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資決策和設計是建設單位造價管理的關鍵
長期以來,由于體制原因,企業普遍忽視工程建設前期決策和設計階段的造價管理與控制,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階段的施工圖預算和竣工結算審查上。這樣“秋后算帳”,盡管也有效果,但畢竟是“亡羊補牢”,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隨著投資行為主體的轉移和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形成,競爭性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及概算審批巳由過去的政府審批轉變為企業自己審批,其投資決策也將由目前的政府決策逐步過渡到在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引導下,由企業自己決策。據有關資料[1]分析,在投資決策階段影響工程造價的程度最高,達到了85%~95%;其次是初設階段,對工程造價影響的程度為75%~85%,在技術設計階段對工程造價影響的程度為35%~75%.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對工程造價影響的程度為5%~35%.很顯然,項目投資控制的關鍵在于前期的投資決策和設計階段。因此,建設單位作為項目投資的主體必須加強投資決策階段和設計階段的造價管理。
2 、建設單位在投資決策中的造價控制
建設項目投資決策的正確性,直接關系到項目的建設成本和項目建成后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它是工程造價合理性的前提,項目決策的內容是決定工程造價的基礎,項目決策的深度直接影響投資估算的精度和工程造價的控制效果。因此,在項目決策階段建設單位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2.1 認真做好市場調查研究工作
應調查國內外市場近期需求狀況,對未來市場趨勢進行預測,對國內同類型項目生產能力進行調查估計;對產品銷售進行預測、價格分析,判斷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及進入國際市場的前景;對產品的方案和發展的方向進行技術經濟論證比較,在充分考慮市場、技術、環境等因素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擬建項目的建設規模,努力實現規模效益。
2.2科學選址
要根據項目的特點和需要,充分考慮原材料、能源條件、水源條件、運輸條件、各地區對產品需求情況和氣象、地質、水文等建設的自然條件以及勞動力資源、生活環境、協作條件等因素,按照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產品消費地以及項目適當聚集的原則,選擇地形條件好、節約土地、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好、交通便利,生活方便且符合環保要求的地方建項目。分析時,既要考慮一次性投資費用,又要考慮經營費用。
2.3認真編制和審查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
建設單位要通過對擬建項目產品的市場調查和預測研究后,在對產品技術方案和項目建設條件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科學實用的分析、評價方法對擬建項目的經濟效益分析和評價,落實擬建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從而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項目建議書。在項目建議書批準后,建設單位要按照市場規律選擇并委托設計單位或工程咨詢公司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還要在廣泛調查研究基礎上,及時準確全面的向可行性研究單位提供擬建項目的各項建設條件,督促可行性研究單位按照約定的內容、深度和進度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在方案比較選擇時,要按照先進適用,經濟合理的原則確定生產工藝方案和主要設備選型。通過技術比較和經濟分析,確定合理的總平面布置方案和建設標準。可行性研究報告提交后,建設單位應及時組織有關技術、經濟專家或委托社會中介機構對可行性研究單位完成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審查,以保證可行性研究的嚴肅性、客觀性、真實性、科學性和可靠性,確保可行性研究成果的質量達到或接近國際通行的可行性研究成果的標準。
2.4認真編制和審查工程建設投資估算
準確的工程建設投資估算可為項目投資資金籌措、工程設計招標、工程限額設計提供可靠的依據。編制時,應認真負責、實事求是,既不可有意高估冒算,以免積壓和浪費資金,也不應故意壓價少估,而后進行投資追加,打亂基建投資計劃。應注意不同地區、不同時間差價的調整,注意項目投資總額的綜合平衡。
2.1認真作好投資風險分析,提高項目方案的經營安全性
3 、建設單位在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
在設計階段建設單位要克服重施工、輕設計的傳統觀念。雖然勘察與設計費用所占整個工程投資費用的比例較小(僅占1.5%左右),但其卻基本決定了隨后所需投入的全部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