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宏觀經濟分析(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 )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A.本國居民
B.國內居民
C.常住居民
D.常住居民但不包括外國人
2.關于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GDP=GNP-本國居民在國外的收入+外國居民在本國的收入
B.GDP=GNP+本國居民在國外的收入-外國居民在本國的收入
C.GNP=GDP-本國居民在國外的收入+外國居民在本國的收入
D.GNP=C+I+G+(X-M)
3.( )是一國對外債權的總和,用于償還外債和支付進口。
A.外匯儲備
B.國際儲備
C.黃金儲備
D.特別提款權
4.資本項目一般分為( )。
A.長期資本和短期資本
B.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
C.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
D.本國資本和外國資本
5.流通中現金是( )。
A.M0
B.M1
C.M2與M1的差額
D.M2
6.( )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它既是籌集財政收入的主要工具,又是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
A.國債
B.稅收
C.財政補貼
D.轉移支付
7.( )是指中央銀行規定的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
A.法定存款準備率
B.存款準備金率
C.超額準備金率
D.再貼現率
8.下列對機構投資者的論述不正確的是( )。
A.從廣義的角度來看,一切參加證券市場投資的法人機構都可以視為機構投資者
B.機構投資者包括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社保基金,也包括參與證券投資的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還包括一些投資公司和企業法人
C.機構投資者具有資金與人才實力雄厚、投資理念成熟、抗風險能力強等特征
D.參與證券市場投資、資金在100萬元以上的法人機構才是機構投資者
9.關于投資者和投機者的說法,下列錯誤的是( )。
A.投資者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公司的分紅,而投機者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短期資本差價
B.投資者投資主要集中在市場上比較熱點的行業和板塊,投機者投資的領域相當廣泛
C.投資者的行為風險小、收益相對小;投機者的行為往往追求高風險、高收益
D.投資者主要進行的是長期行為,如不發生基本面的變化,不會輕易賣出證券
10.收入政策的總量目標著眼于近期的( )。
A.產業結構優化
B.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C.宏觀經濟總量平衡
D.周民收入公平分配
11.( )標志著股權分置改革正式啟動。
A.2001年6月12日,國務院頒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B.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C.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
D.2005年9月4日,中國證監會頒布《上市公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
12.下列屬于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是( )。
A.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B.再貼現政策
C.公開市場業務
D.直接信用控制
13.我國央行用( )符號代表狹義貨幣供應量。
A.M0
B.Ml
C.M2
D.準貨幣
14.當政府緊縮銀根時,則( )。
A.公司通常受惠于政府調控,盈利上升
B.居民收入由于升息而提高,將促使股價上升
C.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盈利預期上漲,股價上揚
D.企業的投資和經營受到影響,盈利下降
15.就我國而言,( )會促使部分資金由銀行儲蓄轉變為股票投資,從而對證券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A.提高利率
B.征收利息稅
C.加征股票收益稅
D.加征股票交易印花稅
16.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的不斷加強,利率特別是( )已經成為中央銀行一項行之有效的貨幣政策工具。
A.基準利率
B.回購協議利率
C.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利率
D.債務票面利率
17.影響股票市場供給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是( )。
A.上市公司質量與經濟效益狀況
B.市場因素
C.制度因素
D.宏觀經濟環境
18.惡性通貨膨脹是指年通脹率達( )的通貨膨脹。
A.10%以下
B.兩位數
C.三位數以上
D.四位數以上
19.下列關于通貨膨脹對證券市場影響的看法中,錯誤的是( )。
A.嚴重的通貨膨脹是很危險的
B.通貨膨脹時期,所有價格和工資都按同一比率變動
C.通貨膨脹有時能夠使股價上升
D.通貨膨脹使得各種商品價格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
20.以下不屬于稅收所具有的特征的是( )。
A.強制性
B.無償性
C.靈活性
D.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