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確認和計量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一種非經常性的特殊交易行為,是交易雙方主要以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
(一)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認定
貨幣性資產,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以及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等。
非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非貨幣性資產與貨幣性資產相比,該類資產在將來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確定的。資產負債表列示的項目中屬于非貨幣性資產的項目通常有:存貨、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工程物資、無形資產等。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一般不涉及貨幣性資產,或只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即補價。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規定,認定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的交換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通常以補價占整個資產交換金額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為參考比例。
(二)確認和計量原則
1.公允價值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下列兩個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1)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屬于以下三種情形之一的,公允價值視為能夠可靠計量:
——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存在活躍市場。
——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但同類或類似資產存在活躍市場。
——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不存在同類或類似資產可比市場交易、采用估值技術確定的公允價值。
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均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以換出資產公允價值作為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基礎。如果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的,應當以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換入資產的成本。
2.賬面價值
不具有商業實質或交換涉及資產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當按照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無論是否支付補價,均不確認損益;收到或支付的補價作為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調整因素。
(三)商業實質的判斷
1.判斷條件
根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的規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視為具有商業實質:
?。?)換入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在風險、時間和金額方面與換出資產顯著不同。
換入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在風險、時間和金額方面與換出資產顯著不同,通常包括但不僅限于以下幾種情況:
?、傥磥憩F金流量的風險、金額相同,時間不同。
比如,某企業以一批存貨換入一項設備。
?、谖磥憩F金流量的時間、金額相同,風險不同。
比如,A 企業以其用于經營出租的一幢公寓樓,與 B 企業同樣用于經營出租的一幢公寓樓進行交換,兩幢公寓樓的租期、每期租金總額均相同,但是 A 企業是租給一家財務及信用狀況良好的企業(該企業租用該公寓是給其單身職工居住。
③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時間相同,金額不同。
比如,某企業以一項商標權換入另一企業的一項專利技術,預計兩項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相同,在使用壽命內預計為企業帶來的現金流量總額相同,但是換入的專利技術是新開發的,預計開始階段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明顯少于后期,而該企業擁有的商標每年產生的現金流量比較均衡,則兩者各年產生的現金流量金額差異明顯,則上述商標權與專利技術的未來現金流量顯著不同,因而該兩項資產的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換入資產與換出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不同,且其差額與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相比是重大的。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所指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應當按照資產在持續使用過程和最終處置時預計產生的稅后未來現金流量,根據企業自身而不是市場參與者對資產特定風險的評價,選擇恰當的折現率對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后的金額加以確定。
即就企業自身而言,鑒于換入資產的性質和換入企業經營活動的特征等因素,換入資產與換入企業其他現有資產相結合,能夠比換出資產產生更大的作用,使換入企業受該換入資產影響的經營活動部分產生的現金流量與換出資產明顯不同,即換入資產對換入企業的使用價值與換出資產對該企業的使用價值明顯不同,使換入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與換出資產產生明顯差異,因而表明該兩項資產的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2.交換涉及的資產類別與商業實質的關系
?。?)不同類非貨幣性資產是指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不同大類的非貨幣性資產。
不同類非貨幣性資產因其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不同,一般來說其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風險、時間和金額也不相同,因而不同類非貨幣性資產之間的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通常較易判斷。
(2)同類非貨幣性資產是指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同一大類的非貨幣性資產。
企業應當重點關注的是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為同類資產的情況,同類資產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既可能相同,也可能顯著不同,其之間的交換因而可能具有商業實質,也可能不具有商業實質。
【例】某企業將自己擁有的一幢建筑物,與另一企業擁有的在同一地點的另一幢建筑物相交換,兩幢建筑物的建造時間、建造成本等均相同,但兩者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時間和金額可能不同。
比如,其中一項資產立即可供出售且企業管理層也打算將其立即出售,另一項難以出售或只能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出售,從而至少表明兩項資產未來現金流量流入的時間明顯不同,在這種情況下,該兩項資產的交換視為具有商業實質。
?。?)通常情況下,商品用于交換具有類似性質和相等價值的商品,這種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產生損益,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某些特定商品上,比如石油等產品,供應商為滿足特定地區對這類商品的及時需要,在不同的地區交換各自的商品(存貨)。
【例】A石油銷售公司有部分客戶在B石油銷售公司的所在地,B公司有部分客戶在A公司所在地,為了滿足兩地客戶的即時需求,A公司將其相同型號、容量和價值的石油供應給 B公司在A公司所在地的客戶,同樣,B公司也將相同型號、容量和價值的石油供應給A公司在B公司所在地的客戶。
這樣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因此不能確認損益。
3.關聯方之間交換資產與商業實質的關系
在確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時,企業應當關注交易各方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方關系。關聯方關系的存在可能導致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
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處理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除非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比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更加可靠。
在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情況下,不論是否涉及補價,只要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不相同,就一定會涉及損益的確認,因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益通常是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予以實現。
三、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計量的處理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或者雖然具有商業實質但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計量的,應當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為基礎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無論是否支付補價,均不確認損益。
一般來講,如果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都不能可靠計量時,該項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通常不具有商業實質,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比較兩項資產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在時間、風險和金額方面的差異,很難判斷兩項資產交換后對企業經濟狀況改變所起的不同效用,因而此類資產交換通常不具有商業實質。
【增值稅規范】以物易物方式銷售
以物易物雙方均作購銷處理。以各自發出的貨物核算銷售額并計算銷項稅額,以各自收到的貨物按規定核算購貨額并計算進項稅額。在以物易物活動中,應分別開具合法的票據。
考試指南:2013注會注會各科考試時間 注冊會計師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
備考專題:2013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備考專題 2013年注冊會計師考試課后章節練習及答案專題
為了幫助大家通過考試,233網校提供會計單科VIP班(含精講班+沖刺班+習題班+真題解析班+機考實戰班)免費試聽 點擊進入>>,233網校祝大家考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