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冊會計師與治理層的溝通
管理層:總經理、副經理、財務總監、總會計師等。
治理層: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股東會)。
溝通次序:管理層→內部審計→監事會(審計委員會)→董事會→股東大會(股東會)
(一)溝通的對象
1.溝通對象的一般要求雙向溝通
注冊會計師需要與治理層保持有效的雙向溝通,運用職業判斷,確定適當的溝通對象。
(1)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問題。溝通對象最好是被審計單位治理結構中有權決定聘任、解聘注冊會計師的組織或人員。
(2)管理層的勝任能力和誠信問題。不宜與兼任高級管理職務的治理層成員溝通。
2.需要商定溝通對象的情形:
(1)被審計單位也會指定其治理結構中相對固定的人員或組織(如審計委員會)負責與注冊會計師進行溝通。上市公司董事會一般設有若干專門委
員會,其中審計委員會的職責中通常包括與注冊會計師的溝通。
(2)如果由于被審計單位的治理結構沒有被清楚地界定,導致注冊會計師無法清楚地識別適當的溝通對象,被審計單位也沒有指定適當的溝通對象,注冊會計師就應當盡早與審計委托人商定溝通對象,并就商定的結果形成備忘錄或其他形式的書面記錄。
(3)在同時設有審計委員會和監事會的公司,一般并不需要同時與這兩個組織進行溝通,此時就需要向委托人印證了解到的相關信息。
3.整體溝通的情形
注冊會計師沒有必要(實際上也不可能)就全部溝通事項與治理層整體(與董事會或股東會或股東大會)進行溝通。
(1)治理層全部成員參與管理被審計單位,如果就審計準則要求溝通的事項已與負有管理責任的人員溝通,且這些人員同時負有治理責任,注冊會計師無需就這些事項再次與負有治理責任的相同人員溝通。然而,注冊會計師應當確信與負有管理責任人員的溝通能夠向所有負有治理責任的人員充分傳遞應予溝通的內容。如果可能存在這種情況,注冊會計師需要對如何運用溝通的要求進行調整。
(2)公司章程規定對注冊會計師的聘任、解聘由股東大會(股東會)決定時,注冊會計師可能也需要與股東大會(股東會)進行溝通。
【例題·單選題】在確定與甲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哪些適當人員溝通時,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
A.如果甲公司設有審計委員會或監事會,應當與審計委員會和監事會同時溝通
B.如果甲公司員工存在舞弊,應當先與董事會溝通
C.在與甲公司治理層溝通前,可先與甲公司內部審計人員溝通
D.在與甲公司治理層溝通前,應當先與甲公司管理層溝通
【答案】C
【解析】選項A錯誤,在同時設有審計委員會和監事會的公司,一般并不需要同時與這兩個組織進行溝通。選項B錯誤,注冊會計師沒有必要(實際上也不可能)就全部溝通事項與治理層整體(與董事會或股東會或股東大會)進行溝通。注冊會計師在根據審計準則的規定與治理層溝通特定事項前,通常先與管理層進行討論,除非這些事項不適合與管理層討論,因此選項D的說法太絕對了。
(二)溝通的事項
1.注冊會計師與財務報表審計相關的責任
注冊會計師應當與治理層溝通注冊會計師與財務報表審計相關的責任,包括:
(1)注冊會計師負責對管理層在治理層監督下編制的財務報表形成和發表意見;
(2)財務報表審計并不減輕管理層或治理層的責任。
2.計劃的審計范圍和時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