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評價對象
從安全系統原理的角度出發,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環境的不良狀態以及管理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因此,預警系統中評價對象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人、機、環、管等方面的因素。從事故的發展規律來看,評價對象亦是生產過程中“外部環境不良”和“內部管理不善"等方面因素的綜合。這些因素構建了整個預警的信號系統。
(2)預測系統
預測系統的功能是進行必要的未來預測,主要包括:
①對現有信息的趨勢預測,其預測方程是:y=f(t),式中y是預測變量,t是時間;
②對相關因素的相互影響進行預測,其預測方程為:y=f(x1,x2,……,xn),
式中y是預測變量,x1,x2,……,xn為影響變量y的一些相關變量;
③對征兆信息的可能結果進行預測;
④對偶發事件的發生概率、發生時間、持續時間、作用高峰期以及預期影響進行預測。
(3)預警系統信號輸出及級別
對評價對象經過監測、識別、診斷、預測等活動過程后,預警系統需要對整個生產活動的安全狀況做出評估,即預警系統信號輸出和預警級別的給出。它是預警活動的重要成果之_。預警信號一般采用國際通用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狀況,按照事故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顏色依次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分別代表安全、一般、嚴重和特別嚴重四種級別(Ⅳ、Ⅲ、Ⅱ、I級)。對于預警管理活動,藍色和黃色應用價值最大。四級預警如下:
I級預警,表示安全狀況特別嚴重,用紅色表示;
Ⅱ級預警,表示受到事故的嚴重威脅,用橙色表示;
Ⅲ級預警,表示處于事故的上升階段,用黃色表示;
Ⅳ級預警,表示生產活動處于正常狀態,用藍色表示。
一般信號輸出和預警級別表示方法有以下兩種。
1)時序性的預警信號輸出
時序性預警級別反映了連續而且全面的預警信息波動趨勢,例如各種工業生產過程中物理參數數據變化,直接反映了危險性的大小和級別。該級別確定是以橫向為時間坐標,一般設定為生產周期或季、月為規定的間隔區,縱坐標設定為預警信號數值的定時輸出。如圖6-4。
2)安全風險預警信號輸出
通過對生產活動過程中以實體形態存在的第一類危險源(如油罐、鍋爐等設施設備)狀態信息和第二類危險源(如人、機、環境條件的不符合或隱患狀態)狀態信息為基礎,進行信息的識別、診斷、評價。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和可能性給出安全風險預警級別。如圖6-5。
嚴重程度等級根據有關行業標準和實際情況可分為多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根據歷年有關統計和生產狀況不同設定不同級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