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確答案」(1)為上述業務編制會計分錄。
①借:銀行存款 40000
貸:應收賬款 40000
②借:原材料 20000
貸:銀行存款 20000
材料已經驗收入庫,直接通過“原材料”科目核算。
③借:短期借款 30000
貸:銀行存款 30000
④借:應付賬款 10000
貸:短期借款 10000
此筆分錄實際上是兩筆分錄的結合,第一筆是借入款項,第二筆是將該款項償付應付賬款。
借:銀行存款 10000
貸:短期借款 10000
借:應付賬款 10000
貸:銀行存款 10000
⑤借:銀行存款 50000
貸:實收資本 50000
如果甲企業為股份制企業,貸記“股本”科目。
⑥借:原材料 30000
貸:應付賬款 30000
(2)編制試算平衡表。
甲企業試算平衡表
2004年3月31日 單位:元
會計科目 | 期初余額 | 本期發生額 | 期末余額 | |||
借方 | 貸方 | 借方 | 貸方 | 借方 | 貸方 | |
銀行存款 | 30 000 | 90 000 | 50 000 | 70 000 | ||
應收賬款 | 50 000 | 40 000 | 10 000 | |||
原材料 | 40 000 | 50 000 | 90 000 | |||
短期借款 | 40 000 | 30 000 | 10 000 | 20 000 | ||
應付賬款 | 30 000 | 10 000 | 30 000 | 50 000 | ||
實收資本 | 50 000 | 50 000 | 100 000 | |||
合 計 | 120 000 | 120 000 | 180 000 | 180 000 | 170 000 | 170 000 |
「答案解析」編制試算平衡表,先將會計科目的期初余額在表中填列,再將每個科目的本期發生額填列到表中,根據期初余額和本期發生額計算出期末余額,根據平衡表中的期初余額、本期發生額和期末余額的借方和貸方數額是否相等,進行初次判斷會計處理是否正確。
2.「正確答案」
(1)確認壞賬損失。
借:壞賬準備 10000
貸:應收賬款 10000
(2)收到上年度已轉銷的壞賬損失,先恢復應收款項,再沖銷。
借:應收賬款 8000
貸:壞賬準備 8000
借:銀行存款 8000
貸:應收賬款 8000
(3)“壞賬準備”科目的余額
壞賬準備采用應收賬款期末余額百分比法,期末壞賬準備科目的余額為應收賬款余額的一定比例,因此當期期末壞賬準備數額為期末應收賬款余額乘以5%.
=(3000000+5000000+850000-10000+8000-8000-4000000)×5%
=4840000×5%
=242000(元)
(+5000000+850000是業務(1)中發生的應收賬款;4000000是業務(4)中的應收款項收回。)
(4)本題應計提的壞賬準備數額,根據期初期末余額倒擠,242000-(150000-10000+8000)=94000元。
借:管理費用 94000
貸:壞賬準備 940003.
「正確答案」
(1)借:原材料 8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3600
貸:銀行存款 93600
(2)借:應收票據 234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2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售稅額) 34000
(3)借:在建工程 11700
貸:原材料 1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1700
(4)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4680
貸:原材料 4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680
(5)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5000
――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25000
貸:銀行存款 30000
(交納本期應交增值稅通過“已交稅金”明細科目核算,交納以前各期的增值稅通過“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核算。)
(6)本期增值稅發生額為貸方:34000-(13600-1700-680)=22780元
本期交納了本期的增值稅額:30000-5000=25000元
本期有多交增值稅:25000-22780=2220元
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222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