、自然資源等;從其投人時間上說,可以是一次性投入,如建設成本;也可以是分批、連續投入,如使用成本。
2、工程壽命周期環境成本
工程壽命周期環境成本是指工程產品系列在其全壽命周期內對于環境的潛在和顯在的不利影響。工程建設對于環境的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前者體現為某種形式的收益,后者則體現為某種形式的成本。
3、工程壽命周期社會成本
工程壽命周期社會成本是指工程產品在從項目構思、產品建成投人使用直至報廢不堪再用全過程中對社會的不利影響。與環境成本一樣,工程建設及工程產品對于社會的影響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
(三)工程壽命周期成本的構成
工程壽命周期成本是工程設計、開發、建造、使用、維修和報廢等過程中發生的費用,也即該項工程在其確定的壽命周期內或在預定的有效期內所需支付的研究開發費、制造安裝費、運行維修費、報廢回收費等費用的總和。在一般情況下,運營及維護成本往往大于項目建設的一次性投入。因此,在分析壽命周期成本時,首先要明確壽命周期成本所包括的費用項目,也就是必須列出壽命周期成本的構成體系。
二、壽命周期成本分析
(一)壽命周期成本分析的概念
壽命周期成本分析又稱為壽命周期成本評價,它是指為了從各可行方案中篩選出最佳方案以有效地利用稀缺資源,而對項目方案進行系統分析的過程或者活動。換言之,“壽命周期成本評價是為了使用戶所用的系統具有經濟壽命周期成本,在系統的開發階段將壽命周期成本作為設計的參數,而對系統進行徹底的分析比較后作出決策的方法”。
(二)壽命周期成本的評價方法
在通常情況下,從追求壽命周期成本最低的立場出發,首先是確定壽命周期成本的各要素,把各要素的成本降低到普通水平;其次是將設置費和維持費兩者進行權衡,以便確定研究的側重點從而使總費用更為經濟;第三,再從壽命周期成本和系統效率的關系這個角度進行研究。此外,由于壽命周期成本是在長時期內發生的,對費用發生的時間順序必須加以掌握。
常用的壽命周期成本評價方法有費用效率(CE)法、固定效率法和固定費用法、權衡分析法等。
1、費用效率(CE)法
費用效率(CE)是指工程系統效率(SE)與工程壽命周期成本(LCC)的比值。其計算式如下:
費用效率(CE)=系統效率(SE)/壽命周期費用(LCC)=系統效率(SE)/設置費(IC)+維持費(SC)
(1)系統效率
系統效率是投入壽命周期成本后所取得的效果或者說明任務完成到什么程度的指標。如以壽命周期成本為輸入,則系統效率為輸出。通常,系統的輸出為經濟效益、價值、效率(效果)等。
(2)壽命周期成本
壽命周期成本為設置費和維持費的合計額,也就是系統在壽命周期內的總費用。
對于壽命周期成本的估算,必須盡可能地在系統開發的初期進行。
估算壽命周期成本時,可先粗分為設置費和維持費。至于如何進一步分別對設置費和維持費進行估算,則要根據估算時所處的階段,以及設計內容的明確程度來決定。
費用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
l)費用模型估算法。費用模型是指匯總各項實際資料后用某種統計方法分析求得的數學模型,它是針對所需計算的費用(因變量),運用對其起作用的要因(自變量)經簡化歸納而成的數學表達式。
2)參數估算法。這種方法在研制設計階段運用。該方法將系統分解為各個子系統和組成部分,運用過去的資料制定出物理的、性能的、費用的適當參數逐個分別進行估算,將結果累計起來便可求出總估算額。所用的參數有時間、重量、性能、費用等。
3)類比估算法。這種方法在開發研究的初期階段運用。通常在費用模型法和參數估算法不能采用時才采用,但實際上它是應用得最廣泛的方法。
4)費用項目分別估算法。
在系統效率SE和壽命周期成本LCC之間進行權衡時,可以采用以下的有效手段:
l)通過增加設置費使系統的能力增大(例如,增加產量)。
2)通過增加設置費使產品精度提高,從而有可能提高產品的售價。
3)通過增加設置費提高材料的周轉速度,使生產成本降低。
4)通過增加設置費,使產品的使用性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例如,使用簡便,舒適性提高,容易掌握,具有多種用途等),可使售價和銷售量得以提高。 2、固定效率法和固定費用法
所謂固定費用法,是將費用值固定下來,然后選出能得到最佳效率的方案。反之,固定效率法是將效率值固定下來,然后選取能達到這個效率而費用最低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