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短裙挺进太深了h女友,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233網校>注冊會計師>學習筆記>稅法學習筆記

2011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稅法強化班講義:個人所得稅法

來源:大家論壇 2011年6月22日
導讀: 導讀:考試大為幫助考試有效復習知識,特整理2011年《稅法》科目強化班講義,幫助考生強化考試知識點,重點突破。點擊查看匯總

   第七節 應納稅額的計算

   依照稅法規定的適用稅率和費用扣除標準,各項所得的應納稅額,應分別計算如下:

   一、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每月收入額-2000元或4800元)×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或=(全年收入總額-成本、費用以及損失)×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其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或=(納稅年度收入總額-必要費用)×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四、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對勞務報酬所得,其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一)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或=(每次收入額-800)×20%

   (二)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1-20%)×20%

   (三)每次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或=每次收入額×(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注意】代付稅款的計算方法

   五、稿酬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八、財產租賃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注意】扣除項目。

   九、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一)一般情況下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收入總額-財產原值-合理稅費)×20%

   (二)個人住房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三)個人銷售無償受贈不動產應納稅額的計算

   為加強房地產交易中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行為的稅收管理,國稅發[2006]144號文件規定個人將受贈的不動產對外銷售應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將受贈不動產對外銷售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具體規定如下:

   1.受贈人取得贈與人無償贈與的不動產后,再次轉讓該項不動產的,在繳納個人所得稅時,以財產轉讓收入減除受贈、轉讓住房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及有關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適用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2.在受贈和轉讓住房過程中繳納的稅金。

   十、偶然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偶然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20%

   十一、其他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其他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20%

   十二、應納稅額計算中的特殊問題

   (一)對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方法

   全年一次性獎金是指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扣繳義務人根據其全年經濟效益和對雇員全年工作業績的綜合考核情況,向雇員發放的一次性獎金。一次性獎金也包括年終加薪、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

   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1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自2005年1月1日起按以下計稅辦法,由扣繳義務人發放時代扣代繳:

   1.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如果在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后的余額,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2.將雇員個人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按上述第1條確定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征稅.

   3.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

   4.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的單位,個人取得年終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按上述第2條、第3條規定執行。

   5.雇員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6.對無住所個人取得上述第5條所述的各種名目獎金,如果該個人當月在我國境內沒有納稅義務,或者該個人由于出入境原因導致當月在我國工作時間不滿1個月的,仍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在我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取得獎金征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6]183號)計算納稅。

   (二)取得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三)對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一次取得數月獎金或年終加薪、勞動分紅。

   (四)特定行業職工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的計稅方法

   為了照顧采掘業、遠洋運輸業、遠洋捕撈業因季節、產量等因素的影響,職工的工資、薪金收入呈現較大幅度波動的實際情況,對這三個特定行業的職工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可按月預繳,年度終了后30日內,合計其全年工資、薪金所得,再按12個月平均并計算實際應納的稅款,多退少補。用公式表示為:

   應納所得稅額=[(全年工資、薪金收入÷12-費用扣除標準)×稅率-速算扣除數]×12

   (五)關于個人取得公務交通、通信補貼收入征稅問題

   個人因公務用車和通信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務用車、通信補貼收入,扣除一定標準的公務費用后,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按月發放的,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不按月發放的,分解到所屬月份并與該月份“工資、薪金”所得合并后計征個人所得稅。

   公務費用扣除標準,由省級地方稅務局根據納稅人公務交通、通訊費用實際發生情況調查測算,報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確定,并報國家稅務總局備案。

   (六)關于失業保險費(金)征稅問題

   城鎮企業事業單位及其職工個人按照《失業保險條例》規定的比例,實際繳付的失業保險費,均不計入職工個人當期工資、薪金收入,免予征收個人所得稅;超過《失業保險條例》規定的比例繳付失業保險費的,應將其超過規定比例繳付的部分計入職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依法計征個人所得稅。

   具備《失業保險條例》規定條件的失業人員,領取的失業保險金,免予征收個人所得稅。

   (七)關于支付各種免稅之外的保險金的征稅方法

   企業為員工支付各項免稅之外的保險金,應在企業向保險公司繳付時(即該保險落到被保險人的保險賬戶)并入員工當期的工資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稅款由企業負責代扣代繳。

   (八)關于企業改組改制過程中個人取得的量化資產征稅問題

   對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量化資產僅作為分紅依據,不擁有所有權的企業量化資產,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對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擁有所有權的企業量化資產,暫緩征收個人所得稅;待個人將股份轉讓時,就其轉讓收入額,減除個人取得該股份時實際支付的費用支出和合理轉讓費用后的余額,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對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企業量化資產參與企業分配而獲得的股息、紅利,應按“利息、股息、紅利”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

   (九)在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外國駐華機構工作的中方人員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的征稅問題

   1.在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外國駐華機構工作的中方人員取得的工資、薪金收入,凡是由雇傭單位和派遣單位分別支付的,支付單位應按稅法規定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同時,按稅法規定,納稅義務人應以每月全部工資、薪金收入減除規定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為了有利于征管,對雇傭單位和派遣單位分別支付工資、薪金的,采取由支付者中的一方減除費用的方法,即只由雇傭單位在支付工資、薪金時,按稅法規定減除費用,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派遣單位支付的工資、薪金不再減除費用,以支付金額直接確定適用稅率,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

   2.對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外國駐華機構發放給中方工作人員的工資、薪金所得,應全額征稅。但對可以提供有效合同或有關憑證,能夠證明其工資、薪金所得的一部分按照有關規定上繳派遣(介紹)單位的,可扣除其實際上繳的部分,按其余額計征個人所得稅。

   (十)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征稅問題

   依照《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我國對外簽訂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以下簡稱稅收協定)的有關規定,對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由于在中國境內公司、企業、經濟組織(以下簡稱中國境內企業)或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以及稅收協定所說常設機構(以下簡稱中國境內機構)擔任職務,或者由于受雇或履行合同而在中國境內從事工作,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分別不同情況確定。

   (十一)兩個以上的納稅人共同取得同一項所得的計稅問題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納稅義務人共同取得同一項所得的(如共同寫作一部著作而取得稿酬所得),可以對每個人分得的收入分別減除費用,并計算各自應納的稅款。

   在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時,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即企業和個人的外幣收入如何折合成人民幣計算納稅的問題。根據國家稅務總局1995年9月12日通知規定,企業和個人取得的收入和所得為美元、日元、港幣的,仍統一使用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對上述三種貨幣的基準匯價,折合成人民幣計算繳納稅款;企業和個人取得的收入和所得為上述三種貨幣以外的其他貨幣的,應根據美元對人民幣的基準匯價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提供的紐約外匯市場美元對主要外幣的匯價進行套算,按套算后的匯價作為折合匯率計算繳納稅款。套算公式為:

   某種貨幣對人民幣的匯價=美元對人民幣的基準匯價/紐約外匯市場美元對該種貨幣的匯價

   (十二)關于個人取得退職費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

   2.個人取得的不符合上述辦法規定的退職條件和退職費標準的退職費收入,應屬于與其任職、受雇活動有關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應在取得的當月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但考慮到作為雇主給予退職人員經濟補償的退職費,通常為一次性發給,且數額較大,以及退職人員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固定收入等實際情況,依照《個人所得稅法》有關工資、薪金所得計算征稅的規定,對退職人員一次取得較高退職費收入的,可視為其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并以原每月工資、薪金收入總額為標準,劃分為若干月份的工資、薪金收入后,計算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及稅額。但按上述方法劃分超過了6個月工資、薪金收入的,應按6個月平均劃分計算。個人取得全部退職費收入的應納稅款,應由其原雇主在支付退職費時負責代扣并于次月7日內繳入國庫。個人退職后6個月內又再次任職、受雇的,對個人已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退職費收入,不再與再次任職、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算補繳個人所得稅。

   (十三)對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的征稅方法

   1.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2.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額部分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平均計算。方法為:以超過3倍數額部分的一次性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解除勞動合同后又再次任職、受雇的,已納稅的一次性補償收入不再與再次任職、受雇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算補繳個人所得稅。

   (十四)個人因購買和處置債權取得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方法

   1.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有關規定,個人通過招標、競拍或其他方式購置債權以后,通過相關司法或行政程序主張債權而取得的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2.個人通過上述方式取得“打包”債權,只處置部分債權的,其應納稅所得額按以下方式確定。

   (十五)辦理補充養老保險退保和提供擔保個人所得稅的征稅方法

   (十六)個人兼職和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收入個人所得稅的征稅方法

   個人兼職取得的收入應按照“勞務報酬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在減除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后,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十七)企業為股東個人購買汽車個人所得稅的征稅方法

   1.企業為股東購買車輛并將車輛所有權辦到股東個人名下,其實質為企業對股東進行了紅利性質的實物分配,應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考慮到該股東個人名下的車輛同時也為企業經營使用的實際情況,允許合理減除部分所得;減除的具體數額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車輛的實際使用情況合理確定。

   2.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以及有關規定,上述企業為個人股東購買的車輛,不屬于企業的資產,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折舊。

   (十八)個人股票期權所得個人所得稅的征稅方法

   1.股票期權所得。

   企業員工股票期權(以下簡稱股票期權)是指上市公司按照規定的程序授予本公司及其控股企業員工的一項權利,該權利允許被授權員工在未來時間內以某一特定價格購買本公司一定數量的股票。

   2.股票期權所得性質的確認及其具體征稅規定。

   3.工資、薪金所得境內外來源劃分。

   4.應納稅款的計算。

   (十九)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行使股票認購權取得所得個人所得稅的征稅方法

   (二十)個人財產對外轉移提交稅收證明或者完稅憑證的規定

   (二十一)納稅人收回轉讓的股權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方法

   (二十二)企業向個人支付不競爭款項征收個人所得稅

   不競爭款項,是指資產購買方企業與資產出售方企業自然人股東之間在資產購買交易中,通過簽訂保密和不競爭協議等方式,約定資產出售方企業自然人股東在交易完成后一定期限內,承諾不從事有市場競爭的相關業務,并負有相關技術資料的保密義務,資產購買方企業則在約定期限內,按一定方式向資產出售方企業自然人股東所支付的款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第十一項有關規定,鑒于資產購買方企業向個人支付的不競爭款項,屬于個人因偶然因素取得的一次性所得,為此,資產出售方企業自然人股東取得的所得,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第十項“偶然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由資產購買方企業在向資產出售方企業自然人股東支付不競爭款項時代扣代繳。

   (二十三)個人取得拍賣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

   (二十四)個人取得有獎發票獎金征免個人所得稅

   個人取得單張有獎發票獎金所得不超過800元(含800元)的,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取得單張有獎發票獎金所得超過800元的,應全額按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偶然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稅務機關或其指定的有獎發票兌獎機構,是有獎發票獎金所得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應依法認真做好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工作。

   (二十五)轉讓限售股

   (二十六)企業年金

  相關推薦:

  2011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各科預習輔導匯總

  2011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稅法精講講義及習題練習匯總

相關閱讀
精品課程

正在播放:會計核心考點解讀

難度: 試聽完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济纳旗| 廉江市| 华宁县| 浦江县| 驻马店市| 安徽省| 诏安县| 丹棱县| 临夏市| 汤原县| 高唐县| 明水县| 利辛县| 湟源县| 治县。| 会理县| 潞城市| 古田县| 分宜县| 沈丘县| 青田县| 杭锦旗| 桑植县| 青浦区| 克东县| 邮箱| 错那县| 克什克腾旗| 五家渠市| 德江县| 格尔木市| 长海县| 黄龙县| 明光市| 罗城| 金塔县| 连云港市| 合作市| 苍溪县| 昆山市| 四子王旗|
登錄

新用戶注冊領取課程禮包

立即注冊
掃一掃,立即下載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