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每一題均有4 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
1 .在構成商品需求的基本要素中,除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外,還應包括(B)。
A .消費者的潛在收入
B .消費者的支付能力
C .產品的市場價格
D .產品的生產成本
2 .市場供給力量與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時所達到的價格水平稱為(D)。
A .平均價格
B .理論價格
C .平準價格
D .均衡價格
3 .某商品的價格為2 元/件時,銷售量為300 件;當價格提高到4元/件時,銷售量為100 件。按照弧彈性公式計算,該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是(C)。
A . 0.4O
B . 0.67
C . 1.50
D . 2.00
4.完全競爭市場和壟斷競爭市場的主要區別在于(B)。
A .企業是否可以取得最大利潤
B .產品是否具有差別性
C .是否存在政府管制
D .消費者的價格彈性大小
5 .以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作為前提假設之一的消費理論是(B)。
A .生產周期理論
B .凱恩斯消費理論
C .持久收入理論
D .超前消費理論
6 .如果以兀代表價格總水平的變動率,m 代表貨幣供給量的變動率,u 代表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動率,y 代表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動率,那么價格總水平的決定方程是(A)。
A .π=m 十u-y
B .π=m 十U
C .π=m-y
D .π=u-y
7 .作為宏觀經濟分析的重要工具,簡單的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描述通貨膨脹率與(B)之間相互關系的曲線。
A .價格上漲率
B .失業率
C .人口增長率
D .稅收負擔水平
8 .關于價格歧視基本條件的說法,正確的是(D)。
A .同一產品可以在不同市場之間流動
B .消費者必須具有相同的需求價格彈性
C .壟斷者生產的產品必須是耐用品
D .不同市場必須有效地隔離開
9 .我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類項目的排序規則是(A)。
A .按照資產的變現能力順序由快到慢排列
B .按照資產的變現能力順序由慢到快排列
C .按照資產的金額大小順序由大到小排列
D .按照各項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由大到小排列
10 .現代會計按照對外提供還是對內提供決策所需信息,分為(B)兩大分支。
A .成本會計和責任會計
B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
C .外資企業會計和國有企業會計
D .國際會計和國內會計
11 .關于要約的說法,錯誤的是(D)。
A .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B .要約是以訂立合同為目的的意思表示
C .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確定
D .要約可以撤回但不能撤銷
12 .我國目前的金融監管體制是(A) .
A .獨立于中央銀行的分業監管體制
B .單一全能型監管體制
C .以中央銀行為核心的綜合監管體制
D .以中央銀行為核心的分業監管體制
13 .關于拉弗曲線的說法,錯誤的是(C)。
A .拉弗曲線是對稅率與稅收收入或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形象描述
B .拉弗曲線的基本含義是,保持適度的宏觀稅負水平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條件
C .拉弗曲線表明,稅率越高,政府征得的稅收收入越多
D .拉弗曲線提示各國政府,征稅有“禁區”,要注意涵養稅源
14.某大型公司為了籌措資金,在貨幣市場上發行5 千萬元短期無擔保債券,并承諾在3 個月內償付本息。該公司采用的這種金融工具屬于(B)。
A .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
B .商業票據
C .承兌匯票
D .同業拆借
15 .劃分貨幣層次的基本依據是資產的(C)。
A .收益勝
B .安全勝
C .流動勝
D .風險勝
16 .廠商通過提高其所提供商品價格的方法,將其所納稅款轉移給商品購買者或最終消費者負擔。根據稅負轉嫁理論,這種行為屬于典型的(B)行為。
A .后轉
B .前轉
C .消轉
D .旁轉
17 . 2010年某省征收個人所得稅收入總額為500 億元,按照現行所得稅中央與地方分享比例,該省應分享的個人所得稅收入為(C)億元。
A . 125
B . 250
C . 200
D . 300
18 . 2010年與2009年相比,某超市10 種果汁型飲料銷售額提高了28.8 % ,其中由于價格變動使銷售額提高了12 %。按照指數體系分析方法,由于銷售量的變動使銷售額提高了(B)。
A . 2.4%
B . 15.0%
C . 6.8%
D . 16.8%
19 .當經濟處于過熱時期,政府應采取的投資政策措施是(D)。
A .提高投資支出水平,緩解或者逐步消除經濟衰退
B .降低稅率、增加稅收優惠,擴大社會總供給
C .提高補貼,擴大轉移支付,降低社會總需求
D .降低投資支出水平,使經濟降溫、平穩回落
20 .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關系是(B)。
A .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互為倒數
B .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互為補數
C .消費函數小于儲蓄函數
D .消費函數恒等于儲蓄函數