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公路交通事業的發展,水泥混凝土道路的建設迅速。目前,在建設規模上每年超過1×104km,這樣的建筑規模和速度是世界各國道路建設史上首屈一指。而在道路施工中,路基與基層施工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路基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路線的主體,又是路線的基礎。在道路建設中,路基工程不僅工程量大,而且投資巨大,路基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路面的使用效果,提高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保證路基施工質量是關系到整個道路施工質量的關鍵。
基層承受由面層傳遞而來的行車荷載垂直應力作用,并抵御環境因素的影響,是構成路面整體強度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路面基層施工中,既要保證基層具有足夠的強度,也應保證具有良好的水濕穩定性和持久性。
1 工程概況
滁州市緯五路標段道路工程,位于滁州城東區,西起外環路東邊線,東至城市大外環中線,沿線自西向東與規劃的經四路、經五路相平交,并跨越西干線,橫穿鄭郢垂釣中心、南窯隊,有部分拆遷,現狀地勢高低起伏,沿線現狀有部分水塘,其余基本為耕田,道路總長度2443.62m。道路紅線寬度為50.0m,橫穿面采用3塊板的形式,其中機動車道20.1m,兩側綠化帶寬各3.0m,非機動車道寬6.0m,人行道寬各5.5m。
2 路基施工
2.1路基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2.1.1施工前的調整與落實
開工前與設計單位進行現場測量交底,按設計圖紙認清實地水準點和導線樁,并做好樁位記錄,對施工范圍內的測量標志,必須給予妥善保護。核實施工范圍內對施工有影響的需拆遷的各種建筑物、構筑物的位置。對拆遷的電線桿、地下電纜等隱蔽設施,必須時需所屬單位派人現場監護。復測原地面和縱向斷面是否符合設計圖紙的要求,弄清沿線缺土、余土、借土、棄土地段和數量,以便土方平衡調整,并對土方進行復核。
2.1.2施工測量
把固定路線的主要控制點、直線上的整樁與加樁等予以復測恢復,并將上述各樁點沿垂直方向平移到地面之外,作為輔助基線,用鋼尺量距,以便確認。用鋼尺進行路線長度的復核丈量2次,按復核測量的結果,定出整樁和加樁。測設時應以附近控制點為準,并用相鄰控制點進行效核,控制點與測設點之間距離不宜大于100m。在中心樁測設后,應測量橫截面方向,根據道路設計橫截面及現狀地面高計算確定道路兩側邊樁位置(包括挖方、填方數值)。在中心樁、邊樁上標出設計高程標志。施工測量記錄應在正式記錄本上填寫,并按規定整理測量資料。來源:www.examda.com
2.2路基施工
2.2.1路基挖方施工
施工前先將施工范圍內的水用水泵抽干或用機械開挖放水,然后用推土機進行清表、清淤,清除后的淤泥、表土推至綠化帶范圍。根據設計路基高程,確定各斷面的開挖深度及寬度,并作出控制樁標志。新老路面相接處應挖臺階,臺階寬為80cm,高20cm左右,保證路基質量要求。挖掘機挖裝,自卸車運至指定地點。推土機粗平,平地機精平。根據試驗確定的下沉值,進行控面標高預留,對其CBR值進行測定達到設計要求時進行路床碾壓,快車道壓實度≥95%,慢車道、人行道壓實度≥93%。當CBR值達不到設計要求,采取換填翻挖或摻石灰進行處理,并在施工中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處理方法。
2.2.2路基填方施工
路基施工前,對原地面進行填表,將原地面邊坡處理成高20cm~30cm、寬80cm~100cm臺階,便于新老路基結合。根據設計要求,確定填方段各斷面的填筑高度和寬度,利用推土機從挖方路段取土分層平行攤鋪,虛鋪厚度控制在30cm以內。利用振動式壓路機和三輪壓路機進行碾壓,快車道路床頂面30cm范圍內壓實度>93%。路基填方高度>80cm時,將基底平整壓實,壓實度>85%后再進行填筑施工;填筑高度<80cm時,將清表后的土質基底表面翻松30cm后再平整、壓實、快車道壓實度應>95%。慢車道、人行道壓實度>93%。根據不同的填料分層填筑,各種填料層厚度應>50cm。根據斷面填筑高度控制鋪設厚度,嚴格控制路床頂面最后1層的壓實厚度≥10cm。填筑時,控制好填土料的粒徑和含水率,當填土料含水率較大時,作適當的翻曬;含水率較小時用灑水車進行均勻噴灑,使之達到最佳含水率時,方進行平整碾壓。成型后的路床表面用平地機作最后的整平,三輪壓路機碾壓,使之滿足平整度和壓實度的驗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