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一化工廠,占地面積為12.9公頃,企業有員工140人,主要為周邊村莊百姓。2010年8月14日9時,磺化車間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按照投料比例加入氯磺酸至反應釜中,加入催化劑和滴加硝基苯后,由于蒸汽壓力不夠,當班沒有進行升溫操作;下一班次同樣沒有進行升溫操作。其中,王某于5月14日剛來到工廠工作,且未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15日8時另一班次操作人員接班,10時開始對反應釜進行升溫,持續2h。15日20時,該車間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接班后檢查反應釜溫度為120。C,繼續采取保溫措施,16日5時送樣化驗,發現反應釜中硝基苯含量大于,6%(正常值為小于0.1%),并未采取任何措施。5月15日21時只有生產車間主任巡視了工人到崗情況。16日07時45分左右,磺化釜回流片式冷凝器搪瓷破裂,鋼板被鹽酸腐蝕穿孔后,造成片式冷凝器循環冷卻水進入磺化釜,與氯磺酸發生劇烈反應。
產生大量氯化氫和三氧化硫,溫度和壓力急劇上升,從而引起沖料和爆炸。當場造成王某死亡,2人失蹤,2人受傷。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2分):
1.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規定,該起事故屬于什么事故?應如何成立事故調查組?
2.分析該化工廠存在的安全管理問題。
3.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方面有什么義務?
4.壓力容器安全生產技術的要求有哪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