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產能力指數法
這是一種根據已建類似項目的投資額和生產能力及擬建項目的生產能力估算擬建項目的投資額的方法,要求資料可靠,條件基本相同。其計算公式為
投資額=已建項目投資額*(擬建項目生產能力/已建項目生產能力)x*綜合調整系數
其中x為生產能力系數。若兩個項目的規模比值在0.5~2時,可取n等于1。題目中一般給定此系數。生產能力指數法與單位生產能力估算法相比精確度略高。
這種估價方法不需要詳細的工程設計資料,只知道工藝流程及規模就可以;其次對于總承包工程而言,可作為估價的旁證,在總承包工程報價時,承包商大都采用這種方法估價。
3.系數估算法
一般用于項目建議書階段。系數估算法的種類很多,下面介紹幾種主要類型。
(1)設備系數法。以擬建項目的設備費為基數,根據已建成的同類項目的建筑安裝費和其他工程費等占設備價值的百分比,求出擬建項目建筑安裝工程費和其他工程費而求出建設項目總投資。
擬建項目投資額C=E (1+f1Pl+f2P2+f3P3+...) +I
式中 E——擬建項目設備費;
P1、P2、P3……——已建項目中建筑安裝費及其他工程費等占設備費的比重;
F1、f2、f3……——由于時間因素引起的定額、價格、費用標準等變化的綜合調整系數
I——擬建項目的其他費用。
(2)主體專業系數法。以擬建項目中投資比重較大,并與生產能力直接相關的工藝設備投資為基數,根據已建同類項目的有關統計資料,計算出擬建項目各專業工程(總圖、土建、采暖、給排水、管道、電氣、自控等)占工藝設備投資的百分比,據以求出擬建項目各專業投資,然后加總即為項目總投資。其計算公式為:
C=E (1+flP1,+f2P2+f3P3+...) +I
式中 P1、P2、P3,……——已建項目中各專業工程費用占設備費的比重;
其他符號同前。
(3)朗格系數法。這種方法是以設備費為基數,乘以適當系數來推算項目的建設費用。方法簡單但精度不高。其公式為:
投資額=主要設備費用*(1+∑包括管道、儀表、建筑等在內的各項費用的估算系數)*包括間接費等在內的總估算系數
(4)指標估算法
對于房屋、建筑物等投資的估算,經常采用指標估算法。
(二)報考投資的估算編制方法
報考投資的估算主要包括漲價預備費和建設期貸款利息的估算兩個內容。
(1)漲價預備費的估算公式為
漲價預備費估算額=∑It*[(1+f)t—1]
式中:It——建設期中第t年的投資計劃額(可根據建設項目資金使用計劃表得出);
f——年平均價格預計上漲率(可根據工程造價指數信息的累計分析得出)。
(2)建設期貸款利息的計算,因信貸規模、計息周期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在案例分析中要根據題中給出的具體貸款條件,選擇合適的計算公式。如無特殊規定,一般可視為均衡貸款,按年計算,其公式為
建設期每年應計利息=(年初借款累計額+當年借款額/2)*實際年利率
(三)進口設備購置費估算
1、 進口設備抵岸價的計算
公式為:
進口設備抵岸價=進口設備貨價+國際運費+運輸保險費+銀行財務費+外貿手續費+進口關稅+增值稅+消費稅+海關監管手續費+車輛購置附加費
1).進口設備的貨價
進口設備貨價通過向有關生產廠商詢價、報價、訂貨合同價計算。一般指:裝運港船上交貨價(離岸價)FOB
2)).國際運費。即從裝運港(站)到達我國抵達港(站)的運費。計算公式為:
國際運費=離岸價(FOB價)*運費率
或國際運費=單位運價*運量
3).運輸保險費。計算公式為:
運輸保險費=(離岸價+國際運費) *國外保險費率/[1-保險費率]
4).進口關稅。由海關對進出口國境或關境的貨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種稅。計算公式為:
進口關稅=(進口設備離岸價十國際運費+運輸保險費) *進口關稅率
5).增值稅。我國增值稅條例規定,進口應稅產品均按組成計稅價格和增值稅稅率直接計算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
增值稅額=組成計稅價格X增值稅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進口關稅+消費稅
其中,增值稅稅率根據規定的稅率計算,目前進口設備適用稅率為17%。
6).外貿手續費。是指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規定的對進口產品征收的費用, 計算公式為:
外貿手續費=(進口設備離岸價(FOB價)+國際運費+運輸保險費)X外貿手續費率
7).銀行財務費。一般指中國銀行手續費。計算公式為:
銀行財務費=進口設備離岸價(FOB價) X銀行財務費率
8.消費稅:部分高檔消費品征收。
消費稅=[到岸價+關稅]* 消費稅率/[1-消費稅率]
9).海關監管手續費。是指海關對進口減免稅、保稅設備實施監督、管理、提供服務的手續費。對全額征收關稅的貨物不收海關監管手續費。計算公式為:
海關監管手續費=進口設備到岸價X海關監管手續費率
10).車輛購置附加費
車輛購置附加費=[到岸價+關稅+消費稅+增值稅]* 車輛購置附加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