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本題型共4小題,第1小題8分,第2小題8分,第3小題6分,第4小題8分。其中第1小題可以選用英文解答,如使用中文解答,最高得分為8分;如果用英文解答,須全部使用英文,最高得分為13分。本題型最高得分為35分。在答題卷上解答,答在試題卷上無效。)
1. 日本的化妝品,首推資生堂。近年來,它連續名列日本各化妝品公司榜首。資生堂之所以長盛不衰,與其獨具特色的營銷策略密不可分。 八十年代以前,資生堂實行的是一種不對顧客進行細分的大眾營銷策略,即希望自己的每種化妝品對所有的顧客都適用。八十年代中期,資生堂因此遭到重創,市場占有率下降。一九八七年,公司經過認真反省,決定由原來的無差異的大眾營銷轉向個別營銷,即對不同顧客采取不同的營銷策略,資生堂提出的口號便是“體貼不同歲月的臉”,他們為不同年齡階段的顧客提供不同品牌的化妝品。為十幾歲少女提供的是RECIENTE系列,為二十歲左右的女性提供的是ETTUSAIS,四、五十歲的中年婦女有“長生不老”的ELIXIR,五十歲以上的婦女則可以用防止肌膚老化的資生堂返老還童RIVITAL系列。 要求
(1)什么是市場細分,為什么說市場細分是戰略實施中的一個重要變量?
(2)資生堂是如何進行市場細分的,在進行市場細分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3)目標市場選擇戰略分為哪幾類,資生堂選擇的是其中的哪一類,并說明該類選擇戰略的含義?
2. 近年來,我國乳制品行業的擴張速度令人瞠目結舌。自1993年起,三鹿奶粉產銷量連續15年實現全國第一。2007年,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00.16億元,同比增長15.3%。按三鹿自己的說法,三鹿一直在快車道上高速行駛,創造了令人振奮的“三鹿速度”。然而,在企業瘋狂擴張的背后,是內控失效的潛在風險,三鹿之敗在于內控的缺失。三鹿集團內控意識淡薄,風險識別、評估、控制能力低下,最終導致了“結石門”。在2008年12月23日,三鹿集團宣布破產。而在之前,2008年6月28日,財政部等5部委聯合發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應急機制不健全,正是壓倒三鹿集團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本土奶粉品牌,三鹿竟然對自己產品的質量問題視如兒戲,打著國家免檢的招牌,讓劣質產品進入流通渠道,引致嚴重的社會責任事故。2005年7月,三鹿酸奶在天津、衡水、滄州市場出現斷貨現象,生產廠銷售部與倉庫人員為了縮短物流時間,擅自將正在檢測過程中的產品提前出廠,導致了轟動一時的“早產奶”事件。三鹿在“擺平”輿論之后,除了將銷售部門有關人員調離崗位,對三鹿酸奶銷售直接負責人采取了扣除20%年薪的處罰外,沒有從消除內控隱患的角度思考問題。 另據資料,三鹿集團在2008年3月接到消費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經-秘密召回部分問題奶粉之時,卻仍然沒有將事件真相及可能產生的后果公之于眾,有媒體稱這種做法直接導致此后的一個多月里又有一批嬰兒食用了三鹿問題奶粉。根據資料顯示,早在2008年3月三鹿集團就已經-接到消費者的投訴,6月份反映的人越來越多,但直到2008年8月2日,三鹿集團才將相關信息上報給石家莊市政府。 生產的奶粉原料中可能會含有哪些有害物質,原料提供者添加這些物質的可能性以及消費者食用這些物質的后果嚴重性等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三鹿的內部控制都是針對常規事項進行設計的(如奶粉的營養成分是否達標等),而對例外事項(如添加三聚氰胺)則重視不足。 根據三鹿相關負責人的介紹,在2007年底前向三鹿集團銷售的牛奶就屢次因檢驗不合格而被拒收。而三鹿集團對這種“屢次不合格”牛奶的提供者居然沒有“誠信記錄”,在其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使得“問題”奶進一步演化為“毒奶”而順利通過檢測后沒有保持“合理懷疑”。 要求
(1)簡述2008年6月28日,財政部等5部委聯合發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關于內部控制的目標?
(2)COSO內部控制框架的五個要素是什么?
(3)該資料反映了公司COSO報告五要素中的哪些問題?
(4)說明幾種應對風險的策略?
(5)簡述企業倒閉的最可能類型?并說明理由。
3. M公司為上市公司,設有內部審計部門。根據M公司的機構設置,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由公司首席執行官任命,并負責向管理層直接定期報告。另外,隨著M公司管理層對內部控制重視程度的加深以及公司業務增長的需要,M公司內部審計部門計劃招聘更多的內部審計人員。 要求
(1)判斷M公司上述有關內部審計部門的設置是否恰當,并簡要說明理由
(2)假設你是M公司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你在招聘內部審計人員時將從哪些方面考察候選人是否具備所需的要求。
4. 現有甲、乙兩個公司,它們有同樣的融資需求,都需要4年期的1000萬元的資金。甲公司擁有較高的信用評級,能夠按照10%的固定利率或者是LIBOR+0.1%借入4年期資金;乙公司由于信用評級較低,,只能夠按照11%的固定利率或者是LIBOR+0.5%借入4年期資金。假設甲公司打算按照浮動利率借入資金,乙公司采用固定利率借入資金。兩個公司的籌資情況如圖:
假設雙方要求平分互換的收益,甲公司按照LIBOR為基礎的浮動利率向乙公司支付利息。分析甲乙公司如何利用各自的比較優勢,通過利率互換降低融資成本。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