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
1.【答案】A
【解析】居民儲蓄增加以后,銀行的資金來源擴大了,若存貸比率不變,銀行貸款投放也會相應增加,這就擴大了企業的資金使用,一般正常情況下就會擴大國內投資需求。因此,儲蓄擴大的直接效果就是投資需求擴大和消費需求減少。
2.【答案】A
【解析】對于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傳統的理論解釋主要有三種: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及結構性通貨膨脹。而在實踐中,要正確把握通貨膨脹可能的發展變化,還必須把它與經濟增長的動態比較結合起來考慮,并考慮各種對通貨膨脹產生影響的重要沖擊因素,比如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結構轉變、戰爭、國際收支狀況以及一些突發的不確定性事件等。
3.【答案】B
【解析】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生產總值中減去“國外要素收入凈額”后的社會最終產值(或增加值)及勞務價值的總和。二者的關系通常如下:GDP=GNP-本國居民在國外的收入+外國居民在本國的收入:GNP-(本國生產要素在國外取得的收入一本國付給外國生產要素的收入)=GNP-國外要素收入凈額
4.【答案】A
【解析】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行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衡量國民經濟的重要統計指標之一。以常用的支出法為例,工業增加值等于工業總產值和中間消耗的差額。而工業增加值率則是指一定時期內工業增加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間消耗的經濟效益。
5.【答案】B
【解析】在財政收支平衡條件下,財政支出的總量并不能擴大與縮小總需求。但財政支出的結構會改變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的結構。
6.【答案】B
【解析】證券市場一般提前對GDP的變動作出反應。也就是說,證券市場是反映預期的GDP變動,而GDP的實際變動被公布時,證券市場只反映實際變動和預期變動的差別。因此,股市可被稱作經濟的晴雨表。
7.【答案】A
【解析】貨幣政策可通過調控貨幣供應量達到對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兩方面的調節,從而使經濟達到均衡。當總需求膨脹導致供求失衡時,可通過控制貨幣量達到對總需求的抑制;當總需求不足時,可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提高社會總需求,使經濟繼續發展。
8.【答案】B
【解析】外匯儲備并非越多越好:①外匯儲備增加,需相應擴大貨幣供給量。假如外匯儲備量過大,則會增加對市場均衡的壓力。②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相應資金存在國外,并未投入國內生產使用。外匯儲備過大,等于相應的資金“溢出”,對于資金短缺的國家來說自是不合算的。③外匯儲備還可能由于外幣匯率貶低而在一夜之間蒙受巨大損失。
9.【答案】B
【解析】在不允許融券的情況下,投資者通常只能進行買入現貨、賣出期貨的買進持有套利。
10.【答案】A
【解析】一般來說,增資擴股是指企業向社會募集股份、發行股票、新股東投資人股或原股東增加投資擴大股權,從而增加企業的資本金。
11.【答案】A
【解析】新《公司法》突出了對公司治理結構的要求,健全了董事會制度,強化了監事會職權,并專節設立“上市公司組織機構的特別規定”,就上市公司購買、出售重大資產或者重大擔保,獨立董事、董事會秘書、關聯董事回避等制度作出了明確規定。
12.【答案】A
【解析】根據投資者的行為主體不同,可以把投資者分為個人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為自然人,指從事證券買賣的居民。機構投資者是相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的。從廣義的角度來看,一切參與證券市場投資的法人機構都可以稱作機構投資者。
13.【答案】B
【解析】發行國債對國內需求總量是不會產生影響的。財政向銀行借款彌補赤字,若銀行不因此而增發貨幣,只是把本來應該增加貸款的數量借給財政使用,那么財政赤字同樣不會使需求總量增加。這是由債務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因此,只有在銀行因為財政的借款而增加貨幣發行量時,財政赤字才會擴大國內需求。
14.【答案】B
【解析】總量分析與結構分析是相互聯系的。總量分析側重于總量指標速度的考察,側重分析經濟運行的動態過程;而結構分析則側重于對一定時期經濟整體中各組成部分相互關系的研究,側重分析經濟現象的相對靜止狀態。總量分析非常重要,但它需要結構分析來深化和補充,而結構分析要服從于總量分析的目標。為使經濟正常運行,需要對經濟運行進行全面把握,將總量分析方法和結構分析方法結合起來使用。
15.【答案】B
【解析】通常勞動力人口是指年齡在16歲以上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的全體。
16.【答案】A
【解析】衡量通貨膨脹時常用的指標主要有:零售物價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國民生產總值物價平減指數等。一般說來,在衡量通貨膨脹時,零售物價指數使用得最多、最普遍。
17.【答案】B
【解析】總量分析法是指對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總量指標的因素及其變動規律進行分析,但不是簡單的個量加和,特別是價格水平無法直接進行相加。
18.【答案】A
【解析】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政策。在以勞動收入為主體的前提下,國家依法保護法人和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財產,鼓勵城鄉居民儲蓄和投資,且允許屬于個人的資本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
19.【答案】A
【解析】收入政策目標主要包括收入總量目標和收入結構目標。收人結構目標則著眼于處理各種收入的比例,以解決公共消費和私人消費、收入差距等問題。
20.【答案】B
【解析】通常匯率上升時,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價格提高,進而帶動國內物價水平上漲,為維持匯率穩定,政府可能動用外匯儲備,拋售外匯,從而減少本幣的供應量,使得證券市場價格下跌,直到匯率回落恢復均衡。如果政府利用債市與匯市聯動操作達到既控制匯率的升勢又不減少貨幣供應量,即拋售外匯的同時回購國債,則將使國債市場價格上揚。
21.【答案】B
【解析】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都會對經濟造成破壞:無論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均是不穩定的;都會破壞原有的商品、服務的比價關系,從而使社會各經濟主體的利益出現重新調整。而這種不確定性將影響到企業的投資決策和居民的消費行為,并不利于經濟成長。
22.【答案】B
【解析】轉移支付制度是中央財政將集中的一部分財政資金,按一定的標準撥付給地方財政的一項制度。而題中描述的是財政補貼的概念。
23.【答案】B
【解析】20世紀90年代,通過國有股變現解決國企改革與發展資金需求的嘗試;開始觸動股權分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