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基礎第一部分“考前狂背”考點(17個),快收藏背誦!
中級經濟基礎第二部分“考前狂背”考點(22個),快收藏背誦!
中級經濟基礎第三部分“考前狂背”考點(20個),占21-23分!
如何查看已收藏的文章?進入【233網校APP】——【我的】——【?我的收藏/記錄/關注】即可查看!
領取更多備考干貨>>

統計學 | 描述統計 | 統計學方法“收集、整理和描述”。 內容包括:①如何取得所需要的數據;②如何用圖表或數學方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展示;③如何描述數據的一般性特征。 |
推斷統計 | 研究如何利用樣本數據來推斷總體特征的統計學方法,其內容包括: 參數估計:利用樣本信息推斷總體特征 假設檢驗:利用樣本信息判斷對總體的假設是否成立 |
(1)定量變量(數量變量):變量的取值是數量,企業銷售額、注冊員工數量等; (2)定性變量:分為分類變量(分類別)和順序變量(按順序等級,如受教育水平) |
數據來源: (1)按其收集方法:可分為觀測數據和實驗數據; (2)從使用者的角度看:數據來源主要分為一手數據和二手數據。 |
統計報表 | 按照國家有關法規的規定,自上而下地統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級提供基本統計數據的一種調查方式 |
普查 | 特點: ①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 ②普查一般需要規定統一的標準調查時間。 ③普查的數據一般比較準確,規范化程度也較高。 ④普查的使用范圍比較窄,只能調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現象。 |
抽樣調查 | 特點: ①經濟性——這是抽樣調查的一個最顯著優點。 ②時效性強。 ③適應面廣。 ④準確性高。 |
重點調查 | 是一種非全面調查,調查的標志值在總體中占絕大比重 |
典型調查 | 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彌補全面調查的不足。 |
數值 | 適用 | 不適用 | 優點 | 缺點 |
均值 | 數值型數據(定量變量) | 分類和順序數據 | 均值大小受每個觀測值的影響,比較穩定 | 易受極端值的影響 |
中位數 | 順序數據和數值型數據 | 分類數據 | 不受極端值的影響,抗干擾性強,適于偏斜分布的數值型數據。 | 穩定性差于均值,優于眾數 |
眾數 | 分類數據和順序數據 | 定量變量 | 不受極端值的影響,尤其分布明顯呈偏態時,眾數代表性更好 | 缺乏穩定性,可能不唯一 |
類型 | 含義 | 適用 |
方差 | 數據組中各數值與其均值離差平方的平均數。是實際中應用最廣泛的離散程度測度值。 | 方差越小,說明數據值與均值的平均距離越小,均值的代表性越好。方差的單位是原數據的平方。 |
標準差 | 方差的平方根 | 與原始數值具有相同的計量單位。 |
離散系數 | 標準差與均值的比值 | 主要用于不同類別數據離散程度的比較。 |
(1)按相關的程度分:完全相關、不完全相關、不相關。 (2)按相關的方向分:正相關(同向)、負相關(反向)。 (3)按相關的形式分:線性相關、非線性相關。 注:相關關系并不等于因果關系。 (4)相關系數大取值:相關系數的取值范圍在-1,1:之間,即-1≤r≤1,pearson相關系數只適用線性相關關系。 0<r≤1:變量X和Y之間存在正線性相關關系; -1≤r<0:變量X和Y之間存在負線性相關關系。 |
抽樣方法 | 含義 | 關鍵字記憶訣竅 |
簡單隨機抽樣 | 最基本的隨機抽樣方法。分為有放回和不放回簡單隨機抽樣。 | 有放回或不放回 |
分層抽樣 | 先按照某種規則把總體分為不同的層,然后在不同的層內獨立、隨機地抽取樣本。 | 先分層(分組),后隨機 |
系統抽樣 | 先將總體中的所有單元按一定順序排列,在規定范圍內隨機抽取一個初始單元,然后按事先規定的規則抽取其他樣本單元。 | 先排序,再隨機初始,后規則 |
整群抽樣 | 將總體中所有的基本單位按照一定規則劃分為互不重疊的群,抽樣時直接抽取群,對抽中的群調查其全部的基本單位,對沒有抽中的群則不進行調查。 | 按規則劃分,抽取一個群,調查所有單位 |
多階段抽樣 | 經過兩個及兩個以上抽樣階段抽樣方法的統稱。 | 先隨機,再從中隨機 |
(1)估計量的方差 | |
(2)抽樣誤差影響因素 | ①總體分布:總體單位值之間差異越大,總體方差越大,抽樣誤差就越大; ②樣本量: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樣本量越大,抽樣誤差就越小; ③抽樣誤差與抽樣方式和估計量的選擇也有關。例如分層抽樣的估計量方差一般小于簡單隨機抽樣。 ④利用有效輔助信息的估計量也可以有效的減小抽樣誤差。 |
Y=β0+β?X+ε (3)誤差項ε是個隨機變量,反映了除X和Y之間的線性關系之外的隨機因素對Y的影響,是不能由X和Y之間的線性關系所解釋的Y的變異性。 | |
3.回歸方程:描述因變量Y的期望E(Y)如何依賴自變量X的方程。 | 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圖示是一條直線,β0是回歸直線的截距,β1是回歸直線的斜率,表示X每變動一個單位時,E(Y)的變動量。 |
時間序列 | 將某一統計指標在各個不同時間上的數值按時間先后順序編制形成的序列。 |
1.絕對數時間序列 | 統計指標值是絕對數。分為:①時期序列(即過程總量)②時點序列(如年底總人口數) |
2.相對數時間序列 | 統計指標值是相對數。如男、女人口的比重 |
3.平均數時間序列 | 統計指標值是平均數。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
絕對數時間序列的類別 | 序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 ||
1.時期序列 | 簡單算術平均 | ||
2.時點序列 | ①連續時點 (以天為時間單位) | 逐日登記逐日排列 | 簡單算術平均 |
指標值變動時才登記 | 加權算術平均 | ||
②間斷時點 | 間隔時間相等 | 兩次平均:均為簡單算術平均 | |
間隔時間不相等 | 兩次平均: 第一次簡單算術平均 第二次加權算術平均 |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lxh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