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某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建筑面積28000m2,地下一層,地上十二層,外墻保溫材料為新型保溫材料。采用BIM技術進行建模。合同約定總造價14250萬元。
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總承包單位在施工前,編制了裝配式結構施工的專項方案。預制構件運輸時,外墻板采用水平運輸。預制樓板存放采用8層疊放,每層構件間的墊塊位置錯開500mm。
事件二:合同中約定,根據人工費和四項主要材料的價格指數對總造價按調值公式法進行調整。各調值因素的比重、基準和現行價格指數如下表:
事件三:圍護系統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進行了飾面磚的粘結強度測試。
問題
1.施工BIM模型包括哪些類型?
2.裝配式施工的專項方案包括哪些內容?指出預制構件的運輸和存放的不妥之處?說明正確做法。
3.列式計算經調整后的實際結算價款應為多少萬元?(精確到小數點后2位)
4.圍護系統還應進行哪些項目的現場實驗和測試?外墻板接縫的防水實驗要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