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壽命周期成本評價法和傳統的投資計算法之間的比較
壽命周期成本評價法的目的是為了降低系統的壽命周期成本,提高系統的經濟性。在不考慮技術細節問題的基礎上,同過去傳統的概念和工作方法相比,壽命周期評價法有以下顯著的特點:
①當選擇系統時,不僅考慮設置費,還要研究所有的費用。
②在系統開發的初期就考慮壽命周期成本。
③進行“費用設計”,像系統的性能、精度、重量、容積、可靠性、維修性等技術規定一樣,將壽命周期成本也作為系統開發的主要因素。
④透徹地進行設置費和維持費之間的權衡,系統效率和壽命周期成本之間的權衡,以及開發、設置所需的時間和壽命周期成本之間的權衡。
1、費用效率CE與傳統成本法的比較
如果CE公式的分子為一定值,可認為壽命周期成本越低越好。從這方面來看,CE公式和傳統的成本法比較有著相同的基點。
2、回收期法的比較
回收期法同樣可以進行壽命周期成本評價。但需注意的是,過去所用的投資回收期計算方法,是按用多少年能夠回收投資額(即設置費)來考慮的。現在考慮的是多少年能夠回收壽命周期成本總額,而壽命周期成本總額是由設置費和維持費所構成的。
(五)壽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假定項目方案有確定的壽命周期
2、由于在項目壽命周期早期進行評價,可能會影響評價結果的準確性
3、進行工程壽命周期成本分析的高成本使得其未必適用于所有的項目
4、高敏感性使其分析結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受到影響
三、壽命周期成本評價的作用和重要意義
工程產品的功能在決策及設計階段就基本確定,其壽命周期成本受影響最大的階段也在決策及設計階段。因此,決策及設計階段也就成為工程產品成本可能節約和潛力最大的階段,是工程產品成本控制的重點階段。為此,做好決策及設計階段的壽命周期成本評價,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更重要的是,壽命周期成本評價的實際應用還會給人們帶來觀念上的變化:
(1)建立系統效率的觀念。
(2)建立全壽命周期成本的觀念。
(3)建立能量效率的觀念。
(4)樹立“追求系統經濟性” 的基本思想。
四、運用壽命周期成本評價法的注意事項
1、壽命周期成本評價法運用的前提
為了有效地運用壽命周期成本評價法,要有以下三項重要前提:
①被評價的各項可供選擇的方案所要達到的目標應是一致的;
②有數個被認為是與目標相符的方案;
③系統的利益、效率和費用等均可進行評價。
2、確切地表達系統目標
為了進行有意義的評價,必須明確作為系統目標所應滿足的目的。
3、使利益和費用明確化
4、對耐用年限的處理
5、將不確定性分析方法引用到評價計算之中
6、需要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
(1)確定哪些費用項目需要考慮通貨膨脹,是作出決策時的重要問題。
(2)在壽命周期成本評價中,開始對整個壽命周期的費用和系統效率都按當時的單價進行估算,稱為開始年度價格(或不變價格)估算。之后,再計及必要的通貨膨脹,按年度算出壽命周期成本值。
(3)作為膨脹率可使用物價指數。
(4)在系統的全壽命周期內,膨脹率不是固定不變的。正確的方法是逐年估算,但這樣做會相當困難,因此,可以在一定的期間采用相同的膨脹率。
(5)假如考慮的對象是一個大系統,從開始規劃到投入運行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以何時為通貨膨脹的開始年度要充分加以考慮。
(6)通貨膨脹率是一項具有最不確定性的重要因素,最好進行敏感性分析。
7、樹立壽命周期成本評價的意識
為了使壽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和具體計算得到重視,并在日常的決策中充分加以運用,需要有意識地予以推廣。為此,應該抓好以下各項工作。
(1)決策者的關心。
(2)形成核心。
(3)各部門負責人的設置。
(4)建立合理的壽命周期成本評價系統,并用以指導工作。
(5)提供資料的組織和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