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基礎第一部分“考前狂背”考點(17個),快收藏背誦!
中級經濟基礎第二部分“考前狂背”考點(22個),快收藏背誦!
如何查看已收藏的文章?進入【233網校APP】——【我的】——【?我的收藏/記錄/關注】即可查看!
領取更多備考干貨>>

傳統貨幣數量說 | 費雪交易方程式 | MV=PT,反映的是貨幣量決定物價水平。 |
庇古劍橋方程式 | π=KY/M,認為貨幣的價值由貨幣供求數量關系決定。 | |
二者本質一樣,認為其他因素不變,物價水平與貨幣量成正比,貨幣價值與貨幣量成反比。 | ||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 | 流動性偏好理論 | 貨幣需求函數:L=L1(Y)+L2(i) 貨幣需求由交易動機、預防動機、投機動機(非投資動機)三個動機決定。 |
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數量說 | 貨幣需求理論 | 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財富總額與財富構成、金融資產的預期收益和機會成本。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貨幣越多。 |
①流通中貨幣,指企事業單位、個人、機關團體、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所持有的硬幣和現鈔總和; | |
(2)M1=M0+單位活期存款 | ①M1是狹義貨幣供應量; |
(3)M2=M1+單位定期存款+個人存款+其他存款(財政存款除外) | ①M2是廣義貨幣供應量,是研究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變量; |
中央銀行 | 信用創造貨幣機制 | 信用創造貨幣的功能為中央銀行所掌握 |
商業銀行 | 擴張信用并創造派生存款機制 | 其銀行體系擴張信用并創造派生存款能力受以下因素的制約: ①受到繳存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的限制。 ②受到提取現金數量的限制。 ③受到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公眾繳付稅款(轉化為財政存款)等的限制。 |
貨幣供應量的公式 | M=B?K 貨幣供應量M=B基礎貨幣×K貨幣乘數 | 其中B 表示“基礎貨幣”,包括現金和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K 表示“貨幣乘數”,即基礎貨幣的擴張倍數,等于存款準備金率與貨幣結構比率之和的倒數。 |
過度的信貸供給是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通貨膨脹的基本標志:物價上漲. | ||
類型 | 按通貨膨脹的 成因劃分 | 1.需求拉上型:社會總需求>社會總供給,有自發性、誘發性(成本增長誘使消費增長)、支持性的特點 2.成本推進型:成本自發性增加,分為工資推進型和利潤推進型兩種 3.輸入型:國際傳導 4.結構型:經濟結構變動 |
按表現形式劃分 | 1.公開型、2.抑制性(持幣待購) | |
治理 | 緊縮的需求政策 | 緊縮性財政政策(增收節支、減少赤字): 減少政府支出、增加稅收、發行公債 |
緊縮性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主要由中央銀行實施): 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操作賣出證券 | ||
積極的供給政策 |
1.貨幣發行業務:貨幣發行是央行的主要業務,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法定的唯一的貨幣發行機構。
2.對銀行的業務:集中存款準備金(防止商業銀行破產使存戶受損);充當最后貸款人(再抵押放款、再貼現、再貸款);組織全國清算(央行主要的中間業務)。
3.對政府的業務:經理國庫;代理國家債券發行;對國家提供信貸支持;保管外匯和黃金儲備;制定并監管執行有關金融管理法規、代表政府參加國際金融組織,出席國際會議。
資產 | 國外資產(包括外匯、貨幣黃金和其他國外資產);對政府債權;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對其他金融性公司債權;對非金融性部門債權;其他資產 |
負債 | 儲備貨幣(包含貨幣發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非金融機構存款),不計入儲備貨幣的金融性公司存款;發行債券;國外負債;政府存款;自有資金(易錯);其他負債 |
1.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公開市場操作 2.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消費者信用控制、不動產信用控制、優惠利率、預繳進口保證金 3.直接信用控制: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額、流動比率和直接干預等 4.間接信用指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 |
(1)利率通常指短期的市場利率:具體操作中有的使用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有的使用短期國庫券利率。
(2)貨幣供應量。
(3)超額準備金或基礎貨幣。
(4)通貨膨脹率:即設定一個適合的通貨膨脹率并且予以釘住。
(1)信用中介(最基本的職能):吸收存款,發放貸款。 (2)支付中介:接受客戶委托,辦理匯兌、非現金結算等業務,成為企業的總會計、總出納,成為社會的總賬房。 (3)信用創造:擴張信用。 |
負債業務 (資金的來源) | 自有資金(易錯) | 股本、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 |
外來資金 | (1)吸收存款:資金來源的主要業務 (2)借款業務:再貼現或向中央銀行借款,同業拆借,發行金融債券,國際貨幣市場借款,結算過程中的短期資金占用 | |
資產業務 (資金的運用) | 1.票據貼現 | |
2.貸款業務 | (1)按貸款條件分為: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 (2)按用途分為:資本貸款(用于添置固定資產或設備更新改造)、商業貸款(用于原材料的購進和商品交易)和消費貸款。 | |
3.投資業務 | ||
中間業務 | 結算業務、信托業務、租賃業務、代理業務、咨詢業務 |
金融市場按照市場上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長短劃分:
貨幣市場 | |
資本市場 | |
【提示】外匯市場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功能特殊,不能簡單地歸入貨幣市場或資本市場。 |
1.不確定性(難以把握) 2.相關性(同經濟和社會緊密相關) 3.高杠桿性(以小博大) 4.傳染性(連通交易雙方、涉及各行各業) |
1.市場風險 | 由于市場因素(利率、匯率、股價以及商品價格等)的波動而導致的金融參與者的資產價值的變化 |
2.信用風險 | 由于借款人或市場交易對手的違約(無法償付或者無法按期償付)而導致損失的風險 |
3.流動性風險 | 金融參與者由于資產流動性降低而導致的流動性風險。 |
4.操作風險 | 由于金融機構的交易系統不完善、管理失誤或其他一些人為錯誤而導致的操作風險。 |
1.債務危機 | 支付能力危機,無法按期償還債務。(還不起錢) |
2.貨幣危機 | 在實行固定匯率制或帶有固定匯率制色彩的盯住匯率安排的國家容易出現。(本幣貶值) |
3.流動性危機 | 金融機構資產負債不匹配,即“借短放長”,則會導致流動性不足以償還短期債務。 |
4.綜合性金融危機 | 發生內部綜合危機國家的共同特點是金融體系脆弱,危機由銀行傳到至整個經濟。 |
次貸危機分為三個階段:債務危機→流動性危機→信用危機。(口訣:務動用)
(1)1988年巴塞爾報告的資本組成(常考):(又稱舊巴塞爾資本協議)確認了監督銀行資本的可行的統一標準;巴塞爾委員會將銀行資本分為:
核心資本又稱為一級資本,包括實收資本(普通股)和公開儲備,這部分至少占全部資本的50%。 附屬資本(二級資本):包括未公開儲備、資產重估儲備、普通準備金和呆賬準備金、混合資本工具和長期次級債券。 1988年巴塞爾報告的資本標準: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資本比率不得低于4%。
(3)2003年新巴塞爾資本協議:該協議推出的最低資本要求、監管當局的監督檢查以及市場約束的內容,被稱為巴塞爾協議的“三大支柱”。
(4)2010 年巴塞爾協議Ⅲ強化資本充足率監管標準:
三個最低資本充足率監管標準、引入杠桿率監管標準、建立流動性風險量化監管標準。
固定匯率制度 | 是指各國貨幣受匯率平價的制約,市場匯率只能圍繞平價在很小的幅度內上下波動的匯率制度。 | |
①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度 | 自發的固定匯率制度。 | |
②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度 | 實行以美元為中心的人為的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 | |
浮動匯率制度 | (1)指沒有匯率平價的制約,市場匯率隨著外匯供求狀況變動而變動的匯率制度. (2)各國可以自行安排其匯率,形成多種匯率安排并存的國際匯率體系。 |
影響匯率制度選擇的因素 | 具體關系 | |
①經濟開放程度; ②經濟規模; ③國內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及其與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體程度; ④進出口貿易的商品結構和地域分布; ⑤相對的通貨膨脹率。 | ①經濟開放程度越低 ②經濟規模越小 ③進出口集中在某幾種商品或某一國家的國家 ④一般傾向于固定匯率制度 | ①經濟開放程度高 ②進出口商品多樣化或地域分布分散化 ③同國際金融市場聯系密切 ④資本流出入較為客觀和頻繁 ⑤或國內通貨膨脹率與其他主要國家不一致,則傾向于實行浮動匯率制 |
①國際儲備的含義:一國貨幣當局為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幣匯率和應付緊急支付等目的所持有的國際普遍接受的資產。 ②國際儲備的構成:貨幣性黃金、外匯儲備、IMF的儲備頭寸、特別提款權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 宗旨及職能 | 宗旨:促進國際貨幣領域的合作;促進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促進匯率的穩定,保持成員國之間的秩序和匯率安排。 |
資金來源 | 份額、借款 | |
貸款特點 | 主要幫助成員國解決國際收支問題、貸款是有政策條件的、貸款是臨時性的。 | |
世界銀行 | 資金來源 | 銀行股份、借款、轉讓債權、業務凈收益。 |
貸款特點 | 貸款期限較長;貸款要實行浮動利率;通常對其資助的項目只提供貨物和服務所需要的外匯部分;貸款程序嚴密,審批時間較長。 | |
國際清算銀行 | 國際清算銀行是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建立,其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大會 |
(1)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2)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3)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 (4)跨境貿易人民幣融資(5)跨境人民幣證券投融資 (6)雙邊貨幣合作 (7)自由貿易賬戶【2022年新增】其特點:1、分賬核算。2、本外幣全一可兌換賬戶。3、放開、二線管住。4、跨二線境內只能劃轉人民幣。5、適用離岸匯率。 |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lxh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