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
1.背景材料:
某二級公路上需建造一座跨度為25m的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橋,該橋使用不久即發現橋面下沉,底板混凝土開裂。業主召集有關人員到現場調查,并查閱了地質鉆探資料、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記錄。經查:橋位處地質為表面有厚5~7m不等的強風化泥巖,巖體破碎,裂隙發育,容許承載力只有0.12MPa,下層為中風化泥巖,單軸飽和抗壓強度為12MPa,可以作為橋臺持力層。施工組織設計文件中記載有:因缺乏吊裝機具,決定采用整體現澆法施工,采用滿堂式鋼管支架……支架搭設前對地基表層作了加固處理,用
木塊支墊鋼管。
預拱度值的計算考慮了如下因素:1)卸架后上部構造本身及荷載一半所產生的豎向撓
度;2)支架在荷載作用下的彈性壓縮撓度和非彈性壓縮撓度;3)由混凝土收縮及溫度變化
而引起的撓度,以此作為施工預拱度值進行設置和分配,并對模板標高進行反復測量,滿足要求。
預應力筋的下料長度的計算中考慮了錨夾具長度和外露工作長度因素。
2.問題:
(1)施工單位在作施工預拱度值計算時是否完整?為什么?
(2)預應力筋的下料長度的計算所考慮的因素是否全面?為什么?
【案例4】
1.背景材料:
某橋梁主跨為40m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簡支T梁,T梁施工采用預制吊裝,預應力采用后張法施工。施工單位根據預制梁的尺寸、數量、工期確定預制臺座的數量、尺寸。對張拉機具做了校驗,并對預應力的預應力筋的張拉順序和張拉力符合設計要求,但施工過程中發現預應力施加完畢后預應力筋松弛,應力值達不到設計值。
2.問題:
該預應力筋松弛現象的原因是什么?請提出防治的措施。
【案例5】
1.背景材料:
某三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跨度為90m+155md-90m,箱梁寬l4m,底板寬7m,箱梁高度由根部的8.5m漸變到跨中的3.5m,根據設計要求,0號、l號塊混凝土為托架澆筑,然后拼裝掛籃,用懸臂澆筑法對稱施工,掛籃采用自錨式桁架結構。施工單位根據該橋的特點,制定了詳細的施工流程,其中對箱梁懸臂澆筑階段的主要施工工序如下:
(1)在兩主墩的兩側安裝托架并預壓,架立模板,綁扎0號、l號塊鋼筋,澆筑混凝土并張拉預應力筋;
(2)拼裝掛籃,用堆載法預壓掛籃,以消除掛籃的非彈性變形;
(3)按設計標高值加預加抬高量值架立模板、綁扎鋼筋、澆筑各個節段的箱梁混凝
土;張拉預應力筋;
(4)拆除模板,移動掛籃,開始下一個節段的施工;
(5)在整個懸臂澆筑過程中,定時進行箱梁節段標高的測量,以及應力和溫度的觀
測,整個測量完全滿足設計和施工技術規范的要求。
2.問題:
(1)施工單位在0號、l號塊施工完成后拼裝掛籃是否正確?
(2)采用堆載法預壓掛籃除了消除非彈性變形外,還有哪些目的?
(3)張拉完預應力筋后能否開始做下一節段的施工?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