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晚間,證監會辦公廳副主任李鋼、上交所總經理黃紅元、中國證券業協會會長、銀河證券董事長陳共炎做客《央視財經評論》,解答資本市場熱點問題。李鋼表示,將直接融資等同于IPO恐怕是一個誤解,市場上長期性的、價值性的機構投資資金不夠,并購重組還要防范忽悠式、虛假重組,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常態機制。
李鋼指出,直接融資有股權、債權,在股權里面有IPO、再融資,簡單地把直接融資等同于IPO,這可能是一個誤解。從數據來看,IPO的數量千億量級,再融資是萬億量級,證監會通過規范減持政策,收緊再融資,為IPO騰挪了空間,為資本市場配置資金支持實體經濟騰出空間。
“直接融資中,包括IPO融資、再融資、大股東減持,其中IPO占比比較低,即便增長100%、200%,也是千億量級。”黃紅元表示,近期限制再融資,對減持進行規范,這兩者數量是有所減少的,六月份以來減持規則發布以來,減持的量較往年同期減少了40%-50%,IPO發展會考慮市場發展狀況。
中信建投董事長王常青認為,IPO常態化后,每一批次基本上十家左右,發行規模融資規模大概40到50億。金融工作會議后,上周末也是9家44億這樣一個節奏和規模。這個規模是適當的,也希望能在今后的時期保持穩定。
談到券商發展問題時,陳共炎表示,金融工作會議對證券行業回歸本源的要求,在行業內形成共識,這對提高券商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是個很好的開始,在這過程中,券商需在自我定位外,有升華過程,自身發展需和社會責任需協調一致。
從券商角度,陳共炎指出,要打造投行,需要在體制機制上調整,當前券商是適應式管理,“監管需要什么、自律組織需要什么,券商相適應,這遠遠不夠,內部體制必須調整”。
同時,李鋼還談到了退市問題,他表示,健康市場的發展一定要有優勝劣汰,A股其實有近100家退市公司,有因為欺詐發行、虛假財務報告退市的,也有中介機構為此進行先行賠付,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買了每家公司100股,通過法律手段行權,可以說,從行政、法律、市場等多方面對上市公司形成約束和壓力,讓好公司快速發展,讓壞公司無所遁形。
黃紅元表示,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上交所累計有52家上市公司退市。最近3年,還有一些首例,比如首單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首單主動退市的。上市公司質量有賴于多方形成良好的綜合性的機制。近年來,各方努力初步形成了基本的制度體系。
在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方面,李鋼強調,目前上市公司可以到境外融資,也開通了滬港通、深港通,A股納入MSCI明晟指數,機構可以到境外設立分支機構,借著一帶一路戰略國內交易所也控股了海外交易所,穩步提升了雙向開放質量,未來,通過對QFII和RQII的學習,希望借著鯰魚效應能夠讓A股更大服務市場,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