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看已收藏的文章?進入【233網校APP】——【我的】——【?我的收藏/記錄/關注】即可查看!
領取更多備考干貨>>

①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②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三個方面之間的關系:
一是所有制或產權制度,這一制度既決定了經濟決策的主體,也決定了收入分配的方式;
二是收入分配制度,這一制度決定了社會生產成果歸誰占有和支配;
三是資源配置的方式,就是通過什么機制來分配資源或生產要素。
①資源配置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市場調節方式;另一種是政府調節方式。
②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就是通過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等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發揮決定性作用。
需求的兩個構成要素:購買欲望+支付能力(我想+我能)
影響需求的因素 | 影響供給的因素 |
消費者偏好(同) | 生產成本(反) |
消費者的個人收入(同) | 生產技術 |
產品自身的價格(反) | 產品自身的價格(同) |
替代品的價格(同) | 相關產品的價格 |
互補品的價格(反) | |
消費者預期 | 生產者或銷售者預期 |
其他因素 | 其他因素 |
需求數量變動:商品自身價格(點動)
需求變動:商品價格外等其他因素 (收入、偏好等)(線動)
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 | 影響供給價格彈性的因素 |
時間 | 時間 |
替代品的數量和相近程度 | 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
商品的重要性 | 生產周期和自然條件的影響 |
商品用途的多少 |
彈性 | 公式 | 類型及影響因素 |
(1)需求價格彈性 | ![]() | 1、Ed>1,富有彈性,銷售收入與價格變動呈反方向變動,適合薄利多銷; 2、Ed=1單一彈性,價格變動不會引起銷售收入變動影響因素 3、Ed<1缺乏彈性。 4、影響因素: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替代品的數量和相近程度、時間。 |
(2)需求交叉彈性 | Eij>0,替代品,商品的需求量與替代品的價格呈同方向變化 Eij<0,互補品,商品的需求量與互補品的價格呈反方向變化 Eij=0,無關品,無反應 | |
(3)需求收入彈性 | Ey>1,高檔品,收入彈性高,即需求數量相應增加大于收入增加。 0 <Ey <1,必需品,收入彈性低,即需求數量相應增加小于收入增加。 | |
(4)供給價格彈性 | 影響因素:時間、生產周期和自然條件的影響、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
附加:點彈性、弧彈性計算公式
類型 | 含義 | 計算公式 | 適用場合 |
點彈性 | 需求曲線上某一點上的彈性 | Ed=(△Q/Q)/(△P/P) =(△Q/△P)×(P/Q) | 價格和需求量變動較小 |
弧彈性 | 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弧的彈性 | Ed=[△Q/(Q0+Q1)/2] ÷[△P/(P0+P1)/2] | 價格和需求量變動較大 |
類型 | 各階段特征 | |||
總產量 | 先以遞增的速度增加 | 以遞減的 速度增加 | 達到 最大值 | 減少 |
邊際產量 | 先遞增 | 再遞減 | 等于0 | 負 |
平均產量 | 邊際產量>平均產量,平均產量增加 | 邊際產量=平均產量,平均產量最大值 | 邊際產量<平均產量,平均產量減少 |
①總固定成本曲線平行于橫軸;
②總成本曲線從縱軸一個截點即產量為零時總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個點開始,開始時是以遞減的增長率上升,當產量達到一定水平后,便以遞增的增長率上升。
③總可變成本曲線和總成本曲線上升速度存在對應關系即變動規律一致。
平均固定成本曲線 | 隨著產量的增加遞減,逐漸向橫軸接近 |
平均總成本曲線 | 1.與邊際成本曲線相交于平均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 2.最低點M前:邊際成本<平均總成本 3.最低點M’前:邊際成本>平均總成本 4邊際成本=平均總成本, 平均總成本最小 (平均總成本最小值大于平均可變成本最小值) |
平均可變成本曲線 | 與邊際成本曲線相交于平均可變成本曲線最低點 1. 最低點前M:邊際成本<平均可變成本 2.最低點前M’:邊際成本>平均可變成本 3.邊際成本=平均可變成本, 平均可變成本最小 |
類型 | 整個行業需求曲線 | 個別企業的需求曲線 | 企業收益曲線 | 利潤最大化原則 |
完全競爭市場 | 向右下方傾斜 | 一條平行于橫軸的水平線(價格的接受者) | 需求d/平均收益AR/邊際收益MR “三線合一” | MR=MC |
完全壟斷市場 | 完全壟斷企業的需求曲線就是行業的需求曲線 | 需求d/平均收益AR“二線合一”;邊際收益線比平均收益線更低 | ||
壟斷競爭市場 | 向右下方傾斜(彈性更大) | / | ||
寡頭壟斷企業的需求曲線 | 1.與完全壟斷市場、壟斷競爭市場的企業一樣,寡頭壟斷企業的需求曲線也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
【供給曲線】:完全競爭市場的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完全壟斷、寡頭壟斷、壟斷競爭市場都不存在供給曲線。
替代效應 | 工資上升,收入增加,消費者用勞動替代閑暇,勞動供給增加。 |
收入效應 | 工資上升,收入增加,消費者相對更加富有而追求閑暇,勞動供給減少。 |
含義 | 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目前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衡量經濟活動總量的基本指標 | |
形態 | 價值形態、收入形態、產品形態 | |
計算方法 | 生產法 | 核算各個產業在一定時期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
收入法 | 收入法增加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 | |
支出法 | 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消費支出 C+固定投資支出I+政府購買G+凈出口(X-M) | |
聯系 | 國民總收入是一個收入概念,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生產概念 國民總收入(GNI)=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 |
投資乘數k= △Y/△I=1/(1-β)=1/s;式中β為邊際消費傾向,S為邊際儲蓄傾向。
技術進步率=經濟增長率-(勞動份額×勞動增長率)-(資本份額×資本增長率)
GA=GY-αGL-βGK
指出經濟增長和失業之間的關系,表明經濟增長和就業之間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政府把促進經濟增長作為增加就業或降低失業的主要途徑。
1.簡單的菲利普斯曲線表示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相互關系,兩者存在負相關關系。
2.弗里德曼認為,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的所謂替代關系只在短期內才是可能的,而在長期內則是不存在的。從長期看,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和橫軸垂直的直線。
影響出口貿易的因素 | 影響進口貿易的因素 |
自然資源的豐裕程度 | - |
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的高低 | 一國的經濟總量與總產出水平 |
匯率水平的高低 | 匯率水平 |
國際市場需求水平和需求結構變動 | 國際市場商品的供給情況和價格水平的高低 |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lxh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