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層頂面當量回彈模量采用( A )程序進行計算。
A.三層彈性體系
B.三層彈塑性體系
C.四層彈性體系
D.四層彈塑性體系
22.貧混凝土基層粗集料最大公稱粒徑應( B )鋼纖維混凝土與碾壓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稱粒徑。
A.小于
B.大于
C.大于或等于
D.小于或等于
23.只在接縫區和局部范圍(邊緣和角隅)處配置鋼筋的混凝土路面叫( A )路面。
A.普通混凝土
B.鋼筋混凝土
C.連續配筋混凝土
D.預應力混凝土
24.基層的裂縫及老路面上原先的裂縫或接縫會在新鋪瀝青面層上相同位置重新出現叫( C )。
A.龜裂
B.縮縫
C.反射裂縫
D.漲縫
25.采用水泥穩定碎石土、礫石土或含泥量大的砂、砂礫時,宜摻入一定劑量石灰進行綜合穩定,當水泥用量占結合料總量的30%以下時,應按( C )設計。
A.水泥穩定類
B.水泥石灰穩定類
C.石灰穩定類
D.石灰水泥穩定類
26.在車輪荷載的重復作用下,混凝土板會在低于其極限( B )出現破壞。
A.抗剪強度
B.抗彎拉強度
C.抗壓強度
D.抗拉強度
27.熱拌瀝青碎石適用于柔性路面( D )。
A.面層
B.底基層
C.隔離層
D.上基層及調平層
28.乳化瀝青碎石混合料適于各級公路( B )。
A.面層
B.調平層
C.隔離層
D.上基層
29.由粗粒土、中粒土構成的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水泥穩定類基層的壓實度( A )。
A.≥98%
B.≥96%
C.≥95%
D.≥93%
30.由粗粒土、中粒土構成的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水泥穩定類底基層的壓實度( B )。
A.≥98%
B.≥96%
C.≥95%
D.≥93%
31.由粗粒土、中粒土構成的二級和二級以下公路水泥穩定類基層的壓實度( B )。
A.≥98%
B.≥97%
C.≥96%
D.≥95%
32.由粗粒土、中粒土構成的二級和二級以下公路水泥穩定類底基層的壓實度( C )。
A.≥98%
B.≥96%
C.≥95%
D.≥93%
33.水泥穩定類結構的水泥劑量應通過配合比設計試驗確定,但設計水泥劑量宜按配合試驗確定的劑量增加( B )。
A.0%~0.5%
B.0.5%~1%
C.1.0%~1.5%
D.1.5%~2%
34.路基干濕類型由路基土的( C )確定。
A.液性指數
B.塑性指數
C.分界相對含水量
D.液限
35.路基填料可使用( C )。
A.凍土
B.雜填土
C.膨脹土
D.有機土
36.地面橫坡陡于1∶5時,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B )。
A.原地面挖成臺階
B.直接修筑在天然地基上
C.分層夯實
D.采用褥墊
37.“觸變性明顯”是指( C )。
A.變形難穩定
B.強度低
C.靈敏度高
D.次固結沉降大
38.加固濕陷性黃土,不宜采用的方法有( B )。
A.強夯法
B.排水板法
C.預浸法
D.化學加固法
39.膨脹土具有膨脹性,主要是因為( B )含量高。
A.石英
B.蒙脫石
C.方解石
D.滑石
40.漿砌預制塊的強度應大于(B)。
A.C25
B.C15
C.C30
D.C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