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背景資料
某堤防加固工程劃分為一個單位工程,工程建設內容包括堤防培厚、穿堤涵洞拆除重建等。堤防培厚采用在迎水側、背水側均加培的方式,如圖2所示,根據設計文件,A區的土方填筑量為12萬m3,B區的土方填筑量為13萬m3。
施工過程中發生如下事件:
事件1:建設單位提供的料場共2個,1#料場位于堤防迎水側的河道灘地,2#料場地位于河道背水側,兩料場到堤防運距大致相等,施工單位對料場進行了復核,料場土料情況如表2,施工單位擬將1#料場用于A區,2#料場用于B區,監理單位認為不妥。
事件2:穿堤涵洞拆除后,基坑開挖到新涵洞的設計建基而搞成。施工單位對開挖單元工程質量進行自我合格后,報監理單位復核。監理工程師核定該單元工程施工質量等級并簽證認可,質量監督部門認為上述基坑開挖單元工程施工質量評定工作的組織不妥。
事件3:某混凝土分部工程有50個單元工程,單元工程質量全部經監理單位復核認可,50個單元工程質量全部合格其中優良單元工程38個;主要單元工程以及重要隱蔽單元工程共20個,優良19個,施工過程中檢驗水泥共10批,鋼筋共20批,砂共15批,石子共15批,質量均合格,混凝土試件:C25共19組、C20共10組、C10共5組,質量全部合格,施工中未發生過質量事故。
事件4:單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單位向項目法人申請進行單位工程驗收,項目法人擬委托監理單位主持單位工程驗收工作,監理單位提出,單位工程質量評定工作應在單位工程驗收后,將依據單位工程驗收的結論進行評定。
問題:
1.事件1中施工單位對兩個土料場應如何進行安排?說明理由。
2.說明事件2中基坑開挖單元工程質量評定工作的正確做法。
3.依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經驗與評定規程》(SL176-2007),根據事件3提供的資料,評定此部分工程的質量等級,并說明理由。
4.指出并改正事件4中的不妥之處。
參考答案:
1. 1#料場用于B區,2#料場用于A區,因為A區位于迎水側,需要防滲,2#料場土料滲透系數小,便于防滲;B區位于背水側,需要排水,1#料場土料滲透系數大,便于排水。
2. 基坑開挖單元工程經施工單位自評合格、監理單位抽檢后,由項目法人(或委托監理)、監理、設計、施工、工程運行管理(施工階段已經有時)等單位組成聯合小組,共同檢查核定其質量等級并填寫簽證表,報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核備。
3.優良,因為單元工程質量全部合格,其中優良率為76%,大于70%,主要單元工程以及重要隱蔽單元工程質量優良率為95%,大于90%,中間產品質量全部合格,同一強度等級混凝土試件組數小于30組且質量合格,且未發生過質量事故。
4. 項目法人擬委托監理單位主持單位工程驗收工作不妥,單位工程驗收應由項目法人主持;單位工程質量評定工作應在單位工程驗收后,將依據單位工程驗收的結論進行評定不妥,單位工程驗收應在單位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的基礎上進行,即先進行單位工程質量評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