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多層民用建筑悶頂內有可燃物時,其配電線路應( )。(A)
A.穿金屬管保護
B.穿PVC管保護
C.采用阻燃電纜
D.穿阻燃套管
152.除規范另有規定外,建筑物內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數量一般不應少于( )個。(B)
A.1
B.2
C.3
D.4
153.我國現行規范選擇( ) 作為確定耐火等級的基準。(C)
A.承重墻
B.梁
C.樓板
D.柱
154.丙類廠房與公共建筑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為不開設門窗洞口的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 ) 米。(A)
A.可不限
B.4
C.10
D.3.5
155.在防火閥兩側各( ) mm范圍內的風管及其絕熱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D)
A.80
B.100
C.150
D.200
156.設在頂棚上的機械排煙口,距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鄰邊緣之間的最小水平距離不應小于( )m。(A)
A.1.5
B.2
C.3
D.4
157.防煙分區內的排煙口距最遠點的水平距離不應超過( )(B)m。
A.20
B.30
C.40
D.60
158.安裝在吊頂內的排煙管道,其隔熱層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并應與可燃物保持不小于( )cm的距離。(B)
A.10
B.15
C.20
D.30
159.設置機械排煙的地下、半地下場所,除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和建筑面積大于( ) ㎡的房間外,排煙口可設置在疏散走道。(A)
A.50
B.60
C.70
D.100
160.當采用自然排煙方式時,凈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開啟的天窗或高側窗的面積不應小于該中庭面積的( )%。(B)
A.2
B.5
C.8
D.10
161.層數超過( )層的高層民用建筑,其機械防煙加壓送風系統及送風量應分段設計。(D)
A.20
B.22
C.30
D.32
162.鹵鎢燈和超過( )W的白熾燈泡的吸頂燈、槽燈、嵌入式燈的引入線應采用耐熱線或其他可靠的隔熱保護措施。(B)
A.60
B.100
C.200
D.300
163.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中的B2級是指( )裝修材料。(B)
A.不燃性
B.可燃性
C.難燃性
D.易燃性
164.兩座高層民用建筑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 )。(D)
A.不宜小于4米
B.不宜小于3.5米
C.不宜小于2米
D.可不限
165.有封閉內院和天井的高層建筑沿街時,應設置連通街道和內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間的距離不宜超過( )米。(C)
A.150
B.220
C.80
D.160
166.錄像廳、放映廳的疏散人數應根據該場所的建筑面積按( )人/㎡計算。(C)
A.0.5
B.0.8
C.1.0
D.1.2
167.甲、乙類廠房與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 ) m。(A)
A.25
B.30
C.40
D.50
168.一類高層民用建筑與耐火等級為一、二級的丁、戊類廠(庫)房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 )m。(C)
A.25
B.20
C.15
D.18
169.高層居住建筑疏散樓梯的凈寬不應小于( )m。(B)
A.1.3
B.1.1
C.1.2
D.1.5
170.高層建筑每層疏散樓梯的總寬度應其通過人數每百人不小于( ) m計算。(C)
A.0.5
B.1.5
C.1.0
D.0.8
171.高層醫院病房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 )m。(A)
A.1.3
B.1.1
C.1.2
D.1.0
172.高層居住建筑消防電梯與防煙樓梯間合用前室,其合用前室面積不應小于( )平方米。(B)
A.4.5
B.6
C.10
D.15
173.高層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但房間面積不超過( )平方米且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 )人的房間,可設一個門。(C)
A.60、5
B.75、20
C.50、15
D.60、10
174.乙類物品庫房(規范另有規定者除外)與重要公共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宜小于( ) m,與其它民用建筑不宜小于( ) (C)m。
A.14,12
B.25,20
C.30,25
D.50,25
175.對非燃燒物質進行加工,并在高熱或熔化狀態下經常產生強輻射熱、火花或火焰的生產,火災危險性分類屬于( )(D)類。
A.甲
B.乙
C.丙
D.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