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考試《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科目
第十章 風險管理實務
知識點十三、影響匯率的因素
影響匯率的因素包括外幣供給、利率平價、購買力平價、費雪效應和預期理論。
1、外幣供給:貨幣的現貨與遠期合約都主要取決于外匯市場的供給和需求。
供應大于需求:外幣貶值、本幣升值;
供應小于需求:外幣升值、本幣貶值。
外幣的供應和需求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與其它國家相比的本國通貨膨脹率;
與其它國家相比的利率;
國際收支;
外匯市場參與者對經濟前景的信心;
投機行為;
政府干預匯率的政策。
2、利率平價:是一種預測外匯匯率的方法。假設同一時期兩國之間的利率差異應抵消即期與遠期匯率之間的差異。根據利率平價,即期和遠期匯率之間的差異反映了利率差。
基本結論:遠期匯率與利率方向相反。利率高的貨幣,遠期匯率降低。
3、購買力平價:兩國貨幣的匯率主要是由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決定的。
基本結論:通貨膨脹率高的國家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率低的國家貨幣匯率上升
4、費雪效應:研究的是利率與預期通貨膨脹率之間的關系,當通貨膨脹率預期上升時,利率也將上升。
基本結論:擁有相對較高利率國家的貨幣將相對于具有較低利率國家的貨幣貶值(即期匯率)。
【注意】利率平價研究的是遠期匯率,而費雪效應研究的是即期匯率。
5、預期理論:作為平價理論的替代,預期理論認為目前的遠期與即期匯率的百分比差異是即期匯率的預期變化。
輔導推薦:注冊會計師《經濟法》歷年真題匯總 經濟法章節練習題匯總
特別推薦:2012年注會網校免費視聽 章節試題免費做 模擬試題 預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